老年大学视角下的适老型旅游课程开发研究
蒋萍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 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
截至2023 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突破20%,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老年群体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生活和高质量社交体验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2. 老年教育需求激增
老年大学作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核心阵地,其规模与内涵亟待拓展。传统的书画、声乐、养生类课程已难以满足部分老年人追求新知、体验世界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3. 银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老年群体拥有相对充裕的可支配时间和一定的经济积累,成为旅游市场不可忽视的“生力军”。然而,市场上专门针对老年游客认知特点、身体状况、兴趣偏好设计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仍显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适老化设施欠缺、安全隐患等问题。
4. 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责任延伸
作为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专业,其知识体系和服务理念需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将专业优势下沉至老年教育领域,开发适老型旅游课程,既是专业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也是拓展老年教育内容、提升老年旅游体验质量的双赢之举。
(二)研究意义
丰富老年教育学与旅游管理学的交叉研究,探索终身教育理念在特定领域(旅游)和特定群体中的创新应用模式,为构建适老型学习理论提供支撑。同时, 提升老年人旅游知识素养、信息甄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文化鉴赏水平和智能设备操作技能,增强旅游自主性、安全性与愉悦感,从而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助力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
二、老年旅游市场与老年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一)老年旅游市场的独特性
老年旅游市场独特性显著:动机高度复合,怀旧寻根、康养疗愈、文化体验、亲情团聚、社交拓展与自我实现等多重精神情感需求交织并存。 行为上 决策周期长,信息依赖亲友推荐、线下旅行社等可信渠道。产品偏好鲜明:强烈倾向节奏舒缓、 的行程;青睐文化、历史、自然类资源;注重性价比,更强调安全、舒适、 匹配价格。 体验 追求深度文化连接与情感共鸣,规避高强度、高风险活动。虽存在数字应用障碍, 升。贯 始终 的核心需求是:安全便捷、全程舒适、人格尊重、社交互动及精神层面的价值感与尊严感。这要求供给方构建以“安全、尊重、价值”为核心的适老服务体系。
(二)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特征
老年大学学员学习特征鲜明:以兴趣驱动为核心,融合求知探索、社交联结、休闲娱乐及实现未竟理想等复合内在动机。认知层面兼具经验优势与随龄变化— 擅长意义建构与整体性学习,但需关注其工作记忆与信息处理节奏。学习偏好呈现三维度: 实用导向,强调知识生活转化(如旅游规划);2) 深度参与需求,倾向小组协作、经验分享与实操,排斥单 情感价值诉求, 重视个体经验被尊重,且在新技术学习中依赖教师耐心引导与激励。其学习 社会化属性,课堂兼具知识获取与社会联结双重功能。这要求构建融合认知规律与情感支持、强化实践与社交的适老教育生态
三、老年大学适老型旅游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课程体系应围绕“赋能、体验、乐享”核心目标,构建“知识- 技能- 体验”三维框架。
(一)课程目标设定
1. 认知目标: 掌握旅游目的地文化、历史、地理等基础知识;理解旅游合同、保险、维权等法规常识;了解常见旅游风险及防范措施。
2. 能力目标: 提升旅游信息检索与甄别能力;掌握行程规划与预算制定基本方法;学会使用主流旅游AP
(预订、导航、支付等);增强旅途中的沟通、应变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基本的旅游摄影、游记记录技巧。3. 情感与价值目标: 激发探索世界的兴趣与热情;提升文化鉴赏力与审美情趣;增强旅游安全意识与文明旅游素养;促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社会交往。
(二)核心课程模块设计

(三)课程形式与学时安排1. 课堂形式: 专题讲座、互动研讨、情景模拟、实操工作坊、实地考察(短途)、线上资源学习、成果展示(摄影展、游记分享会)等多元化结合。2. 教学学时: 建议设置为学期制课程(如 16-32 学时)或短期专题工作坊(如 4-8 学时 / 主题),灵活适配老年学员需求。
四、适老型旅游课程的教学方法
针对老年学员特点,教学方法需强调参与性、情境性、支持性与趣味性。

五、教学效果评估
课程效果评估构建为多维量化体系: 学员满意度维度采用问卷调查评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态度及组织管理;2. 知识技能掌握 项目成果进行测评;3. 行为改变维度结合访谈追踪学员在旅游信息搜 的行为转化,并记录实际出游情况;4. 情感态度维度通过课堂观察 心得分析兴趣、自信与社交意愿提升;5.社会效益维度考察课程口碑传播度 (旅行社 / 景区)反馈及教学模式可推广性。该体系覆盖学习成果、行为转化与社会价值三层级,实现教学成效的综合验证。
六、教学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主要挑战
1. 学员差异大
年龄跨度、身体状况、教育背景、数字素养、兴趣点差异显著,统一教学难度大。
师资要求高: 教师需兼具旅游专业知识和老年教育教学法素养,了解老年心理与需求,此类复合型师资相对缺乏。
2. 资源限制
部分老年大学场地、设备(如智能教室、VR 设备)有限;组织安全有保障的实地考察存在难度和成本压力3. 课程深度与广度的平衡
在有限学时内既满足兴趣普及,又能提供有深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二)应对策略
1. 精细化分层教学
入学初进行简单评估,在智慧技能等模块尝试按基础分班或设置进阶选修课。
2. 加强师资培训与资源整合
对现有教师进行老年教育学、旅游新业态培训。聘请旅游行业资深从业者、退休旅游院校教师、具备专长的老年学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助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OTA)、文化场馆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讲师、案例、技术、场地)。
3. 创新教学形式,化解资源瓶颈:
充分利用线上优质资源(纪录片、公开课、虚拟博物馆)作为补充。先设计开发市内或近郊的、低成本、高安全的短途研学路线积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益项目或企业赞助支持。构建模块化、菜单式课程体系: 提供不同时长、不同主题的课程“套餐”和“单品”,供学员根据自身需求和基础灵活选择组合。
七、结论
在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教育发展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通过老年大学 台开发适老型旅游课程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基于老年旅游市场特征与学习需求 目标、 “知识 - 技能 - 体验”为框架的课程体系,采用情境模拟、数字 明,课程显著提升学员旅游素养、安全意识及文化鉴赏力,增强旅游 务理念。未来需通过分层教学、师资培训等应对差异性与资源挑战, 并向科技 区延伸等方向发展。该实践既拓展专业社会服务外延,更助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与银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褚楚.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0 年
[2] 李胜明.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游学养的实施路径.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 年。
[3] 刘清圆. 我国老年游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2022:26
[4] 石远香. 老年游学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研究[D]. 太原: 山西大学,2023:2
作者简介;姓名:蒋萍(1981.1-)女,汉族、重庆、研究生、副教授、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