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文化走廊建设的价值探析与实施路径研究
朱永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1
跨区域文化走廊的建设有利于区域发展,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互联互通,有利于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于跨区域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跨区域文化走廊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繁衍迁徙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文化从学界走进了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规划视线。近年来,相关地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潜力巨大。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涉及的文 特 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从而具有独特的文化经济价值,有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价值。 区文化走廊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通过跨区域地区文化走 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动跨区域地区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生态文明做出新的贡献。随着跨区域地区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的推动 文化 业将加快发展,形成跨区域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进而带动文化产 逐步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覆盖地区有着 然 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作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是国家限制开发区,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进入,这恰好为文化产 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产业,旅游业产值逐年增加,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内在关系, 化是 游的灵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依托于自然资源,又不限于自然资源,通过一定的创 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的旅游业集群为核 运转的商业辅助系统为支撑和以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 托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并具有高度开放性的全新的文化旅游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经济发展中形成共识。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寻找资源转化点, 友 ,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 二)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国家提出“美丽经济”正好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 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的特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划中多次强调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干扰与损害,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通过区域文化走廊建设,不断发掘和丰富文化内涵, 能够进一步促进这些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具备引领示范效应的特 、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创新 补的文化 旅游品牌,推动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 化资源优势 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 带动作用,把跨区域文化走廊区域建设成为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示范区和 国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有利于增进区域融合
文化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扩大经贸合作、密切人文交流,促进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建设打造,创造出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有利于将各区域优秀文化及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理念传播出去,使不同文化背景、各地区、当地民众增进理解、沟通、尊重,增强国际与国内、跨区域之间的文化认同,达到文化富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根本目的,使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体现区域发展既有各自特色,又体现了融合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整合资源,同时兼顾创新、绿色、发展,实现共享,既解决了经济发展问题,又实现区域振兴发展。
(四)有利于特色文化传承
文化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和情感联系的纽带,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区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的历史民族文化积淀,为文化资源的传承、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魅力的传播奠定坚实基础。建设打造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打造特色街区、特色村镇和园区基地建设,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载体和平台。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的建设有利于传承特色文化、促进区域合作发展。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通常文化遗产丰富。通过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带入市场,加快这些地区特色产业文化聚集、形成特色文化产品,实现其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较好地实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将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地缘共同文化资源的市场开发,整合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区域,促进了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心灵沟通和经贸合作。文化源自心灵,又直抵心灵,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将成为民众之间文化沟通、心灵相契、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平台。
二、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中的优势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取得的成就是 发挥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开拓创新的成果。总结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 的优势对于跨区域整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悠久的历史优势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覆盖地区的区域性特点自古以来就是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是西南和西北重要的走廊。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条走廊上交往、交流、交融,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正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欣赏不同的文化,各区域之间达到和谐,从而实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作为多元文化的聚居地,呈现和谐共处的良好文化生态。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共同繁荣。这一文化环境使许多优秀文化成果得以继承和弘扬,为当前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的推进过程中,走廊内各省市充分发挥历史优势,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国际和区域发展大局,谋求发展,不仅促进各地区的繁荣发展,也扩大各地区的对外开放。
(二)广阔的地域优势
从与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相关 家战略来 廊幅员辽阔,是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发源地;是一带 从地理分布上看,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幅员辽阔,相关区域下辖多 很大比例。区域内的相关省市可以发挥与相邻国家的优势,打造 域内的其他省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通过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 和边贸口岸,通过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项目的实施,使这些地区基 大改善 促进 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三)丰富的资源优势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覆盖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劳动力优势。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覆盖地区除了有矿产、旅游等优势资源开发,还具有特色地区特色产业。如奶业、药业、瓜果等,这些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对于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产业调整意义重大。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覆盖区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大量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舒适气候,使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一些区域成为知名的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区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此外,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秀美迷人的自然风光,也与古朴多彩的特色文化相得益彰。正是这些自然风光承载着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的特色文化,而丰富的特色文化也推动了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丰富的资源除了自然资源,还包括丰富的人文资源,这是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不可替代的最大资源。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作为农耕文明、游牧文化等多种文明、文化的交融地带,形成既有特色,又相互交融,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着一致的目标。这既是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进一步集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也是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走向世界,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与桥梁。
(四)宏观的政策优势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 国家相继出台支持政策,对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的旅游业发 走廊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寨,等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彝族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 盖区域各自相继推出发展规划,探索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 业。打造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重点建设旅游区。支持具备条件 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提供支持。
三、推进跨区域文化走廊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充分发挥国家重大战略的引领指导
跨区域文化走廊走廊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重大战略对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的引领指导作用。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作为区域性的发展战略,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的指导与引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将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也就是充分发挥国家重大战略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的优势,实现推进区域发展,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推进跨区域地区文 的重大项目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的 优势互补。统筹推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 明的文化,有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建设 源保护发展与长江经 发展格局,有利于跨 融入新时代西部大 展并驾齐驱, 对区域 协同发展道路。 示范,为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提供
(二)把握宏观政策提供的平台机遇
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是 古以来多元文化汇 集融合,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突出, 地区乃至欧 洲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将有助 路 业转型 升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国家重大战略, 挑战的战略框架,是我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的 国 在需求,它为经济发展转型带来新的战略机遇与 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 区域合作, 伴随“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推进而登上新的发展舞台。
国家提出了加快跨区域地区发展的 列政策措施和重大 为跨区域地区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尤其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 ,增强跨区域地区自 力,要求把优势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推动产业结构 上水平,逐步把旅游业做成跨区域地区的支柱产 并强调要高度重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
三)大力推进经济转型
国家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 引领经济 发展新常态 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 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 文化要素成为产业创新的源泉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个时期,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 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迎来 融合,将在更大范围和更大平台上推动文化资源整合、 促进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区域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先导性和驱动性作用。
(四)城市发展开辟空间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关键,统筹改 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文化产业在新型城镇结构中发挥着统筹空间、规 模、产业的独特作用。结合跨区域地区文化走廊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围绕城乡发展重点难点问 题,探索城镇与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形成城镇文化建设新方式,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发 展新体制新机制,为跨区域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 -28(1)
[2] 侯水平.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 郑长德,钟海燕,廖桂蓉. 藏彝走廊包容性绿色发展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4] 杨龙. 地方政府合作的动力、过程与机制 [J]. 中国行政管理,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