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施工养护技术要点与创新

作者

李艳杰

天津市美致花卉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引言

地域特色指一个区域在长期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作用下,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乡土植物、人文历史等所体现出的显著特征。地域特色在园林绿化施工养护中的应用,使园林景观更具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能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节约园林养护成本等生态、社会效益。因此,开展地域特色用于园林绿化施工养护技术研究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一、基于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1. 充分调研地域条件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对当地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比如,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降水情况、日照时间、风向等这些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生存的条件的调查;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如地形的坡度与走向,坡度的陡缓,为下一步的修整改造与景观设计做好准备;对当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酸碱度、肥力条件、土壤质地等进行调查,以便进行植物配置及改善改良;对当地的乡土树种、生存成长习性条件、人文历史景观等的调查,为下一步植物配置与景观布局做好准备。

2. 科学进行植物选择与配置

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好植物,配置好植物也是突出地域特色的关键。应首先选择乡土植物,乡土植物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筛选的,能够很好的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环境及土壤环境,成活率高,同时也代表当地的植被特色,因地制宜配置植物,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状况,配置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如江南水乡可配置垂柳、荷花等植物,体现的是水乡的软环境,北方干旱地区配置沙棘、杨树等耐旱植物,体现的是北方的硬环境。

3. 合理开展地貌改造与土方工程

地貌改造是园林景观的地形骨架,根据当地的地貌改造地形的设计,山地可以根据山势建造起伏的景观,平原地通过堆土、造坡等方式使地形起伏。在土方工程要尽量保护当地的土壤,尽量不要引入外来的土壤,如果要对当地的土壤进行改造,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性质改造,比如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酸碱性等,增加土地肥沃度,使之更适宜植物的生长。

4. 注重园林小品与硬质景观的地域融合

园林小品和硬质景观作为园林绿化的一部分,也要有它的地域性,在选择材料时就要选择当地的材料,如当地石材、木材等,在设计风格上根据当地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使得园林小品以及硬质景观与当地相协调,比如在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设计的一些仿古的亭阁楼台,石雕等等,体现历史感。

二、基于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

1. 针对性的灌溉与排水管理

各地方气候各异,灌溉排水应根据各地方的降水情况和保水能力进行。雨水充足的地方,应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园林内出现烂根情况;干旱少雨的地方应建立灌溉制度,采取滴灌、喷灌的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根据当地乡土特色,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灌溉措施,以满足当地特色植物的不同需求。

2. 科学的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根据当地的土地肥力、植物物种进行,通过对当地土地肥力化验,掌握当地土地中的养分含量、欠缺情况,对症施肥。对于乡土植物对当地土质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少施化肥,多施当地土壤中的农家肥、秸秆还田等,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施肥管理要随着植物的生长阶段、季节而改变,施肥的种类和数量也要随之变化。

3. 病虫害防治的地域化措施

病虫害的发生与地域环境有极大关联,不同地域的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不同,应进行区域化防治。对当地的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测预报工作,掌握规律并做好防治工作。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方式,如利用当地的天敌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安装诱虫灯等。如果需要采用药剂防治,则应选择高效率低毒、低残留、对当地环境、生态无破坏的农药,控制农药的剂量与使用时间。

4. 植物修剪与更新维护

植物的修剪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与植物习性,对于一些落叶乔木等在寒冷地区冬天进行修剪,减少养分消耗,增加树木对于环境的抗性;对于一些温暖地区根据植物的长势随时进行,保持树木的美丽,园林植物需要定期更新的随时进行去除,对于凋零、病死随时进行去除,对于乡土植物随时进行栽补,保证园林景观的完整、稳定。针对一些具有地域性的古树名木需要单独制定养护方案进行重点养护。

三、基于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施工养护技术创新路径

1. 技术理念创新

树立“地域优先、生态优先”的技术理念,把地域特色和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方面利用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生态资源,运用到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施工养护方面,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强地域特色园林绿化宣教工作,提高对地域特色保护的认识。

2. 技术手段创新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园林绿化施工养护水平。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等实时监测园林绿化,随时掌握园林绿化的植物生长情况;采用智能化浇灌系统,利用土壤墒情和气象参数自动调节浇灌;采取生物工程措施培育地域性和耐性植物物种等。

3. 管理模式创新

建立健全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工作管理机制,对各个部门的相关职责及分工进行明确,做好沟通交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机构参与到园林绿化工作的施工养护中来;加强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以及对地域特色的认识;建立园林绿化台账,将园林绿化植物的长势情况,养护工作等都记录下来,为后期的养护工作做好管理。

结语

基于地域特色园林绿化施工养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历史,在施工养护过程中注重施工技术点的把控,进行施工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稳定、美观有用的园林景观,为城市发展、居民美好幸福生活做出贡献。在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于地域特色园林绿化相关技术应用的研究推广,不断进行基于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的模式探讨,促进园林绿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米振刚 .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及养护技术要点 [J]. 现代物业 ,2022(13):157-159.

[2] 黄咏仪 . 地域特色元素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J]. 美与时代:城市 ,2015(6):2.

[3] 杜姗 . 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工程园林绿化设计研究 [J]. 居舍 ,2024(18):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