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植物保护的方向
肖明
重庆市忠县新生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重庆市 404342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分区域、分作物优化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发动等措施,大力示范推广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支撑作用。
(二)主要原则
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多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项目扶持,积极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补贴机制,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优化技术。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保障安全。优先在园艺作物优势产区示范和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多元推广。加强农科教协作,建立以各级农业推广部门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涉农企业和农民带头人广泛参与的绿色防控多元化推广机制。
(三)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率先在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南菜北运蔬菜基地、北方反季节蔬菜基地和农业部园艺产品标准园区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国蔬菜、水果、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播种面积的 90% 以上,其它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到 80% 以上,绿色防控实施区域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 20% 以上,确保农药安全使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引进无疫病虫的种子苗木接穗是前提
2、培育选择保持有利的环境是基础
(二)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种类: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三)理化诱控技术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大力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行动。
(二)增加资金投入。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扶持资金,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技术集成、试验示范、推广普及和宣传培训等工作。要积极创新机制,制定相应扶持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充分利用相关病虫防治经费,探索绿色防控技术补贴和物化补贴模式,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建立企业共建、专业合作组织参与推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五、常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一)抗病虫品种筛选技术:利用抗病虫品种筛选技术筛选的抗病虫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机率。
(二)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种植 ( 不同品种间作、套作) 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效果。如水稻杂糯间栽技术、蔬菜上“豇豆+苦瓜”、“豇豆+马铃薯”等。
多样性种植技术通过高矮作物搭配,充分利用了田间的空间效能,田间作物的受光面积大大增加,光合作用增强,田间通透性良好,从而使病虫害,特别是病害大大减轻。
(三)杀虫灯使用技术: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
诱杀种类: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主要诱杀的有: ① 水稻螟虫; ② 地下害虫:金龟子、蝼蛄、地老虎; ③ 蔬菜类害虫:小菜蛾、菜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害虫。
杀虫灯使用时间:每年4-11 月挂灯,傍晚至次日凌晨开灯。
(四)性诱剂使用技术
(1)昆虫性信息素。也叫性外激素,是昆虫在交配过程中释放到体外,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去交配的化学通讯物质。
(2)性引诱剂。在生产上应用的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一般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用性诱剂防治害虫高效、无毒、没有污染,是一种无公害治虫技术。诱芯选择:目前生产中主要应用于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 3 种性诱剂,应根据作物和害虫发生种类正确选择使用。
使用时间:根据诱杀害虫发生的时间确定和调整性诱剂应用时间,总的原则是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效果好,可以真正起到控前压后的作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每根诱芯一般可使用30-40 天。
六、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
当前,提倡使用的生物源农药主要分杀虫杀螨剂和杀菌剂两在类,杀虫杀螨剂主要有:Bt、阿维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浏阳霉素、华光霉素、茴蒿素、鱼藤酮、苦参碱、藜戊碱等。杀菌剂主要有: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
参考文献:
[1] 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J]. 王建强 ; 王强 ;赵中华 . 中国植保导刊 ,2015(08)
[2] 加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 助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 [J]. 程玲娟 ; 孙学磊 ; 郭雪洁 ; 丁宁 . 中国植保导刊 ,2020(10)
[3] 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探讨. 王福文. 新农业,2022(10)
作者简介:姓名:肖明;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05 ;籍贯:忠县;民族:汉族;最高学历:大专;目前职称:农艺师;研究方向:绿色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