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北川羌族民歌的概况及保护传承

作者

李贤树

北川羌族自治县沙汀文学纪念馆 四川省绵阳市 622750

一、引言

2003 年 7 月经中华人民共 原北川县正式更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 谷地带 ,东与绵阳市的江油市 市的平武县相邻,境内地势 全国羌族总人口比例 一直到大迁徙, 人祖先则是受上述系 而栖,世世代 中孕育了他们对 柔的嗓音,在 达对大自然力 特有生存环境 羌族民 乐风格这也是 羌族人民文化的智

二、概况

2.1 北川羌族民歌的词曲风格

北川历代羌族人根据实际生产 的实际需要 羌族民间歌曲的歌词一般明快简短、词义简朴真切,很多民歌都是在舞步中孕育和进行的, 般为七律音节构成每一单位句,多数押韵,无论是节奏、音韵还是气势感唱起来 遥无固定 很多时候根据需要即兴编唱,这类歌曲具有明显的幽默诙谐和风趣度,这样就更符合羌族人民真善淳朴的性格特征。

北川羌族民间歌谣大多为单声部歌曲,其中较多采用四五音列的音阶构成,四声音列大致由 sol、do、re、sol 与 sol、mi、re、sol 音上下行交叉结合构成,五声音列则由 sol、do、re、mi、la 音五种主要音构成。例如沙朗舞曲《索呀勒勒索》、《嘞呀么嘞》和《羌族沙朗勒松勒》等等。北川羌族民歌最为常见的调式主要是徵、商两种调式,其中徵调式最为常见即以徵音为主音,常以上行 sol、do、re 和下行 re、do、sol 单独或上下行结合加反复的方式出现,以上述音为主旋音贯穿歌曲全篇,如《唱起来,跳起来》、《勒嘿萨朗》和《呐果勒》等等。宫调式和角调式的北川羌族民歌相对较少。北川羌族民歌的唱词主要以羌语和汉语唱词为主,羌语唱词多为远古祖辈代代口传而来,因为羌语长期没有文字的原因,很多为音译,也无法准确翻译其意,但其旋律优美婉转、悦耳动听,如《三大哩学》、《索其阳仲呐》等等;汉语唱词虽唱腔较为单一简单,但歌词极为丰富多彩、幽默诙谐,常用七言四句、节奏押韵,充分体现了羌族人民的积极乐观和高超智慧,如“太阳落坡四山阴,叫声情哥仔细听;要学石头不变样,莫学花椒早变心”或“好久不见我的郎,急得情妹心头慌;好比花针吞下肚,日扎心肝夜扎肠”等等。

2.2 北川羌族民歌的种类

北川羌族民歌是羌族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舒缓疲劳、表情达意或还愿祈福的主要交流方式。就像前面所说,羌族民歌既有羌语歌又有汉语歌。根据来源和用途,羌歌题材广泛,语言丰富喻意生动贴切。歌词一般由四个音节或七个音节单独或呼应构成一句,很少长句,交相押韵,例如“小哥哥来小秀才,自你走后没人来;院坝里头长菌子,门前大路长青苔”,既可随意转换,又可即兴表演,触景生情,张口就来,自成风格。例如“情哥来了要吃烟,烟在地头没短尖;打了点点脚叶子,莫得太阳晒不干。情哥没烟要吃茶,茶在上山没发芽;水在河里起波浪,柴在院坝没人划”等等。这些朴实生动的歌词配上极富特色的旋律,再带着流水的深情和泥土的芬芳以及大山的气势,那浓郁的羌族音韵令人神往。歌唱者一般多在高山密林的云雾中或潺潺清澈的溪流旁,天籁般的歌声配上悠扬婉转的羌笛和口弦声,节奏奔放自由,声音清纯高亢,响彻山谷,直入云霄,简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强烈感受。

北川羌族民歌根据其演唱环境、时节及用途大致有:

山歌 羌族人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 刀耕火种、自力更生, 他们常常在密林深处和云烟之间用嘹亮的歌声呼唤同伴或倾 这些代代相传并不断改进的唱词唱腔被誉为羌族 拉纳” “拉许”都有山歌的意思,所以后来 拉纳 纳鲁西鲁(吉祥如意)”来为演唱 乐句组成的单段式歌谣,有些 般有独唱、对唱和合唱。如《层层 起来就上梁》《山歌好唱口难开》《久不唱歌唱不来》 《你要唱 唱多见为羌族多声部。

情歌 在充满寂寞的空旷大山里,羌族人民经常用编唱歌曲来愉悦身心、打发时间、精神振奋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他们常在高山峡谷相隔的大山之间引吭高歌、舒心对唱,让彼此之间不仅友情加深,还可以向意中人叙述衷肠、表达爱意。值得注意的是在羌族情歌的世界里并不只是限于青年男女的爱恋里,它也常常回荡在已婚的中老年的情感生活世界,这些人可能独自引吭高歌,向大山流水诉说其内心的闷骚,也可能互唱互合、你问我答、彼此调侃,用独有的歌声代替尴尬的白话表白,向对方表露纯真的友情或内心久居的爱意。北北川羌族民间歌曲中情歌尤为丰富,既有独唱的,也有对唱的,还有合唱的,其旋律优美,歌词往往是一语双关、诙谐含蓄。北川羌族民间情歌极为丰富,数不胜数,有追求系列的如《十爱姐》《见姐一面脸又黄》《叫声小哥我的人》等;有约会系列的如《我和情妹门对门》《太阳落坡四山黄》《这边唱来那边合》《挨呀挨过来》等,以及思念系列的《情哥你快来》《情郎得了相思病》等等。

劳动歌 历代的羌族人在大山深处刀耕火种 五审开 由于劳作环境较差 ,为了增强自己在劳动中的喜悦心情,他们或在田间 们常常互相帮助,尤其是在农忙时节,为了减轻劳作 强劳作节奏感,有时也用幽默诙谐的词调来缓解疲 声歌唱,有时也放下锄头团坐休息,你拉我扯放声 谣就是所谓的劳动歌,羌语称“直布勒格惹木”, 、犁地歌、薅草歌、收割歌、撕玉米皮歌、牛山歌、打场 ,有的唱词节拍规整,类似萨朗曲。

风俗歌 羌族的风俗歌主要用于传统风俗活动中,包括婚丧嫁娶、修房垒屋、开坛祭山等等羌族民风民俗活动都要唱相应的歌,以求取新婚到老、后人多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等。婚嫁歌哭嫁歌,主要是姑娘出嫁前夕难舍爹娘,边哭边磕头边唱,倾诉爹娘的养育之恩;婚嫁歌也有很多是由一起长大的儿时伙伴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夜与她坐在一起用歌声怀念和告别曾经的天真和快乐,俗称坐歌堂。婚嫁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两人对唱或单句重叠对唱,也有的齐唱及集体重叠对唱,如《拜年歌》《丰收歌》和《看灯歌》等等。

酒歌 羌族人嗜酒如命,炙热耿直的性格使他们常常以把酒筑友谊,量酒论英雄。羌语“嘻”意为酒,“始古”就是喝的意思,所以人们经常在举起酒杯的时候常常喊一声“嘻始古撒”,然后一饮而尽。酒歌也是北川羌族最为常见的一种民间歌谣,羌族人民相当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或寨子里或因来了客人,或因喜庆丰收,或因农忙互帮互助,或因特殊节日亲人相聚,都要杀猪宰羊、燃起篝火,先沾酒祭天敬地,然后高歌饮酒到天明,久而久之羌族就形成了把酒待客以歌助兴的风俗。也就形成了丰富的羌族民间酒歌,最为常见的有《咂酒歌》《勒勒学》《西亚拉撒》和《哦呐依哟》等等。羌族酒歌一般由四到六个乐句单段为体,曲调悠扬,节奏较缓,音质高亢,充满豪爽。优美动听,声情并茂,不但让人饱了耳福,同时也饱了口福。

红军歌 1935 年 4 月,为支援中央红军顺利北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途经广元江油进驻北川,并建立苏维埃政权,5 月,为牵制住川军邓锡侯部对中央红军的威胁,打响了著名的千佛山战役,战斗整整持续了73 天,成功保障了中央红军顺利北上,并在小金县达维顺利会师。红军在北川总共停留了103 天,在此期间北川羌族人民为红军修路架桥,运送物质弹药,抢救伤员,甚至一起并肩加入战斗,最后无数人还参加了红军。在此期间流传下来了不少的红军歌曲,如《放哨歌》《出操歌》《当兵就要当红军》等等。这些歌曲无论是旋律节奏还是演唱风格有了较大的改进,听起来明快清朗,让人不仅感受到北川羌族人民与红军的鱼水情深,同时也能体味到劳苦大众翻身做主的无比喜悦心情。

北川羌族民歌还有仪式歌、祭祀歌、丰收歌以及由上述很多原生态歌谣整编而成的萨朗(围着篝火唱着歌跳舞,是一种常见的羌族民间歌舞形式)舞曲等等,其种类数目犹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这里就不再逐一举之。

三、北川羌族民歌的濒危缘由

古老勤劳的北川羌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五彩斑斓的文化,他们在青山绿水中日出暮归、谈情说爱 ..... 无意中酝酿出了灿烂丰富的羌族民间文化,尤其是羌族民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北川的羌族民歌正在渐渐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趋势。

3.1 历史原因

由于北川地处川西北大羌区的关外,与历史上的朝廷及驻军距离最近,各种战乱和绞番镇压都会直接降临在他们身上,被强行镇压后官府不让羌 己的语言, 不准穿自己的衣服, 不准唱自己的歌企图汉化整个羌番,朝廷严谨羌民身着自己的服饰、 的语言、唱自己的歌谣 从汉族文化,这让包括羌族民歌在内的羌民族文化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很难得以传承, 代代老羌人将祖先留下来的民族文化带进了棺材,而新生代的羌族后人慢慢难以大面积地接触到或根本就接触不到这些东西,致使很多羌族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歌曲歌谣慢慢减少走向濒危。

3.2 地理位置原因

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北川羌族直接与关外的大汉区接壤,羌族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必然会与众多的汉族人产生交际活动,比如长期的通商、通婚以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互通等众多因素,由于汉族地界广阔及人员众多,为了交流方便,羌族人只有开始学习并习惯说汉话,习惯汉族生活习惯,在各个地区和领域也大量融入了汉族文化,极大地冲散冲淡了原有的羌族文化,加之羌族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给民族文化的延续带来的更是雪上加霜,人们不仅渐渐遗忘了自己的语言(羌语)和习俗,同时也丢掉了大量的羌族民歌曲。

3.3 新时代的其它原因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根据生活、求学、工作或经商务工的需要开始走出大山,去往了远在他乡的大都城市,自然融入了大汉人群,为了适应大环境,人们已经无须甚至无法延续祖先留下来的各种生活与生产习惯,自然也就不再传唱以前的羌族歌曲了,新地方的新出生人群自然更没机会接触到或者压根儿就不会去学唱这些民歌了。这些诸多因素导致我们的北川羌族民间歌曲大量的流失失传。

四、北川羌族民歌的保护传承建议

由于上述原因,随着老一辈人口的逐渐减少,北川羌族民歌即将面临灭绝的危险,对它们实施有效保护并传承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根据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点建议:

4.1 政府保障及部门实施内容

政府部门应当给予此项工作的政策、资金及人员很好的保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羌区,加强羌族民歌的进一步搜集挖掘和整理,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结合归类,运用数字和纸质档案的方式对现有的羌族民歌归类加以记录保存;另外组织专业人员将现有羌族民歌整理成谱并录制成演唱演奏作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外发布并引导学传唱。

4.2 社会响应

羌族民歌要得以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必须让其实实在在全社会普及传唱。让全社会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羌族民歌,自觉地去欣赏和演绎羌族民 采用不同的层次和形式进入中小学基础教育教材,走入课堂,因为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 其走入社会,通过村镇、街道社区等举办多种有趣的羌族民歌培训及展演活动,争取人人喜欢并会唱羌族民歌;其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想方设法让羌族民歌走出外界,让更多的人接触并参与到羌族民歌的弘扬与传承的队伍中来,将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很好有效地保护传承下去。

结语:

北川羌族文化历史渊远,内涵深厚,其民间歌曲优美动人、丰富多彩,但因为诸多因素极其濒危,面临失传,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堪急堪急......

参考文献:

[1] 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协.《羌地北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M].2016.1

[2] 茂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中国羌族民歌》. 中国民族大学出版[M]2013.7

[3] 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北川羌族民歌选》(内刊)

作者简介:李贤树,出生于1977 年9 月,男,汉族,系四川北川人,现任馆长,群众文化馆员(中级)职称,大学本科学历,长期致力于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与创编及沙汀文学艺术的研究及保护传承等群众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