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听说能力提升策略
梁晓会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龙沼镇中心小学校 131300
一、情境创设:构建真实语言环境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运用语言。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具体情境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与表达欲望。例如,在教授“Shopping”主题时,教师可将教室布置成超市场景,设置“食品区”“文具区”“服装区”等,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教师提供购物清单,顾客需用英语询问商品价格、颜色、尺寸等信息,售货员则需用英语介绍商品并完成交易。这种情境创设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运用“How much is it?”“It’s... yuan.”等句型,既锻炼了听力理解能力,又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情境创设需注重真实性与趣味性。真实情境能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其更积极地投入语言实践。例如,在教授“Weather”主题时,教师可结合当天天气情况设计任务:学生需用英语描述当前天气,并预测未来三天天气,最后制作天气预报海报。这一任务将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倾听天气预报、观察天气变化,并用英语准确表达,从而提升听说能力。趣味性则能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因任务枯燥而降低参与度。教师可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情境趣味性,如“Weather Guessing Game”,教师描述天气特征,学生猜测具体天气,既锻炼听力,又激发竞争意识。
二、任务设计:分层递进与多元整合
任务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任务设计需遵循分层递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任务难度,确保学生能在完成基础任务后挑战更高层次任务。例如,在教授“Animals”主题时,初级任务可设计为“Listen and Match”(听动物声音,匹配对应动物图片),此任务主要训练学生对动物声音的听力识别能力;中级任务可设计为“Describe and Guess”(学生用英语描述动物特征,其他学生猜测动物名称),此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词汇描述动物,同时锻炼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高级任务可设计为“Make a Mini Zoo”(小组合作制作“迷你动物园”,并用英语介绍园内动物),此任务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设计还需注重多元整合,将语言知识与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融入任务中。例如,在教授“Festivals”主题时,教师可设计“FestivalCulture Sharing”任务,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西方节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节日起源、习俗、象征意义等,然后用英语制作海报并展示。此任务不仅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还拓宽其文化视野,培养自主学习与信息整合能力。此外,任务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Sports”“Hobbies”“Food”等,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提高语言输出质量。
三、互动模式:促进多向交流与合作学习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互动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语言学习。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互动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教师可采用“PairWork”与“Group Work”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例如,在教授“Daily Routine”主题时,教师可先组织“Pair Work”,学生两两一组,用英语询问对方日常作息,如“When do you get up?”“What do you doafter school?”等,通过对话练习巩固已学句型;随后开展“Group Work”,小组内成员分享各自日常作息,并讨论“Healthy Lifestyle”,最后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此过程中,学生需倾听他人发言、理解信息、组织语言并表达观点,听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互动模式中,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对于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如提供表达框架、降低任务难度等,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开口说英语。同时,教师应注重互动质量,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避免表面热闹而缺乏实质内容。例如,在“GroupWork”中,教师可提出具体要求,如“每个成员至少发言两次”“讨论需围绕主题展开”等,确保互动有效进行。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互动形式,如播放英语动画片段,学生观看后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剧情,增加互动趣味性。
四、评价反馈:激励与指导并重
评价反馈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进展、发现不足并调整学习策略。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评价反馈应遵循激励与指导并重原则。教师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全面评估学生听说能力。例如,在完成“Story Retelling”任务后,教师可先给予肯定性评价,如“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clear.”“You usedmany new words in your retelling.”等,增强学生自信心;随后提出改进建议,如“Try to use more connecting words to make your story morecoherent.“”Pay attention to the intonation when asking questions.”等,指导学生提升语言质量。
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能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如“语音语调”“词汇运用”“内容完整性”“表达流畅性”等,学生根据量表对自己或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Group
Presentation”任务中,小组内成员可互相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此过程不仅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还能促进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此外,教师需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针对学生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如为发音不准确的学生提供额外练习材料,为词汇量不足的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等,帮助学生弥补短板,提升听说能力。
结束语
本文聚焦任务型教学法,致力于提升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通过以上策略,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未来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过模仿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增强语言表现力,还可结合教材主题拓展课外资源,丰富任务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郎丰涛 .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J]. 考试周刊 ,2024,(39):92-96.
[2] 胡映萍 .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研究 ,2023,(01):70-72.
[3] 纪婷婷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J]. 中学生英语 ,2022,(3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