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路径初探
张家军
山东省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 山东淄博 255000
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美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要求,除美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美育教育内容。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自然之美、科学之美、艺术之美等美育要素,具有天然的美育渗透优势。本文以中学生物学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探讨美育学科渗透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生物学科“三维四阶”美育渗透模型
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美育目标为纲,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生物学学科逻辑为轴,从自然美鉴赏、科学美探索、艺术美创造三大核心维度出发,按初中、高中各两阶,从认知启蒙到审美深化设计梯度化实施路径,形成“三维驱动、四阶递进”的美育渗透模式(表1)。
表1“三维四阶”美育渗透模型

自然美鉴赏方面,以生物形态美的直观感知为起点,逐步进阶到生态系统和谐美的理解,最终到生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哲学审美;科学美探索方面,从生物现象的表面美入手,深入到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美,最终实现科学理论与实验设计的逻辑美;艺术美创造方面,从生物图形的绘制、生物模型的制作到生物实验的设计,最终实现跨学科的艺术创新。
二、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路径
(一)自然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1. 生物形态美的直观感知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如植物的叶片形状、花的颜色与结构、动物的形态与行为等,使学生直观感受生物体的形态美。例如,在初中生物学《植物学》的教学中,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叶片,如圆形的荷叶、针形的松叶、心形的紫罗兰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审美能力。
2. 生态系统和谐美的理解
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的和谐美。例如,在高中生物学《生态学》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系统模拟实验或野外考察活动,观察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之美。
3. 生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哲学审美
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使学生从哲学的高度审视生命之美。例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
(二)科学美探索路径
1. 生物现象的表面美
生物学中存在着许多表面美的生物现象,如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晶莹剔透的露珠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这些生物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生物现象的表面美,并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2. 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美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调关系,这种协调关系体现了生物体的科学美。例如,在讲解鸟类飞行机制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动画演示鸟类翅膀的结构与飞行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之美。
3. 科学理论与实验设计的逻辑美
生物学中的科学理论与实验设计蕴含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与推理过程,这种逻辑关系与推理过程体现了科学美的逻辑之美。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理论的推导过程或实验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理论与实验设计中的逻辑之美。例如,在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数据与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遗传规律中的逻辑关系与推理过程之美。
(三)艺术美创造路径
1. 生物图形的绘制与创作
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绘制生物图形或创作生物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美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时,可以让学生创作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2. 生物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生物学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美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实施光合作用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来验证光合作用原理。
3. 跨学科的艺术创新
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叉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艺术创新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生物技术与应用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物理、工程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生物技术创新设计等。这些跨学科的艺术创新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思维空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跨学科合作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
三、实施建议
(一)课程设计系统化
依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与认知规律,合理设计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课程内容与活动形式。在初中阶段侧重自然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基础艺术技能的训练;在高中阶段则强化科学美探索与艺术美创造能力的提升。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与系统性构建螺旋式美育能力培养链。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评价体系多元化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后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美育成果与素养发展。评价体系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技能、艺术作品创作等多个方面;同时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苏, 李芳. 生物学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 生物学教学,2021, 46(8): 15-18.
[2] 张华 . 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科美育的整合路径 [J]. 教育研究 , 2020,41(5): 112-119.
[3] 陈晓茹 . 跨学科视角下的生物艺术教育实践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2):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