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解析
黄世娇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宝石镇中心小学 137500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这充分表明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的有机统一。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于学生个体发展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塑造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丰富的文本蕴含着多样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能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心灵,培养其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美好品德,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从文化传承角度,语文教材中诸多经典篇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2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德育渗透重视程度与能力不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仍将教学重点过度聚焦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他们看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讲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才是首要任务,德育渗透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很少主动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也缺乏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意识和能力。
2.2 德育渗透方法缺乏创新与针对性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较为单一,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层面。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常常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和行为,而缺乏生动有趣的引导和启发。例如,在讲述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课文时,只是简单地强调要热爱祖国,却没有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的事迹等,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这种枯燥乏味的说教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甚至可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3 德育渗透与语文教学内容融合不紧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不够紧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渗透德育而强行加入一些与课文内容关联不大的德育元素,使得教学显得生硬和牵强。例如,在讲解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却突然开始大谈环保理念,而没有结合课文中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脱离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不仅破坏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也让学生感到困惑,无法真正理解德育与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3.1 深度挖掘教材德育资源,实现无缝衔接小学语文教材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德育宝库,其中包含了众多蕴含深刻道德内涵的课文。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与语文知识教学紧密融合。在讲解古诗词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更要引导他们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高尚气节。
3.2 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德育情感共鸣
传统单一的德育渗透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渗透的效果。情境教学法能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3.3 强化教师德育示范,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强化自身的德育示范作用。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课堂上,用文明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从而学会尊重他人。
3.4 开展丰富实践活动,深化德育体验感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深化学生德育体验感悟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认识。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德育类书籍,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并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从书中汲取道德营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开展实践活动和完善德育评价机制等策略,能够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的有机统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支持和引导,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班主任德育中激励措施应用探讨 [J]. 章芳. 华夏教师,2020(17)
[2] 激励教育方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J]. 南华. 才智,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