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职业院校视角的城乡社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

魏婷婷

淄博市技师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职业启蒙教育融合了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个创新化本土概念。它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阶段,对儿童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职业启蒙教育作为个人成长的导航仪,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大关注和投入,尤其是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城乡交界地带——城乡社区。虽然,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才是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落脚点,但是,职业院校可以发挥其师资力量、课程资源、职业场所的优势,帮助职业启蒙教育高效、优质发展。本文拟从城乡社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入手,分析职业院校参与其中的意义、当前遇到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等。

一、职业院校参与城乡社区职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一)职业院校参与城乡社区职业启蒙教育具有时代意义

职业院校参与职业启蒙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新时代对教育高质量、多元化需求,构建现代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联合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院校共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比如:面向普通教育,开放职业课程、开放校园场地、开展职业立志课外活动等。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将“职业教育”概念引入中小学教育阶段,并积极鼓励再在初中或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开设职业指导课程。2015 年,教育部和人社部在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布置中要求:各类职业院校要开放校园,面向中小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观摩教育成果活动。2017 年,国务院提出,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中,而大国工匠、精益求精正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这些都说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参与职业启蒙教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二)职业院校参与城乡社区职业启蒙教育可有效打破现实困境

虽然城乡社区具备开展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条件,但在资源的利用上十分有限。职业启蒙教育本质上是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加深认知,因此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十分重要。相较于学校之内的有限资源,学校之外社会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说是职业启蒙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不难看到,目前学校的资源供给与学生多元化认知需求存在很大矛盾。加上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社区在外部资源的丰富度上远不及城市。而想要更好的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开展工作岗位体验以及职业人员进社区等活动需要丰富稳定的外部资源。目前来说,城乡社区在外部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方面与城市社区相比处于劣势。职业院校恰恰具备这样的优势,职业院校具备成熟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师资团队、职业教育体验场所。这种天然具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资源优势,正好能够帮助城乡社区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三)职业院校参与城乡社区职业启蒙教育能更好发挥社会服务效能

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认为被普通教育所淘汰的孩子才会上职业教育,本质上看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问题。要想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需要从职业教育的根本入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过渡为“大众化”,这表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普通工作。而学生的就业意识没有及时转变,其就业期望值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仅靠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是不够的,这种指导一方面是应急性的,另一方面是技巧性的,效果非常一般。而真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要改变其就业观念。就业观念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早期介入、长期打算。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基本的职业意识,辅以职业技能,就能让他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有更明确的倾向性、更恰当的匹配性、更完备的适应性。同时,这也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教育质量与社会声誉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院校参与城乡社区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现状

(一)区域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我国职业教育由来已久,但职业启蒙教育一直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在国内研究并实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还不多,也仅仅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开始探索。我们不难理解,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制约其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所以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推广或普及职业启蒙教育,特别是城乡社区中有一定难度。

(二)学生家长缺乏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知识

目前 , 城乡社区家庭中以分数论好坏的一元化评价体系仍占主流 , 这一评价方式极大地影响了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家长对职业启蒙教育是否重视是制约城乡社区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中,受访学生表示他们的家长对自己表达出来的职业愿望展现出了积极的一面,但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这种积极仅停留在鼓励肯定的态度层面,家长群体普遍缺乏对职业启蒙教育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这将直接影响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实施,从而影响最终效果。城乡社区中孩子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较多,隔代教养的现象仍然普遍。隔代教养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家长在与教师沟通和参与学校活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十分有限。观念的落后加上沟通的欠缺,使家长们无法正确认识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没有家长的全力配合,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将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阻碍。

(三)社会配套设施不全,教育投入有限

尽管城乡社区具备开展儿童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条件,但在资源的利用上十分有限。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更多考虑的是自身院校长期发展的问题,而职业启蒙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短时间不能显现出办学效益。所以,职业院校从学校层面对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不够,教师更是对职业启蒙教育的概念、内容、目标等缺乏了解。现在的实践表现为,迫于政府压力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单一、零散,以职业体检式活动为主,缺乏创新,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系列化、长期性的职业启蒙教育活动。

三、职业院校参与城乡社区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丰富活动形式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实施职业启蒙教育需要同更为丰富的活动进行组合共同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以此来培养儿童职业规划与决策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社区儿童在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并不依赖某种单一途径,整体呈现多元化,且孩子们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手机、电脑、平板、课外书等共同构成孩子们获取职业信息的来源渠道,除此之外,父母、教科书等也是孩子常用的主要渠道。职业启蒙活动如果能与儿童获取信息的渠道相结合,通过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多元的信息传播途径将能使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成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受益者,同时,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增强孩子们对职业启蒙教育的兴趣与热情。

(二)职业院校全校范围内实施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涉及专业启蒙教师的指导以及各个学科教师的配合,同时还要联络、运用更广阔的校外资源。因此,只有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才不会变成个别教师的单一任务,从而被边缘化。全校性的参与不仅应当体现在参与人员的整体性,同时也体现在职业启蒙所涉及教学活动的全局性上。也就是说职业启蒙教育的参与人员将包含专门启蒙教师以及各个学教师,职业启蒙教育的目标与理念还将指导并渗透于班级建设、德育建设、专门课程、课余活动以及各学科教学等多个领域。

(三)明确角色定位,精准高效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根据职业院校在职业启蒙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可以将职业院校参与职业启蒙教育的落脚点分为活动、课程、项目 3 个方面。职业启蒙教育的活动维度主要指职业体验与职业认知,以培养孩子们职业兴趣与职业理想为目标,形式比较灵活,可以考虑利用职业院校现有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及相关的职业设备;职业启蒙教育的课程维度,是指以职业院校为主,与城乡社区等政府部门共同负责职业启蒙课程的开发,以培养未来职业人才为目标,将职业素养、劳动要求、职业认知等元素融入中小学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面向中小学的职业启蒙特色课程;职业启蒙教育的项目维度,则是利用职业院校成熟的教育管理经验与社会资源,与中小学、行业企业乃至政府机构建立稳固的合作模式,比如在城乡社区建立儿童职业启蒙教育服务站。以促进职业启蒙教育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整合,开展综合性的职业启蒙教育项目或建立职业启蒙教育基地。

总之,职业启蒙教育在城乡社区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社区孩子在职业认知能力上的提高,更有助于消解普通教育的应试模式对城乡社区的不良影响。同时,职业院校的参与也是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尽管当下城乡社区的职业启蒙教育发展滞后于部分城市地区,但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并大胆地予以实践。当然,除职业院校外,后期还需要地方等各级政府、科研单位、社会企业与学生家长等各方共同发力,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为城乡社区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胡海燕,基于职业院校视角的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63.

[2] 刘晓,郁珂,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论述与展望 [J]. 教育与职业 .2019(8):22.

[3] 刘晓,黄卓君,青少年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内容与实施策略[J].教学 .2016(23):32.

[4] 高山艳,课程建设: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关键 [J]. 当代职业教育,2020(1):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