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策略创新
蒋博硕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童晖小学 110032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多元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文化认知启蒙的关键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内容和策略上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因此,探索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策略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文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一)丰富阅读素材
多元文化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广阔的素材空间,教师可以精选世界各国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传统民间故事作为教学资源。这些题材各异的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跳出单一文化视角,在文字间遨游不同文明的精神世界,感受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从而培养开放的国际视野。
(二)培养多元思维
接触多元文化文本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当学生阅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时,会自然比较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考价值观的多样性。这种思维训练能帮助学生突破单一认知模式,建立立体化的思考框架,形成兼收并蓄的思维品质。
(三)增强文化认同与包容
在多元文化阅读中,学生既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在异域文化中发现真善美的普遍追求。这种双向认知过程既筑牢了学生的文化根基,又培育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胸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思想基础。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策略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体系亟待拓展,过度依赖统一教材导致教学资源固化,难以反映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这种单一化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对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使阅读教学沦为应试工具,无法满足全球化时代对人才文化素养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传统
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主导的填鸭式讲解剥夺了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机会。这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使本该充满乐趣的阅读过程变得枯燥乏味,降低了文学作品的育人价值。
(三)文化意识淡薄
在文化理解层面的教学存在明显短板,教师往往将文本分析停留在语言层面,缺乏对文化背景的深度解读。这种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领会文字背后的文化密码,错失了通过阅读建构多元文化认知的重要契机。
三、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创新
(一)拓展阅读素材来源
在拓展阅读素材来源方面,教师应当构建开放性的阅读资源库,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包含多元文化元素的优质文本。除了欧美经典儿童文学外,更应关注亚非拉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与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形成东西方文化均衡的阅读体系。同时积极利用数字化资源,引入多媒体形式的异国文化介绍,通过视觉化手段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使阅读真正成为通向世界的窗口。
(二)挖掘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
对教材中多元文化元素的挖掘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在看似单一的文本中发现隐藏的文化对话可能。比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关联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诗歌传统,分析不同民族对相同意象的文化诠释。这种深度比较不仅能活化教材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人类文明发展,建立起文化互鉴的思维模式。
(三)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的阅读教学创新应当注重文化谱系的梳理,将本土文化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坐标系中进行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考察方言俗语中的古语遗存,比较地方习俗与周边地区的异同,甚至追踪某些文化元素的跨区域传播轨迹。这种立体化的文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由近及远”的文化认知路径,在乡情教育中自然渗透多元文化理念。
四、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
(一)创设多元文化阅读情境
创设多元文化阅读情境需要构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异域文化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文本描绘的文化氛围;或者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静态插图转化为动态文化展示,使抽象的文化概念可视化。这种情境化教学不仅能降低跨文化理解的难度,更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文化认知从表层了解升华为深层体验。关键在于情境创设要贴合学生认知特点,避免形式化表演,真正服务于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创新组织形式,建立长效的文化对话机制。可以尝试“世界文化读书会”模式,每个小组负责研读特定地域的文学作品,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进行文化转译。教师要设计阶梯式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既保持文化敏感又突破文化隔阂,既尊重文本原意又融入个性解读。这种协作式阅读不仅能汇集多元视角,更能培养文化间性思维,让学生在群体智慧中建构更立体的文化认知。
(三)组织文化体验活动
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要注重知行合一,将阅读延伸为文化实践。可以开展“文化探秘”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实地考察社区中的多元文化现象,如移民家庭的口述史采集、多民族聚居区的文化融合观察等。通过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结,使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让文化理解从认知层面落实到情感态度层面。这种体验式学习要避免流于表面的文化展示,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文化表象背后的深层意义。
(四)引导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指导要把握文化相对主义与价值引导的平衡。教师需要设计分层次的思考框架,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再逐步过渡到跨文化比较,最后启发学生反思自身文化立场。可以采用“文化透镜”分析法,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既看到不同文化逻辑的合理性,又能辨识其中的时代局限性。这种批判意识的培养不是要否定文化差异,而是为了建立更加开放而不失判断力的文化态度,最终达成“和而不同”的文化理解高度。
结语
综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进行内容与策略的创新。通过拓展阅读素材、挖掘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等方式创新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多元文化阅读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引导批判性阅读等策略创新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美烟 .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策略创新 [J]. 读写算 ,2025,(18):100-102.
[2] 吴颖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策略创新 [J]. 读写算 ,2025,(16):100-102.
[3] 杨红梅 .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多元文化视角与表达方式 [J]. 品位·经典 ,2025,(11):169-172.
[4] 廖丹 . 多元视角下小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 [J]. 读写算 ,2025,(09):109-111.
[5]韩明明. 多元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4,(14):71-73.
作者简介:蒋博硕(1995.3—),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工作单位硕士学位,专业: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