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作者

周丹 王亚丽 张珂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学校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优质课程资源。因此,充分利用已有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一、了解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课堂教学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红色基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助力红色基因传承。在语文红色专题教学中,可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把红色基因融入教学全过程,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其向榜样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进而传承红色基因。

二、重视红色课堂教学,提升红色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把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和谐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在语文红色专题教学时,运用多样的教学法,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丰富学生感受,增强向榜样学习的意识,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文化熏染、传承红色基因。

(一)了解时代背景法

红色经典,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教育意义深远。然而,这类文章大多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传承红色文化的首要任务,是要广泛搜集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以便理解红色经典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教学《十六前年的回忆》时,笔者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查阅资料,了解李大钊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革命事迹有哪些?他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查阅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优秀代表在全班交流,为学生学习本课解疑释惑。这样学生就打破了时代隔膜和认知隔膜。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进行红色教育时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客观认识规律,通过实物、照片、音频、视频配合讲解,减少教师的讲授。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展现历史场景,构建情景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感知其言行上的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灵。如在执教《王二小》时,课至尾声,教师可渲染气氛:王二小牺牲后,他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和父老乡亲,并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爱国主义故事,从而升华爱国主题。

(三)探讨自主互动法

除了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互动”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引导学生互动,探讨看法与体会,促进学生自主感知红色文化,激发情感,传承红色基因。如课文《朱德的扁担》有战士们藏扁担、朱德找扁担的情节,教师可设计问题“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找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藏”和“找”两个关键字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学习,经过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鲜活再现,从而感受到战士们对首长的关心和爱戴,同时体会到朱德与战士们深厚的情谊。

三、融入地方红色文化,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作为以文“化”人的学科,语文课程在融入地域性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伴随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愈来愈得到重视。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教材等课堂学习资源,还要利用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中学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为了配合革命传统教育任务群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中相关革命纪念建筑、革命人物事迹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相关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将番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补充内容。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发掘地域红色资源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与教育。

(一)参观教学法

红色基因传承是“知、情、意、行”逐渐深入完善的过程,当前多数教师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都侧重知识讲授,期望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完成红色基因传承,这类以知识为主的红色教育较为单向与低效,因此,在进行红色教育时,应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既重视理论教育,又重视实践参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把提高认识和培养行为相结合。通过把课堂搬出教室,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红色文化景区、博物馆等,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红色革命历史人、事、物的过程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感悟红色文化精神。如在学习完四年级上册的“国之脊梁”单元集中选编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文后,可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遗址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如 : 实地参观东方红广场、村史馆等遗址,听讲解、看史料,直观了解南街村红色历史与集体奋斗故事。开展宣誓、献花等仪式,参与集体劳动,与老党员座谈,深化体验。以分享会、征文等形式联系红色精神与自身实践谈感悟。让学生跳出课本,直观触摸红色文化,深化对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以鲜活榜样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责任担当,推动红色基因从认知到践

行的转化。

(二)体验教学法

充分利用基地等社会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身处红色教育基地,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感受伟大人物的不朽精神,还可以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磨炼意志、养成良好品质。如参观南街村的革命传统教育园区: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求学之路、黄洋界、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枣园窑洞、西柏坡等仿建景观,还有规模宏大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楼”,学生可在此追寻伟人足迹,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 再回到校园里红色文化地面游戏中,重走长征路,切身体会革命艰辛,吾辈当自强,将革命情怀深植心中。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寄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已经体现出了对红色文化的高度重视,教师更要开发利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得审美享受,最终成长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李海英. 红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2):52.

[2] 李光霞 . 如何讲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 [J]. 读天下(综合),2019(17):68.

[3] 种飞飞. 小学语文之革命精神的弘扬方法探究[J]. 读与写:上旬,2020(03):1.

本文系 2024 年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LHKT20240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