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老年大学课程建设:机遇、挑战与对策
徐晓茗
湖南大学
一、引言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数智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老年大学作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其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其课程建设在数智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优化老年大学课程建设,成为当前老年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数智时代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意义
2.1 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
数智时代,信息传播迅速,知识更新加快。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文化娱乐课程,对信息技术、智能设备使用等新知识、新技能有着强烈的学习渴望。这种需求既涵盖基础的智能手机操作,也包括短视频剪辑、移动支付安全等进阶技能,甚至延伸至数字遗产规划等新兴领域。通过课程建设,老年大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如针对不同数字基础的分层课程、结合生活场景的实用技能课程等,满足老年人在社交、健康、消费等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其生活品质,增强自主生活能力。
2.2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掌握数智技术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与家人、朋友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参与社会活动。例如,通过学习智能手机使用和网络社交课程,老年人可以更便捷地与亲友视频通话、分享生活点滴,参与线上社区的兴趣讨论、公益活动等,打破时空限制拓展社交圈。同时,学会使用线上政务平台、健康码等工具,能让他们更自主地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增强社会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有效缓解数字鸿沟带来的边缘化风险。
2.3 推动老年教育发展
数智时代老年大学课程建设是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有助于探索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结合老年人认知特点的“做中学”实践教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情境化教学等,提高老年教育质量。同时,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为老年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老年教育从传统的文化补偿向适应数字社会需求的终身学习转型,促进老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有力的教育支撑。
三、数智时代老年大学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3.1 课程理念滞后
部分老年大学仍秉持传统的教育理念,将老年教育简单理解为文化补偿或休闲消遣,强调统一的知识传授和标准化考核,忽视老年学员在数字时代日益多元且快速变化的真实需求。这种理念背后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源于管理者对“新老年人”群体画像的刻板印象——仍把他们视为需要被照顾的“数字难民”,而未意识到 55—70 岁的学员中已有相当比例具备智能手机使用经验,渴望学习短视频剪辑、移动支付安全、线上问诊挂号、甚至数字遗产规划等紧贴生活的内容;另一方面,课程决策流程中缺少系统的需求调研和数据分析,往往凭经验拍脑袋定课表。结果是,课程目标与老年人在数字社会中追求自主、尊严与参与的价值观严重错位。
3.2 课程内容陈旧
在数智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老年大学本应是助力老年人搭乘科技快车、融入现代生活的关键桥梁,然而现有课程内容更新迟缓,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成了老年人与数字世界之间的一道鸿沟。信息技术课程方面,长期徘徊在基础操作的教学。多数课程仅聚焦于电脑和手机的开关机、简单文字输入、微信语音发送等入门内容,对于智能家居的控制,如用手机调节空调温度、开关智能窗帘,让老年人无从学起;智能健康设备监测的心率、睡眠等数据,他们也不知如何查看解读以指导健康生活。实用生活课程也滞后于市场应用。网络购物成为主流,可课程仍停留在传统线下购物技巧,对电商平台使用、网上支付、商品真伪辨别等关键知识涉及甚少。
3.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授、学员记笔记的传统课堂讲授为主,互动性和实践性严重不足。面对数智技术“一看就会、一用就忘”的高遗忘曲线,老年人更需要“做中学”的沉浸式体验,而现实中却常见教师端坐讲台演示 PPT,学员被动观看,缺少手把手操作、情境模拟和即时反馈。教学场景被固定在实体教室,线上资源、虚拟实验室、智慧教室等数字化环境利用率低,导致学员回家后面对真实设备仍无从下手。从个性化指导方面分析,教师往往按统一节奏推进,忽视老年学员在视力、听力、手指灵活度、学习信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同时,也缺乏分层走班、小组协作、同伴互助等弹性机制,使得不同层次的学员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四、数智时代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对策
4.1 革新课程理念
老年大学需通过专项调研重塑老年学员画像,打破对“数字难民”的刻板认知,可采用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学员的数字素养基础、生活需求和学习偏好,精准捕捉他们在数字社会中的真实诉求,如线上社交隐私保护、在线理财风险识别等;同时建立数据驱动的课程决策机制,引入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度挖掘学员过往学习数据、兴趣标签和学习目标,结合数智时代发展趋势制定课程目标与内容框架,确保课程贴合实际且能培养学员适应未来数字社会的能力。
4.2 优化课程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要在基础操作之上增设进阶模块,如智能家居应用课程讲解智能家电的连接、设置与远程控制,智能健康管理课程教授智能设备使用及数据解读,还需追踪新技术民用化进程,及时将新兴数字娱乐形式、智能养老辅助设备等纳入教学;实用生活课程则要聚焦网络购物、移动金融、数字政务等现代技能,设计电商实战课程让学员练习购物、退换货和维权,开展线上支付安全讲座分析诈骗手段与防范方法,设置数字政务服务课程指导线上业务办理,确保课程紧密贴合市场应用和生活实际。
4.3 创新教学方法
推广“做中学”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打造数智技术实践工作坊,比如短视频剪辑课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理论后,学员在工作坊内于教师指导下进行实操,同时引入情境模拟教学强化知识应用;拓展数字化教学场景,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录制操作演示视频供学员课后回看,开发虚拟实验室让学员练习智能设备操作,建设配备互动系统的智慧教室实现实时反馈与个性化指导,鼓励学员利用线上社区交流分享;构建个性化教学体系,入学时对学员视力、听力、数字基础等进行全面评估,依据结果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并制定专属计划,组织小组协作学习鼓励互助,培养学员互助辅导员协助教师指导,提升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度。
五、结论
数智时代为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更新课程理念、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师素养等对策,可以有效推动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满足老年人对数智技术的学习需求,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同时,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评估反馈等保障措施的实施,将为老年大学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在数智时代不断前进。未来,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老年大学课程建设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老年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孟令云. 老龄化视野下区域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策略——以北京市石景山老年大学为例 [J].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5,(02):25-30.
[2] 曾丽婷 , 张翠珠 . 银发经济视域下中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的理论嬗变、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J].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5,(02):3-12.
[3] 吴结 , 刘文清 . 老年教育赋能银发经济的生成逻辑、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J].学术研究 ,2025,(02):73-80.
[4] 关雯 , 郭帅 , 武晓丽 . 老年教育短视频课程应用与开发探究 [J]. 广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5,36(01):40-43.
[5] 傅晓明 . 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建设浅谈 [J]. 老年教育 ( 老年大学 ),2025,(01):42-44.
[6] 周佳佳 . 人工智能在老年教育中应用的 SWOT 分析与策略研究 [J]. 华东科技 ,2025,(01):96-98.
[7] 梁年 . 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J]. 中阿科技论坛 ( 中英文 ),2024,(12):110-114.
[8] 金 本 能 . 老 年 教 育 数 字 化 转 型 的 现 实 困 境 与 路 径 选 择 [J]. 黑 河 学刊 ,2024,(06):117-123.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24.06.002.
[9] 刘利娜 , 刘亭葶 , 张雨娇 . 新时代老年大学课程建设的困境及优化策略 [J]. 两岸终身教育 ,2024,27(04):26-30.DOI:10.16416/j.cnki.cn35-1216/g4.2024.04.004.
[10] 刘亚娜 , 张朋 . 数字时代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服务的现状、机遇与思考 [J]. 成人教育 ,2024,44(05):39-48.
[11] 袁彩哲. 数字赋能中国式老年教育现代化: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中国成人教育 ,2024,(07):25-31.
[12] 周建军 , 盛慧娟 , 周满意 . 数字赋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J]. 新农村 ,2023,(04):54-55.
[13] 王淑芳 , 马丽华 . 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上海实践经验审视 [J]. 中国成人教育 ,2023,(04):43-47.
[14] 王思瑶, 马秀峰. 智能技术赋能老年教育能力提升:价值、模型与向度[J]. 成人教育 ,2023,43(02):22-28.
[15] 戴文双 . 新时代老年大学课程发展现状研究 [D]. 上海师范大学 ,2022.DOI:10.27312/d.cnki.gshsu.2022.0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