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教育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作者

倪云兰 叶雅

池州工业学校 安徽 池州 247200

一、产教融合的时代诉求

中职学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基地,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成效。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加强“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将产教融合确立为国家战略,明确了一系列产教融合的目标。

从实施层面来看,中职学校产教融合表现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实训课程占比高,部分课程可能直接在企业车间或实训基地开展。产业和教育合作融通,学校和企业联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方面协同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实现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学校和企业共赢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在于打破教育与产业的壁垒,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从内涵来看,产教融合并非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以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主体的协同联动,形成“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它强调教育过程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是推动中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关键纽带。

(二)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教育领域的产教融合已取得一定进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形式在各地中职学校广泛开展。但从整体来看,仍存在融合深度不足、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部分学校的产教融合停留在表面合作层面,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资源分散、多方主体权责划分模糊等现象较为突出。如何突破现有瓶颈,构建多方协同、资源共享、产教互促的高质量发展生态,成为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为破解产教融合实践中的难题,中职学校需构建系统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基于实践探索,探究“四体四链”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四体”即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主体,四方在产教融合中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作用,行业提供产业需求导向和标准规范,学校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提供实践平台。“四链”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通过四方主体的协同联动,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人才链与创新链融合,形成“政校行企深度参与、产教资源高效整合”的育人闭环。

三、产教融合“四体四链”协同育人模式的实现形式

(一)以多元化课程为抓手,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课程体系是产教融合的核心载体,中职学校需打破传统学科式课程框架,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一方面,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基础课程 + 专业课程 + 实践课程”的三维课程结构,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同步培养,使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二)以技术技能为引领,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关键环节,中职学校需通过多元路径强化实践育人成效。

1. 依托实践基地开展情境教学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需与专业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打造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基础环境,如的电商直播基地、化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常态化技能训练平台。同时,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企业真实生产场景,通过企业师傅带教,让学生在见习、实习中熟悉工作流程,积累实践经验。

2. 建立“1+X”培养模式

以基础课程夯实知识根基,以实践课程提升技能水平,融合文化课、思政课的育人功能,通过社团活动、技能展演等多元载体,实现“知识学习 + 技能训练 + 素养提升”的全方位培养。

3. 拓宽学生成长渠道

利用自身的综合资源优势联合东至工匠学院、东至开放大学、合作得高职院校等机构,开设工匠培养,“ 3+2 ”分段培养,高职大专班,成人大专、本科等升学通道,为学生提供技能提升与学历深造的多元选择,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三)以技能竞赛、职业证书为衔接,探索科教新路径

技能竞赛与职业证书是检验教学成果、衔接产业需求的重要纽带。中职学校需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在课堂实践中设置创新任务,将竞赛技能需求融入教学环节,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同时,推行“1+X”证书制度,将证书考核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技能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

四、加强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产教融合体系建设

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体系,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支撑,其核心在于将生产、教学、研究、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协同,整合各方资源,提升“产学研创”一体化能力,实现教育成果与产业需求的高效转化。

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为推动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政府与学校形成合力。县文化旅游局多次入校调研,推动“非遗进校园”“东至景点实务”等项目落地,将地方文化资源与专业教学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促进了地方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结束语

深化产教融合是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职学校需以“四体四链”协同育人模式为核心,通过多元化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强化、“产学研创”一体化建设等举措,不断完善政校行企深度融合机制。未来,中职学校应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构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贡献实践力量。

参考文献:

[1] 白厚军,白天舒 . 产教融合背景下菏泽市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J]. 职业教育 2023(18):37-40

[2] 刘志华,黄晓明,刘旭刚 .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五位一体四链融通”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J]. 职业教育 2024(19):77-80

[3] 舒娟 . 以学生为主题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J]. 早期儿童发展,2022(4):35-41

[4] 易雪玲 , 邓志高 , 欧阳育良 . 关于职业教育双主体办学治理理论问题的思考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8):20-27

[5] 霍丽娟.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