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数字孪生的无人机故障预测与维修决策优化研究

作者

沈海锋

航天科创云制造服务(浙江)有限公司

一、引言

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在军事侦察、民用物流、农业植保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但复杂工况下的故障风险成为制约其可靠性的关键瓶颈。传统事后维修与定期维护模式存在成本高、响应滞后等问题,难以适应高密度作业需求。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的实时映射,为全生命周期状态监测提供了全新范式。本文聚焦基于数字孪生的无人机故障预测与维修决策优化,旨在融合多源运行数据构建精准预测模型,结合智能算法生成最优维修策略,为提升无人机可用性、降低运维成本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二、数字孪生技术基础

2.1 数字孪生的概念与原理

数字孪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 Michael Grieves 教授于 2003年提出。它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与物理实体相对应的虚拟模型的技术,该虚拟模型具备与物理实体相同的外观、结构、功能和行为。数字孪生的核心原理在于实时映射,通过在物理实体上部署各类传感器,采集其运行状态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至虚拟模型中,使虚拟模型能够实时反映物理实体的状态变化。同时,虚拟模型也可以通过仿真分析,为物理实体提供决策支持,指导其运行与维护。

2.2 数字孪生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系统通常由物理实体、虚拟模型、数据交互接口和服务平台四个部分组成。

物理实体是数字孪生的对象,在无人机场景中,即实际运行的无人机。它通过传感器感知自身的运行状态,如飞行姿态、速度、温度、振动等,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出去。

虚拟模型是物理实体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化映射。它包括无人机的几何模型,用于描述无人机的外观形状和结构尺寸;物理模型,用于模拟无人机各部件的物理特性,如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等;行为模型,用于刻画无人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行为,如飞行轨迹、控制响应等。虚拟模型通过接收物理实体传来的数据,实时更新自身状态,实现与物理实体的同步。

数据交互接口负责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它确保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至虚拟模型,同时将虚拟模型的分析结果和控制指令反馈给物理实体。

服务平台则为用户提供数字孪生系统的访问接口和各类服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实时查看无人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故障诊断与预测、制定维修计划等。

三、无人机故障分析与数据采集

3.1 无人机常见故障类型与原因

无人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故障类型,常见的包括动力系统故障、飞行控制系统故障、通信系统故障、结构故障等。

动力系统故障是较为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例如,无人机的电机可能出现烧毁、卡顿等问题,这通常是由于电机长时间过载运行、散热不良或质量缺陷导致的。电池故障也是动力系统的常见问题,如电池容量下降、内阻增大,可能是由于电池过度充电、过度放电或循环寿命达到极限引起的。

飞行控制系统故障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影响巨大。飞控系统的传感器故障,如陀螺仪、加速度计数据异常,可能导致无人机姿态失控。控制器故障则可能使无人机无法正确响应控制指令,其原因可能是硬件损坏、软件漏洞或电磁干扰。

通信系统故障会导致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中断或信号不稳定。这可能是由于通信模块故障、天线损坏或受到外界电磁干扰,使得无人机无法接收或发送控制指令和飞行数据。

结构故障主要表现为无人机机体结构的损坏,如机架断裂、螺旋桨损坏等。这可能是由于无人机受到碰撞、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强风冲击或长期疲劳使用导致的。

3.2 无人机故障数据采集方法

为了实现准确的故障预测,需要采集大量的无人机故障相关数据。数据采集方法主要包括传感器采集、历史数据记录和外部环境数据获取。

传感器采集是获取无人机实时运行数据的主要方式。在无人机上部署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用于测量飞行姿态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监测动力系统状态的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检测飞行速度的空速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实时发送至地面站或存储在无人机的机载存储器中。

历史数据记录包含无人机以往的故障信息、维修记录、飞行任务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从无人机的维护档案、飞行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获取。历史数据对于分析无人机故障的发生规律、建立故障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外部环境数据,如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地理信息数据等,也会对无人机的运行产生影响。可以通过气象站、地理信息系统等渠道获取这些数据,并将其与无人机自身的运行数据相结合,用于更全面地分析故障原因和预测故障发生。

四、基于数字孪生的无人机故障预测模型构建

4.1 无人机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

构建无人机数字孪生模型是实现故障预测的基础。首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 SolidWorks、CATIA 等)根据无人机的设计图纸创建其几何模型,精确描述无人机的外形结构、各部件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然后,建立物理模型。对于无人机的动力系统,根据电机、电池等部件的物理特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如电机的电磁模型、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用于模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对于飞行控制系统,建立控制器模型和传感器模型,以反映其控制逻辑和数据采集特性。

行为模型则通过对无人机飞行力学原理的研究,建立描述无人机飞行轨迹、姿态变化等行为的模型。将几何模型、物理模型和行为模型进行集成,并与无人机的物理实体建立数据交互通道,通过传感器数据实时驱动虚拟模型的运行,实现无人机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

4.2 故障预测算法选择与应用

在故障预测算法方面,本文选择深度学习中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Short-Term Memory,LSTM)算法。LSTM 网络能够有效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适合用于无人机故障预测。

首先,对采集到的多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归一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模型训练效率。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数据按照时间序列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将训练集数据输入到 LSTM 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调整网络的参数(如权重、偏置等),使模型能够学习到数据中的特征与故障之间的映射关系。训练完成后,利用测试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如准确率、召回率、均方根误差等指标。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无人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动态交互,结合 LSTM 算法与遗传优化策略,形成了从故障预测到维修决策的完整解决方案。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显著提升了故障预测精度与维修方案经济性。然而,复杂环境下的数据实时性处理、多故障耦合场景的决策适配性仍需深化研究。未来可结合边缘计算与强化学习,进一步拓展数字孪生在无人机集群运维中的应用边界,推动智能化维修体系的工程落地。

参考文献:

[1] 刘媛媛 , 袁荣 , 邵书义 , 等 . 改进鸽群优化的随机森林无人机故障预测 技 术 [J/OL]. 现 代 防 御 技 术 ,1-10[2025-08-16].https://link.cnki.net/urlid/11.3019.tj.20241227.1623.002.

[2] 潘兆丰. 无人机飞控系统故障预测技术研究[D]. 西安工业大学,2024.DOI:10.27391/d.cnki.gxagu.2024.000285.

[3] 陈哲 . 基于智能大数据的野外电网无人机巡视系统 [J]. 石河子科技 ,2023,(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