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视角下幼儿园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叶姣
金神教育集团校金神中心幼儿园 231442
摘 要:幼儿教育阶段有效融入红色文化可以帮助幼儿塑造精神品质,丰富认知体系。本文分析当前幼儿园红色文化实施现状,分别根据情境学习理论、项目化学习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探究红色文化实施路径,为幼儿构建真实的红色学习情境,帮助幼儿建构知识体系,开展项目化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持续拓展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研究途径,让幼儿学习领会红色文化精神理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红色文化;幼儿教育;实施途径
引 言:幼儿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红色文化有利于贯彻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践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时代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逐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引用尝试,诸如“童心向党”、“我爱英雄”、“学习英雄”等红色文化教育。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要求下,为有效融合红色教育文化元素,本文主要采用多种实施方式以期有效提升幼儿园红色教育工作质量。
一、让幼儿的学习在场域中真实发生
1.以需求为导向,进入真实的学习场域
本阶段为带领幼儿学习红色文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根据当前幼儿的心理状态以及喜好特征,带领幼儿走进与自身经验认知等同的红色文化情境。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为幼儿展示展品图片,并配上精彩有趣的故事内容,以此引发幼儿高度关注,吸引幼儿的好奇心理,进而不断强化幼儿的学习探索动机。带领幼儿实际探访之前,作为教师应该预先实地探查,学会站在幼儿的思考角度规划本次探访活动的路线以及观察重点。当然,在红色文化场域内容上应该与当前幼儿的理解能力相符合,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学习。教师可提前与红色场域工作人员进行协商,探究适合当前幼儿学习理解的全新讲解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全新的教育设备进行音频录制,采用二维码的形式置于展品旁边,当幼儿表示想要对此进行详细了解时,可邀请工作人员扫码进行音频播放。同时可利用绘本、音频、影视等不同方式不断多占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及形式,促进幼儿深入理解学习红色文化。
2.基于真实场域,建构多视角的学习经验
首先,为幼儿提供开放的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自主观察与发现。让幼儿带着红色文化探访任务自主走进红色文化的情境当中,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发现幼儿在探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以及各项兴趣点,以此为依据为幼儿提出探索子任务。其次,引导幼儿学会采用多样化的角度观察学习。为幼儿发布相关子任务之后,教师可鼓励幼儿成为本次活动的设计者与采访者,在活动中担任相应的“小记者”“记录员”“观察员”等,尝试规划路线,积极与身边的同伴进行协作交流,完善丰富学习成果。让幼儿在多样化的探访视角下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让教育活动更加多元与立体化。再次,构建幼儿学习共同体,为小组规划共同探访任务,学员之间可以有效分享探查活动当中发现的有效信息,明确表达自身的意见与看法。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注意将幼儿的探访活动向着更深层次引入,教师要留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让幼儿在项目化活动中深度学习
1.红色体验先行:真实体验→探寻释疑→多元迁移→收获反思
红色文化活动设计以幼儿的真实体验为起点,教师可以真正的红色文化与网络教育资源(图像、视频、音频)等为红色教育载体,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深化学习体验,主动对红色文化产生兴趣,在真实的体验作用下,进而设计出驱动性任务。而该类型任务一方面可以为幼儿自主实践中产生,也可以是教师在观察与发现过程中的内容转化。在任务驱动下的释疑环节,幼儿可根据问题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学会利用多样化的调查形式,如查阅书籍、网络查询、现实采访等,注重以实践先行,在行动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让幼儿通过查阅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源,相互之间进行分享,进而在相互对话交流中形成文化共识,同时又可以在交流探究中产生全新的感悟与疑惑。在此阶段,幼儿可以将红色经验及知识灵活的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深入体会红色文化当中的优秀品质,学会将此进行迁移吸收。
以项目活动“祖国妈妈生日啦”为例。国庆假日之后幼儿回园分享假期中的所见所闻,在相互交流中逐渐产生了困惑:“为什么10月1日国庆节是祖国的生日?”在问题的启发下,幼儿对此进行相应的探询,进而了解到新中国的产生,体会到国庆节背后的历史意义。
2.红色认知先行:获得认知→项目设计→实践验证→成果体悟
教师可引导幼儿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为幼儿自主探究,如观察影视作品、查阅红色书籍、赏析红歌等方式,进而强化自身的红色感悟经验;同样可以通过红色故事交流会、红色文化传播小助手等方式,强化自身的红色精神认知。教师之后可根据幼儿认知水平,采用交流、调查等多样化方式了解幼儿的想法与需求,进而在组织红色项目活动中商定开展时间、形式、分工等,设计项目活动计划,具备丰富可行的预设方案。
如组织幼儿开展“小小红军去长征”项目活动,首先幼儿可以通过书籍、视频、采访等方式了解长征背后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进而了解感受红军的优秀品质,进而在自身内心里萌发学习实践的愿景。幼儿可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设计“长征”线路,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形成共识,确定所做之事:淌“湍流”、过“雪山”、过草地、行军进餐。集体总结时,幼儿通过此次“长征”体验讲述自身的经历,当想要在途中放弃时想到红军优秀的精神品质不觉间坚持下来,收获成果的喜悦。开展此项活动,幼儿在亲身参与下学会坚强勇敢、不惧困难等优秀品质,进而学习实践红色文化优秀精神。
三、让榜样的力量直抵幼儿心灵
1.关注与选择
幼儿榜样学习需要以“关注与选择”为起点。教师可以根据如今幼儿认知经验与成长需求为起点,选择幼儿关注学习对象上注重择优而行,榜样对象结构方面可以个体与群体方式并行,帮助幼儿在学习模仿中找到适合自身学习模仿的榜样。
2.探寻与认同
而在红色榜样的学习上,可将榜样特质转化为具体而可感知的教育品质,要求幼儿根据资料收集、现场讨论、深入探访等形式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多途径教育实施方式促进幼儿对于榜样具有全面深入认知,进而获得思想共鸣与行为认同。以红色榜样人物品质、成长历程、成功经验等,引导幼儿善于站在多个层面了解认同榜样精神。
3.成长与励志
将红色榜样学习融入于幼儿全程发展阶段中,进而发挥出榜样的引导教育作用。选定榜样具备儿童型、系统性与时代性,便于为幼儿学习成长提供可供模仿学习的对象,一旦幼儿在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进而联想起榜样的优秀品质进而学会积极应对。
以“了不起的丹娘———每天‘遇见’的施奇姐姐”为例,施奇烈士雕像引发幼儿的高度关注。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人物纪念碑、走进当地名人馆、观看相应影视话剧等,全面了解施奇人物形象。如童年时代的她,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榜样与自身不一样的童年,进而被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所感动。开展幼儿班级舞台表演,幼儿纷纷表示愿意扮演榜样,想要演绎人物的英雄事迹。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被榜样身上的精神品质所震撼,进而注重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进步。当然榜样学习并非泛泛而谈,而是需要向着鲜活的人物事迹进行学习感悟,持续对于幼儿产生强烈、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对于幼儿心灵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根据新时代教育理念要求,采用情境学习、项目学习、社会学习三项学习理念探究幼儿红色教育实施路径,以便有效促进学前教育与红色精神的有效融合,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素芬:从娃娃抓起:红色文化渗透幼儿教育的七个"融点"[J].基础教育论坛,2023(10):31-33.
[2]谌启运:人类学视角下幼儿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路径探索——以遵义红色文化为例[J].科教文汇,2022(13):126-128.
[3]陈芳:江西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