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民航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的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

严海珊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一、引言

民航业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与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在客舱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安全管理上仍存在短板,导致服务与安全失衡现象频发。据统计,全球 70% 以上的航空事故与人为因素相关,而我国民航企业在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风险。因此,如何实现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的协同优化,成为当前民航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挖掘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民航服务水平

客舱服务是乘客感知民航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优质的服务不仅能满足乘客的个性化需求,还能通过细节体现人文关怀,如节日特色餐饮、生日祝福等。然而,服务质量的提升必须以安全管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企业竞争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航企业需通过差异化服务吸引客源。但若忽视安全管理,即使服务再出色,也难以赢得乘客长期信任。例如,法航 AF447 空难和伊朗波音 727 坠机事件均暴露出安全管理缺陷的严重后果。因此,安全与服务的协同优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三)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

客舱乘务人员需具备多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急救技能、跨文化沟通等。通过系统化培训和高标准考核,可打造一支兼具服务能力与安全意识的精英团队,为民航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民航业在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国际案例来看,2009 年法航 AF447 航班坠毁和 2011 年伊朗波音 727 空难等重大事故,都暴露出客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现有体系的不足。国内民航业同样面临类似问题,近年来因客舱安全故障导致的事故呈上升趋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一)现存主要问题

1. 服务与安全失衡现象突出

民航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过度关注价格竞争和服务形式创新,导致安全管理投入不足。部分航空公司推出各类客舱娱乐活动,如乘务员表演、互动游戏等,这些附加服务不仅分散了乘务人员的安全管理注意力,还可能直接干扰安全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特价机票策略虽然提升了客座率,但相应服务资源未能同步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安全管理的压力。

2. 乘务人员职责定位模糊

当前行业普遍存在将空乘人员简单等同于服务人员的倾向。在实际工作中,乘务员需要同时承担餐饮服务、客舱清洁等常规服务工作和紧急情况处置、安全设备检查等安全管理职责。这种双重角色导致工作重心偏移,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特别是在航班延误等特殊情况下,乘务人员疲于应对乘客的各种服务需求,难以保证安全巡查等基础工作的质量。

3. 人力资源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乘务员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另一方面,行业快速扩张导致人才缺口持续扩大。这种矛盾迫使部分航空公司降低招聘标准,缩短培训时间,甚至安排未完成培训的乘务员上岗。例如 2010 年伊春空难中,乘务员未能及时打开应急舱门,就暴露出培训不足的问题。同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发展瓶颈也导致人员流动性大,队伍稳定性差。

(二)问题成因分析

1. 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部分航空公司管理层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将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创新和市场营销上。这种重服务轻安全的经营导向,直接影响了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的平衡。

2. 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

多数航空公司将服务管理部门与安全管理部门分设,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存在冲突。两个部门各自强调本部门职责的重要性,使一线乘务人员陷入两难境地。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3. 培训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乘务员培训存在重技能轻意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频次不足、内容单一,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同时,针对航班延误等特殊情况的服务技巧培训也较为欠缺。

4. 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

现行的绩效考核过分强调服务指标,如餐饮满意度、服务响应速度等,而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流于形式。这种导向直接影响了乘务人员的工作重心分配。

四、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协同提升策略

(一)强化安全意识建设

民航企业应将安全管理纳入战略规划,建立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具体措施包括:将安全培训课时提升至总培训课时的 40% ,每月开展VR 模拟应急演练,实施安全服务双考核机制。同时,面向乘客开展多渠道安全教育,如在值机区设置安全知识互动屏,开发航空安全知识小程序等。

(二)优化组织管理体系

整合现有的安全运行和服务管理部门,成立统一的客舱运营管理中心。该中心需制定《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标准操作流程》,明确各飞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标准,实行双督导制度。在考核方面,建议采用服务与安全 6:4 的权重配比,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独立考核。

(三)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提高招聘标准,增加心理素质测评和应急处置能力测试环节。培训体系应采用 " 理论授课 + 模拟训练 + 带飞实践 " 的三阶段模式,并建立培训质量追溯系统。同时完善职业发展通道,设置专业技术和管理双晋升路径,实施导师制培养计划。

(四)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建立乘客服务偏好数据库,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在关键飞行节点集中服务资源;加强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配备多语言服务指南,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所有创新服务都需经过安全评估,并制定标准化操作模板。

五、结论

民航客舱服务与安全管理的协同提升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强化安全意识、优化管理体系、建设高素质乘务队伍及创新服务模式,可有效解决当前服务与安全失衡的问题。建议分阶段实施改革,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并加强科技应用与国际经验借鉴。唯有坚持安全底线与服务创新并重,才能实现民航服务品质与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步提升,为乘客创造更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推动民航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佳 , 王敬 , 谢欢 , 等 . “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客舱安全与服务管理优化策略研究[C]// 城乡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24:1-7.

[2] 谢重霄汉 . 中国民航客舱安全现状及防控策略研究 [J]. 法制博览 ,2023(26):111-113.

[3] 沈巧 . 加强客舱安全建设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J]. 中国标准化 ,2021(20):58-60.

[4] 李广春 . 客舱乘务员资源管理的实施途径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5):54-57.

[5] 刘帅 . SC 航空公司客舱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D]. 山东财经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