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研究

作者

高婧

信阳市中心医院 464000

新时期,对于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提出更多的要求,公立医院为了与当前时代发展相互适应,需要注重创新和优化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朝着精细化方向不断发展。成本管理作为医院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模式,充分展现出精细化管理实施价值,有效提高公立医院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兼顾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 简述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理念

公立医院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主要是指以细微化、精细化、定量化成本细分理念。在日常成本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精细化行为、内涵理念等,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公立医院充分考虑到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合理渗透到成本管理中,为有序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目标在于:结合公立医院具体发展情况,在成本管理中合理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模式,实现节约医疗成本、优化收入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管理效益与医疗质量等目标。从多个方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际满足患者就医需求,逐渐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终实现公立医院长远发展目标[1]。

2 分析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体系遵循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要求开展管控工作,财务部门牵头对各层级人员成本管理责任进行有效落实,做好成本全过程分析和控制工作,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然而,很多医院领导层认为成本管理作为财务部门工作,导致很多科室人员没有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不利于有序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成本管理工作涵盖了公立医院的各个科室,通过各个科室的相互配合,才能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2.2 成本管理范围较窄

部分公立医院在实际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期间,存在着规章管理制度相对落后情况,各类规章制度与当前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由于落后的成本监督与控制方法,导致成本管理范围存在着局限性。成本管理工作注重成本分析,医院通过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成本管理工作。然而,当前很多公立医院还没有很好落实成本管理制度,没有综合性分析、研究公立医院各类成本,产生成本期间并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最终造成成本管理目标与医院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异,没有充分体现出成本管理工作实施价值。个别公立医院当前并没有对成本管理效果实施分析机制,导致成本管理范围出现比较窄的情况。

2.3 信息化水平较低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特点,在经营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实际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期间,在获取各类信息数据时存在着一些困难,同时加大了成本核算工作难度。如果实施传统成本管理工作模式,会导致成本管理工作效果不如预期。信息时代背景下,各个部门如果在信息上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很难有序、高效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当前很多医院设置了成本核算软件,然而成本核算软件没有和各个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导致在获取各类数据时存在着不及时情况,很容易造成成本管理工作产生一些问题,对于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程度上影响[2]。

3 探究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策略

3.1 注重全员参与

为了全面提高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水平,需要引导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使各个岗位成员明确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及时更新传统工作理念,防止出现只有财务部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情况。加强培养公立医院全体成员成本节约意识,医院管理制度中应对成本管理要求进行明确,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规章制度,为医院全体员工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正确指导,对各项工作行为进行规范,更好落实自身岗位职责。调动医院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公立医院应加强开展成本管控工作,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序监督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产生的问题,确保制度符合公立医院自身发展规律,防止出现制度漏洞给公立医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结合我国有关政策对公立医院管理要求,需要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合理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医院各个部门的员工都应主动参与成本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3]。

3.2 优化成本管理相关管理制度

首先,制定完善的定额管理制度。定额管理作为事前预期设定活动、产品标准资源消耗量,加强对活动期间以及产品成本进行科学控制。成本管理过程中,应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公立医院成本计划内容,并对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等加以明确,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在经营发展期间产生的消耗。公立医院在发展期间,需要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基于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定额管理标准,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医院通过成本费用性质开展综合性分析,成本费用一般包含了:固定资产折旧定额、人员经费定额与卫生材料定额等内容。编制成本费用期间,应结合公立医院自身发展情况、各项成本管理目标等做好编制工作,将年度预算作为主要内容,明确医院经营管理目标基础上,实施计划管理方式,分解预算管理工作内容。控制成本费用过程中,应综合性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严格管控资金支出较高的项目。在进行定额管理工作期间,应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定额管理工作,对公立医院各个部门定额成本费用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相应奖惩。通过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各个科室工作内容更具合理性、清晰性,并基于制定的定额标准,科学控制各项成本费用。

其次,优化药品与物资管理工作。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药品、物资管理作为十分关键的内容。新时期下,公立医院应优化药品与物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管理药品与物资,并对库存物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加以明确,做好各个岗位管理权限的落实工作。制定完善的岗位制约机制,科学管控药品与物资管理采购、付款、验收与领用等相关工作环节,合理设置相关凭证,优化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开展采购、验收、选择供应商等规范工作,使医院各个部门应结合具体情况做好采购手续办理工作,并优化请购机制。医院需要了解各个部门在成本管理期间相关权责,防止出越级操作行为。构建完善的药品与物资管理机制前提下,明确安全库存量、储备量等相关内容,结合具体需求实施批量采购或零星采购模式,并提升采购过程的公开性、公正性与公平性。采购期间,医院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物资使用部门等都应积极参与。在进行批量采购期间,财务部、采购部共同负责,零星采购模式应在相关部门得到授权之后合理执行。医院应注重开展采购核对、检查工作,加强管理物资入库工作内容,注重检验入库的质量、规格、数量等,检验合格以后才能做好入库工作。

最后,优化资金管理制度。公立医院在进行资金管理工作期间,存在着票据管理不规范以及工作人员缺乏严谨性等情况,直接影响了公立医院资金的安全性,甚至出现浪费医院资金和资源等情况。公立医院应做好资金安全管理工作,严格遵循资金管理制度科学管控资金,优化支票管理工作,防止出现空白支票、空头支票等问题。医院出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相关规定,科学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对库存现金限额进行科学控制。医院应加强防范资金安全以及科学使用资金,为提升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4]。

3.3 注重优化成本核算工作内容

首先,优化原始凭证管理工作。公立医院在实际发展期间,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密切联系,成本核算首要工作在于对各类原始凭证进行收集。医院应对原始凭证管理内容做好规范,提升各项财务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完善公立医院各项管理工作内容,确保公立医院管理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医院应在各个科室合理设置成本管理兼职人员,定期组织有所成本管理人员开展系统性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明确了解财务核算工作岗位职责,并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以及业务技能,有利于更好胜任各个科室的成本管理工作以及应对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全面提升各项原始记录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例如:报销差旅费过程中,需要出差人员填写报销单后到财务科处申请。出差人员得到医院内部相关领导签字以后,持签字同意单据交给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在对记账凭证编制后,出纳人员确定凭证并进行报销。其次,优化财产清查工作。公立医院财产完整性作为各项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注重开展财产清查工作,可以确保成本管理工作各项财产准确、清晰。财产清查内容包含了:卫生材料、专项物资、固定资产等相关内容,全面开展清查工作,避免出现资产流失问题,提升公立医院各项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

3.4 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内容

优化信息系统。公立医院优化应在实际开展经营管理期间,合理构建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确保信息传递更具高效性,防止业务流程出现漏洞,为患者在就医期间提供更多的便利。医院需要把握好新医改发展机遇,注重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医院成本核算水平以及管理效率,能够减轻医护人员日常工作负担。第二,结合公立医院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完善各项管控工作。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工作,在各项管理活动中有效落实管理规划工作。成本管理工作期间,应考虑到公立医院总体利益,对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进行优化,充分展现出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价值,实际解决公立医院发展期间遇到的问题。通过先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促进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3.5 重视优化预算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作为十分关键的内容,公立医院应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医院收支、预算管理等多项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医院各个部门应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及时更新传统预算管理方法和思维,加强开展全过程管控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公立医院整体运行效率以及提升成本管控水平。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了:首先,优化预算编制。公立医院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项工作内容,有序开展预算申报、汇总、调整等工作,结合医院管理层实际情况,做好预算传达和调整工作。公立医院研究各类预算数据期间,应对预算内容加以明确,分析预算是否具备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各科室预算数据完善、修订以后是否出现较大差异等情况。完成预算编制工作以后,需要提交给各个部门进行落实,预算目标应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做好工作安排,有利于全面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合理调整预算工作内容。公立医院在对年度预算目标确定以后,避免出现随便改动情况,应结合国家政策影响需要调整医院收入预算时,才能科学调整预算。例如:公立医院政策变动会增加医院就诊人数,面对这个情况需要合理调整预算,明确调整预算的原因,提升调整预算工作内容的合理性[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在经营发展期间,在成本管理中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结合医院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合理调整成本管理工作方案。随着我国深化医疗改革,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更好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公立医院应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成本管理工作,丰富和完善成本管理工作,突出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昊 . 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精细化的实施策略 [J]. 中国总会计师 ,2022,(12):144-146.

[2] 程 美 . 基 于 DRG 支 付 的 公 立 医 院 成 本 管 理 探 讨 [J]. 行 政 事 业 资 产 与 财务 ,2022,(21):121-123.

[3] 张啸新 . 新医改条件下的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 [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2,(18):89-91.

[4] 刘思汛 .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研究 [J]. 会计师 ,2022,(04):109-111.

[5] 刘晓庆 .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人力成本管理策略简析 [J]. 就业与保障 ,2021,(0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