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钉生锈实验探究的一点思考
李丹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梅园校区
化学课上,操作实验不仅是老师讲授知识点的重要抓手,也是课堂的闪光点,准备好每一个实验并准确完成,是笔者对自己的最低要求。然而有些实验困扰了自己很多年。
图8-18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

铁钉生锈条件探究实验被安排在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八单元,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该探究所得结论为:实验中铁钉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即铁钉与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才会生锈。按照课本上图片所示,准备好三只试管及其中的试剂,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认真做好记录,以便得出结论。理论上,第一支试管中铁钉会生锈,第二、三两支试管中铁钉不生锈。然而笔者常发现,实验条件下,多放几天,第二支试管中铁钉也会生锈,为什么?有没有可能,氧气还是进入到蒸馏水里了?可是上面有植物油封住了呀。
笔者在担任化学老师的同时,有几年还兼职化学实验员,每次准备这个实验时,都是严格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先把蒸馏水煮沸来完成实验,尤其是上图中第二支试管,在煮沸的蒸馏水中加入洁净的铁钉,封上植物油。在完成课堂演示实验后,有时没有及时清理,过一阵就会发现,第三支试管(即装有干燥剂)中铁钉不生锈,第一支试管中铁钉同时接触蒸馏水和空气,生锈明显,第二支试管中铁钉(只接触蒸馏水,上覆植物油)也会生锈,无论之前的操作多么规范,铁钉上的锈迹还是越来越明显,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数次重复第二支试管实验,铁钉都会生锈,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一个偶然的举动,使实验结果发生了改变。小课代表课前来帮忙拿实验篮,怕他走路被同学碰撞到,损失仪器、试剂,笔者把上图中第二支试管也塞上了塞子,上完课一段时间后,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居然没有生锈!于是,重复实验,发现,将蒸馏水和植物油按要求加入试管后,再塞上橡胶塞,放置数年,在课前拿出来看时,铁钉都是完全无锈,里面的水也无色澄清。实验现象与课本所要验证的知识点是吻合了,但是,原因呢?在那个互联网还不是太发达的时候,笔者没有找到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直到上学期,看到魏明贵老师的一段线上讲座内容,使笔者感觉可能是找到了答案。因此,在网上找到数据,表格如下,可知,在通常状况下,氧气在大豆油(铁钉生锈条件探究实验中,一般会使用大豆油)中的溶解度约等于水中的 20 倍左右。表格中其他的有机溶剂中,氧气的溶解度也都比水中的大 10倍以上
在298.2K,101.3kPa时,氧气在水和部分有机溶剂中的

(该表格数据来源于网络)。
当植物油覆盖在蒸馏水之上,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到植物油中,此时,蒸馏水中氧气浓度可忽略,油层中相对高浓度的氧气会扩散到水中,由于油层接触空气,相当于氧气可源源不断进入水中,直至饱和,使铁钉同时接触氧气和水,就解释了之前的实验,放置的时间一长,第二支试管中铁钉会生锈的原因。把这支试管加一个塞子则断绝了氧气的来源,铁钉也就不生锈了。实际上,人教版教材上的图片里,第二支试管的底部也略有黄迹,也有可能是铁钉轻微生锈产生的。

若干年前,笔者换到了现在的学校任教,在整理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了几支试管,能看出就是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可能年深日久,试管里的植物油已经发黑,但是水中没有丝毫的黄迹,说明实验条件控制地太好了,仔细一看,不仅试管口塞了塞子,还有蜡封。打听了一下,应该是之前的化学实验员准备的,老师已经退休多年。那位笔者不认识的老师是从何得知要这样改进实验的,已无从问起。为了长久保存好这几支试管,每次拿出来用的时候,都要和几位化学老师反复强调,小心爱护。上课时还忍不住向学生炫耀,几支试管怕是比孩子们的年龄都要大,而且里面的实验现象依然十分清晰准确。多年过去铁钉在完全隔绝氧气的蒸馏水中,仍然没有丝毫生锈的迹象。每次演示这个实验时,学生们总是惊叹于它的精细与持久,也让我深刻感受到科学实验严谨态度的价值。正如一位老师所说:" 科学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真理的探索、验证和突破。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坚持,才能揭开更深层的真相。" 那位笔者不认识的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传承,她的用心不仅保存了几支试管,更留下了一段关于执着与敬业的佳话。也使笔者反思,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能陷于已有知识的窠臼,多思,多看,找寻探究的本质。
参考资料:
[1] 魏明贵 在质疑中让化学学习真发生[2]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 李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