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海南自贸港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宏

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

引言

2020 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明确将海南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本文基于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特征,探讨中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路径与创新策略,旨在为优化区域职业教育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践指引,助力海南自贸港实现“人才强省”与“产业兴省”的协同发展。

一、海南自贸港建设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一)自贸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征

1. 产业多元化催生复合型技能需求

自贸港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旅游业向国际化、高端化升级,需要旅游服务、酒店管理、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如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的发展依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技术技能人才;现代服务业对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商务英语等应用型人才需求激增。

2. 国际化发展对人才素养提出新要求

自贸港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规则适应力及外语应用能力(如英语、东南亚小语种),传统中职教育的单一技能培养模式亟待转型。

3. 数字化转型推动技能结构迭代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使传统岗位技能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能人才要求显著提升。在时代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双重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加速(如智慧旅游、跨境电商直播、无人配送),要求中职人才掌握数字化工具(如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操作),具备“数字素养 + 专业技能”的复合能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存问题

1.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多以短期实习、设备捐赠为主,缺乏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共建的长效机制。

2. 双师型师资与实训资源短缺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产教融合需求。企业兼职教师中,少有高级职称,且流动性大。实训设备更新缓慢,校企联合开发的“项目化”“场景化”课程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真实生产场景的教学需求。

二、海南自贸港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路径

(一)政策驱动:构建“政校企行”协同机制

1. 落实自贸港政策红利,强化制度保障

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协调、企业参与的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校企合作税收减免、实训基地建设补贴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将人才培养纳入产业链布局。

2.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图谱

建立“产业需求—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动态调整机制,围绕自贸港 12 个重点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形成“一校一特色”的专业群布局。

(二)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推行“自贸港特色订单班”培养

与免税零售企业(如中免集团)、物流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共建订单班,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培训标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2. 共建产业学院与实训基地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口江东新区等产业集聚区,由政府搭台、校企共建“自贸港现代服务产业学院”“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共享实训设备、师资团队和生产性项目,实现“教室—实训室—生产车间”的一体化教学。

3. 开发“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

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自贸港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模块,开发《自贸港跨境电商实务》《免税零售服务规范》等特色教材。

(三)资源整合:强化双师队伍与国际化

1. 打造“双师型 + 国际化”师资团队

实施“自贸港技能大师引进计划”,从企业聘请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教师定期赴企业实践、赴海外职业院校进修制度,提升教师的产业洞察力与跨文化教学能力。

三、海南自贸港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数字化赋能:构建智慧产教融合生态

1. 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针对自贸港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校企合作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模拟国际港口运营、免税店智能导购等真实场景,解决实训设备昂贵、安全风险高的问题。

2. 推进“数字孪生”教学改革

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数字教材、在线课程、支持企业导师通过直播课堂、在线工单系统等实现校企实时互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联动”的智慧教学模式。

(二)产教共同体建设: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1. 组建跨区域产教联盟

联合广东、福建等职业教育强省及自贸港重点企业,成立“粤港澳—海南自贸港产教联盟”,共享职教资源、协同开展技术研发(如热带农产品加工技术、离岛免税供应链优化),形成“产业需求共研、人才培养共担、成果转化共享”的长效机制。

2. 探索“产业基金 + 产教融合”模式

设立自贸港产教融合专项基金,支持校企合作项目孵化(如跨境电商直播基地、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通过“技术入股 + 收益分成”激励企业深度参与,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资本融合。

(三)质量保障: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1. 引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制定包含“企业满意度、岗位适配度、职业发展潜力”的多元评价指标,将企业导师评分、顶岗实习表现、技能竞赛成绩纳入学生毕业考核体系。

2. 开展产教融合发展水平监测

建立自贸港中职学校产教融合评估指标(如校企合作项目数量、企业捐赠设备价值、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定期发布《海南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报告》,为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中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独特的政策机遇与产业环境,但仍需突破校企合作表层化、专业设置滞后产业、双师型师资短缺等瓶颈。破解之道在于:其一,依托自贸港政策,构建“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机制,打破体制障碍;其二,通过订单班、产业学院及“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其三,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与数字化实训资源供给,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其四,以数字化驱动产教融合生态升级,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在资本、技术、人才层面的深度融合。未来应着力以数字化和国际化为双引擎,构建“政府引导—产业驱动—校企共生—开放创新”的自贸港职教新模式。

(二)对策建议

1. 强化政策协同与制度保障

建立省级产教融合联席会议机制,出台《海南自贸港产教融合实施细则》。落实企业激励政策(如税收减免、专项补贴),激发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设立省级产教融合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紧缺领域,构建“财政 + 企业 + 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合作动能。

2. 构建专业动态调整与产业图谱联动机制

由省教育厅联合行业智库建立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监测平台,定期发布《产业集群技能人才缺口报告》。实施专业设置“红黄牌”预警制度,对严重滞后产业的传统专业缩减招生。重点布局新兴专业群,在省级示范校试点“一校一链”计划,按产业需求动态核定招生计划,实现专业与产业同步升级。

3. 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与利益共享机制:

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积分制”,将产教融合参与度纳入自贸港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作为获取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创新合作模式:一是订单培养,要求重点企业预留一定比例技术岗位用于“现代学徒制”,政府补贴部分企业导师薪酬;二是组建“粤港澳—海南自贸港产教联盟”,设立技术研发共享池;三是探索“产业基金 + 职校”资本融合模式,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4. 数字化赋能实训资源与教学模式改革:

省级统筹建设“自贸港智慧职教云平台”:一是开发高端服务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库,全省共享;二是推广“数字孪生课堂”,校企共建《跨境电商直播》等数字化活页教材,嵌入1+X 证书标准;三是接入企业实时生产数据,分析岗位技能缺口并自动优化课程,形成“需求—教学—反馈”闭环。

5. 拓展国际化路径与质量保障体系:

实施“双语双证”人才培养工程:一是与东南亚院校合作共建“中文 + 职业技能”国际班,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二是设立“自贸港技能大师海外研修计划”,选派教师进修并聘请外企专家授课;三是建立多元质量评价体系,将企业满意度、本土就业率、跨境岗位适配度等纳入学校考核,发布《产教融合质量白皮书》,以评促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20).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

[2] 教育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 . (2021). 关于支持海南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

[3] 徐国庆 . (2020).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理论逻辑 [J]. 教育研究 , (11), 122-128.

[4] 石伟平,郝天聪 . (2021). 中国特色学徒制 : 理论内涵与制度创新 [J]. 中国高教研究 ,(3), 87-92.

[5]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 (2024).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产业发展白皮书 . Retrievedfrom http://www.yazhoubay.gov.cn

[6] 王扬南,陈俊兰 . (2022). 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12), 5-11.

[7] Brown, S. D., & Ryan, A. M. (2019). The role of industry-education partnerships inworkforce develop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 71(2),159-182.

[8] Hain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23). Hainan Vocational EducationDevelopment Report 2022. Haikou: Hainan Educatio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