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作者

姚映欢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

引言: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实施,国家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建构、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当前教育领域正面临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战略转型,尤其在“双减”政策推动下,如何通过教学创新实现减负增效成为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结合统编教材编排理念,探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旨在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创设多维语境场域,夯实语言实践根基

当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素养培育的深度变革时,语境场域的构建便成为撬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支点,这种场域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课堂空间,而是融合生活体验、社会议题、文化传承等多重元素的立体化学习生态系统 [1]。教师需要以教材单元主题为轴心,向外辐射延伸出层次分明的情境链条——识字写字环节不再局限于机械抄写,而是将汉字置于鲜活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模拟社区告示牌设计、商店招牌制作等活动中感受文字的实用价值;阅读教学则跳出文本的狭窄边界,主动对接社会热点议题,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传承等时代主题,使文本解读与现实关切形成深度互动;写作训练更是紧扣真实交际需求,设计诸如“校园导览词创编”“传统文化宣讲会”“社区公益倡议书”等项目任务,让每一次写作都指向明确的读者对象与交际目的。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 课《草船借箭》时,教师创设了“三国军事谋略研讨会”的情境场域,学生分组扮演魏、蜀、吴三方军师,针对“草船借箭”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诸葛亮组要阐述借箭计策的精妙之处,曹操组需反思中计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周瑜组则从东吴立场评价此事对三方势力的影响,各组通过查阅史料、绘制战略图、撰写军情分析报告等形式,将课文学习转化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碰撞。

二、构建思辨型学习共同体,培育高阶思维品质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绝不应止步于字词句段的表层理解,而应当成为学生思维品质跃升的重要阶梯,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构建起一个充满思辨色彩的学习共同体,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批判性思考的主动参与者。辩论式阅读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有力工具——面对《狐假虎威》这样的寓言故事,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组织学生就“狐狸的智慧是否值得肯定”“老虎的威严如何重建”等议题展开深度辩论;对比式写作则引导学生在差异中发现规律,在比较中提升认识,如让学生同时创作“雨中的校园”的写实作文与想象作文,在两种文体的对照中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魅力。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批判性对话机制,更是为思维碰撞提供了制度保障——每个学习小组都建立起“提问者—回应者—评价者—总结者”的角色轮换制度,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参与讨论。教师的作用则体现在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支架上,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却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在学习神话故事时,不仅要理解故事情节,更要引导学生探究“古人为什么会创造这样的神话”“神话背后反映了怎样的自然认识或社会理想”,让学生经历从表象到本质、从现象到规律的认知跃迁过程,在质疑、探究、重构的循环中,逐步培养起逻辑推理能力、辩证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施动态分层评价,护航素养进阶发展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往往只能呈现学习的静态结果,而核心素养的培育更需要一种能够捕捉成长轨迹、激发内在动力的动态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不是简单的分数累加,而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全过程的立体观照与精准护航[2]。三维评价量表的研制成为关键突破口——过程性表现维度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参与度、专注度、合作能力等软性指标,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表、小组互评表等工具进行量化;阶段性成果维度聚焦具体的学习产出,包括作文质量、阅读理解深度、口语表达流畅度等硬性指标,采用等级评定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增值性进步维度则着眼于个体的纵向发展,不与他人比较,只看自己的进步幅度,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数字画像技术的引入让成长轨迹可视化成为可能——每个学生都拥有专属的数字成长档案,系统自动记录并分析其在各个维度的表现数据,生成个性化的能力雷达图与成长曲线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强项与待提升领域。特色奖项的设立打破了“唯分数论”的评价格局——“进步之星”奖励那些虽然起点较低但进步明显的学生,“创意达人”表彰在语言表达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孩子,“阅读达人”“书写小能手”等奖项则从不同侧面肯定学生的特长。个性化诊断反馈系统则确保评价真正发挥诊断与改进功能——系统根据学生的表现数据,自动生成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推送适合其当前水平的拓展资源,使评价成为持续激励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的助推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稳步前行。

结束语:小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基石,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当教学真正回归儿童立场,以核心素养为经纬编织课堂图景时,那些跃动的文字便不再是静态符号,而是滋养生命成长的智慧清泉,这种变革既需要教师的专业觉醒,更呼唤教育生态的整体优化,唯有如此方能实现语文教育的本真价值。

参考文献:

[1] 付珍宁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16):142-145.

[2] 周晓兰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探索 [N]. 科学导报 ,2025-08-07(B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