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之我见
赖丽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 610000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不断深化,以及高考英语题型的持续革新,读后续写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题型,在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愈发凸显。该题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考验其对文本的深度理解、逻辑构建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课堂输入输出的语言学习实践,探索科学有效的读后续写能力提升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续写质量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一、规范选择,树立主题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往往投入更多的关注。因此,读后续写的主题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激发他们续写的内在动力。这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科书内涵,将续写内容与学生熟悉的课程知识相结合,在续写过程中明确主题,并依据主题恰当地选择适宜的素材,确保学生能够迅速将阅读与写作两个环节紧密联系。例如,在 2022 年新高考 I 卷中,读后续写给出的语境是人和自我,试卷给出的主体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主要讲述了教师鼓励巴西男孩(主人公)参与写作比赛的故事,由他本人不情不愿到最后顺利成功参赛为故事的主线。接着是续写段落的提示句有两段,第一段为 A few weeks later,when I almost forget the contest,there camethe news ;第二段为 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presentation. 在续写指导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串联各种要素的技巧,进而有效梳理原文故事:老师要我参加写作比赛-我不想参加比赛-教师鼓励我参赛-我做出了参赛的决定-我已经写好了参赛的作品-我在等候大赛的结果。对续写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应当是在启发的基础上,让老师来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创作主题和目标,然后对自己的作文结构进行规划,明确在这个框架中需要填充什么重要的信息,这样才能建立起与原文主题一致的剧情。例如 ① 我得了奖; ② 我得奖后有何感想; ③ 我参与了颁奖的过程; ④ 我回到教师的办公室; ⑤ 教师的感受和语言; ⑥ 我从这个故事里感悟到什么。在这样的主题语篇衔接读后续写系统性指导下,学生可以把读和写完全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思想转换能力,并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价值丰富的经验。在文章结尾时,作者这样写道:“When I finally finished it,the thought of winning hadgiven way to the enjoyment of writing.If I didn’t win,I wouldn’tcare.”当我最终完成它时,获胜的想法已经让位于写作的乐趣。如果我没赢,我也不在乎。这段话向年轻人传达了一种正确的失败和胜利的观念,让学生树立了“输赢”的正确认知,从而激励他们主动参加各种比赛。所以,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积极正面的话题,是推进读后续写教学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1]。
二、有效辅导,规范表达
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中,精准攻克学生语法错误频发、论述逻辑混乱的难题,是提升写作教学成效的关键突破口。教师需立足学情,将语法知识融入情境化教学,通过典型错误案例对比分析、专项语法强化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内化语法规则,让他们在续写中既能确保语法规范,又能实现观点鲜明、层次分明,全面提升英语书面表达素养。在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中,首先需要构建精准纠错机制,聚焦学生高频语法错误,如时态冲突、主谓失衡、冠词滥用等典型问题,采用错误案例对比 + 规则详解的模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在直观对比中内化语法知识,强化记忆效果。其次搭建结构化论证示范体系,选取经典英语范文进行“骨架拆解”,通过可视化呈现段落内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论述类文本的构建规律,确保写作时论述有序、层次清晰。再者,教师依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规律,设计分层递进的写作任务链:从基础的单句语法纠错训练起步逐步过渡到段落扩写,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连接词串联句子,构建完整论述;最终进阶到短文续写,要求学生在预设的框架下,结合读后续写的情节要求完成创作。这种结构化练习模式,能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逐步形成规范的书面表达思维,提升语言组织的逻辑性与准确性。最后,构建动态反馈机制,及时批改学生习作,运用批注、标注等方式精准定位语法错误与论述漏洞,并辅以个性化修改建议,鼓励学生开展“自评 - 互评 - 师评”三轮修改,在反复打磨中深化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强化论述逻辑的严密性,切实提升英语读后续写的综合能力。
三、开设活动,实践提升
通过高频次的读写实践与深度反思,学生能够逐步搭建起从文本理解到创意表达的桥梁,实现英语综合读写能力的跃升。基于此,教师可系统设计主题式读写活动,推动学生从碎片化语言训练向整体性素养培育进阶,使续写训练真正成为思维构建、情感表达与问题解决的有效工具。以“人物传记”主题为例,教师可构建阶梯式读写实践活动:首先精选跨领域杰出人物传记,如科学家爱因斯坦突破理论桎梏的科研探索,或是文学家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作生涯,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文本,梳理人物成长轨迹、关键成就与精神品质,深度挖掘传记中的叙事逻辑与情感脉络,为后续续写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接下来,教师可引入具有示范性的读后续写佳作,通过多维度文本解析,帮助学生掌握续写创作的核心技法。教学过程中,重点拆解范文如何紧扣原作情节脉络,精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自然融入新的矛盾冲突或情节转折。同时,组织小组协作研讨,鼓励学生围绕“如何在传承原作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构思新颖且逻辑自洽的故事走向”展开深入探讨。在思维碰撞中,学生既能借鉴同伴的独特视角,又能完善自身创作思路,切实提升读写融合能力。随后,教师布置读后续写任务,要求学生以所读传记为蓝本,进行个性化创作延伸。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开展分层指导;完成创作后,采用“教师总评 + 集体研讨”的批改模式,系统反馈学生在语言运用、情节设计等方面的亮点与不足,引导学生从集体案例中汲取经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2]。
四、结语
总之,系统的续写指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更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教学应进一步探索读后续写,开发更科学的教学工具,使续写训练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丁振宇 . 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1):29-31
[2] 毛伊雨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模式探析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