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挖掘与教学实施
沈立萍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311243
引言
跨文化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愈发关键。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的关键期,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跨文化教育成为教育者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较少,多集中于语言技能,忽视了对文化背景的探讨。本文将分析初中英语教材,探讨如何挖掘跨文化意识并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在英语教学中,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都反映了其背后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观念,理解这些文化背景对于学生全面了解英语至关重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较少涉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内容,这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往往停留在应试阶段,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使用场景,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需要,更是社会适应的需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将面临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未来的职场环境中,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力。因此,初中英语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词汇和语法,更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观念与行为方式。
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元素分析
初中英语教材通常涵盖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大模块,涉及日常生活、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从教材内容分析来看,虽然一些教材中已有跨文化教育的初步尝试,例如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节日、传统、名人等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但总体上,跨文化教育仍存在较大不足。许多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片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且常常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简单对比,忽视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全面理解和多角度分析。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往往局限于表面现象,未能深入挖掘文化现象背后的历史、社会和价值观背景,这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这些文化内容。
例如,在一些教材中,虽然提到英语国家的节日和风俗,但没有进一步探讨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这使得学生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理解较为表面化,难以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因此,教材中的跨文化元素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传授,缺乏跨文化理解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缺少有效的指导,无法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实施策略
为了有效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师应加强教材的文化内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例如,在讲解英语国家的圣诞节(Christmas)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春节(Spring Festival)的习俗,如“We usually paste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on the doors and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onNew Year’s Eve.(我们通常在门上贴春联,在除夕夜吃一顿丰盛的家庭晚餐。)”随后详细介绍圣诞节中装饰圣诞树(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互赠礼物(exchange gifts)、吃火鸡(eat turkey)等传统,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圣诞节与中国春节在庆祝方式、家庭团聚意义等方面的异同,如“Both Christmasand the Spring Festival are important family - reunion festivals. ButChristmas is more about giving gifts and decorating a tree, while theSpring Festival focuses on having a big meal and pasting couplets.(圣诞节和春节都是重要的家庭团聚节日。但圣诞节更注重送礼物和装饰圣诞树,而春节则侧重于吃大餐和贴春联。)”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与思考。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国际文化交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比如,在万圣节(Halloween)前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南瓜灯(make jack - o’- lanterns)、举办化妆舞会(hold a costume party),让学生亲身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
教师应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化差异。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不同文化的情境中,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互动。在讲解英语中的礼貌用语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在英国商店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店员,使用恰当的英语礼貌用语进行交流,如顾客说“Excuse me, could you help me finda pair of shoes in size 38?(打扰一下,你能帮我找一双 38 码的鞋子吗?)”店员回应“Sure. Let me check for you.(当然可以。让我帮你查一下。)”最后顾客说“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店员说“You’rewelcome.(不客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境中,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还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和理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置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任务,如通过视频、书籍、互联网等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调研和报告,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习惯、文化价值观等。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调研一个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了解该国的特色美食、用餐礼仪等,并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汇报展示,如“In the UK, people usually have afternoon tea at around 4 p.m.They enjoy tea with some snacks like scones and cakes.(在英国,人们通常在下午 4 点左右喝下午茶。他们喜欢边喝茶边吃一些像司康饼和蛋糕之类的点心。)”通过这些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和机遇,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探索
为了更好地实施跨文化意识的教学,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跨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在某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世界节日大巡礼”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分组研究了世界各地的节日,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还讨论了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含义和社会背景。此活动还促使学生探讨了不同国家节日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激发了他们的跨文化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国际文化展览、开展跨国视频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互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学会欣赏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文化知识,还通过互动和交流学会了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论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教材内容的渗透、教学策略的调整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文化教育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全面、深刻的跨文化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华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探究 [J]. 校园英语 ,2024,(50):106-108.
[2]钟文君.数字技术赋能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以《英语(牛津上海版)》8BU6 France Is Calling 教学为例 [J]. 现代教学 ,2024,(23):63-64.
[3] 郑义君 . 项目式学习与常态课“双线并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J]. 英语学习 ,2024,(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