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作者

胡文慧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引言:

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公民所具备的法律素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高等院校作为培育各类人才的关键场所,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职责,而法律素养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非法学专业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存在欠缺,进而引发权益遭受损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等事件频繁发生,这种现象不但会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基于此,本文以高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课程体系的搭建、教学方法的革新、实践平台的打造以及法治文化环境的营造这四个不同维度,系统地探究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的有效渠道。

一、构建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普及法律常识

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培育工作,其关键要点在于拥有一套科学且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打造出分层分类的法律课程体系,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依据不同学科的背景情况,去设计有差异的教学内容 [1]。法律课程体系应当遵循“通识 + 专业”这样一种设计理念。在通识这个层面,高校可以开设《法律基础》《宪法学》等必须学习的课程,以此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树立起法治理念。

在专业这个层面上,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要开设与他们专业紧密相关的选修课程。比如说,工科的学生能够学习《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医事法学》《医疗纠纷处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则可学习《经济法》《公司法》等等。这样一种分类开展教学的模式,能够让法律知识和专业学习实现有机融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以及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法律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乏味,不太容易引发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增强法律教育成效的重要部分,案例教学法可以让抽象的法律理论变得更具体、鲜活 [2]。教师能够挑选那些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典型案例,引领学生剖析案件情况、找寻相关法条、展开法律推理,以此协助学生了解法律规范的运用流程。

情景模拟教学法借助创设接近实际的法律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当中感受法律实践。模拟法庭、模拟仲裁、模拟调解等活动能使学生从不同主体的视角去思索法律问题,培育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对学生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很有帮助。互动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借助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激发学习的活力。

三、打造“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增强应用能力

法律素养的培育,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范畴,还需延伸到课外实践这一领域当中。“第二课堂”作为正式课程的有力补充部分,能够为学生提供运用法律知识的真实场景,它是推动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关键渠道。高校可以同法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实际工作的相关部门构建起合作联系,一同建设实践教学的基地。借助安排学生前往现场参观并旁听庭审过程、跟随律师进行实习活动、协助开展法律咨询等诸多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法律工作所处的环境,知晓法律运行的内在机制,切实感受法治精神的内涵。

高校应当对成立诸如法律爱好者协会、模拟法庭社团、法律援助协会等学生组织予以支持,以此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创造法律学习与实践的机会。这些学生社团可以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主题辩论赛、法律案例分析大赛等各类活动,进而营造出浓郁的法律学习氛围。高校还能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法律宣传、农村法律援助、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等公益性质的活动,通过编写易于理解、通俗易懂的法律宣传资料、设立专门的法律咨询台、举办法治教育讲座等具体形式,将法律知识向社会大众进行传递。

四、营造校园法治化文化氛围,定期推送法律资讯

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对于培育法律素养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应当借助各式各样的途径,营造出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促使法治精神能够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达成一种“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3]。高校可以打造诸如法治文化长廊、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栏之类的实体空间,将法律的发展进程、法治建设取得的成果、经典的法律案例等内容进行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接触到法律文化的地方。这些场所不但对法律知识加以呈现,更为重要的是传递法治的理念,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

高校能够结合“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这样的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治文化节、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法律微电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这些活动采用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喜欢的形式,来传播法律知识、展现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文化的感染力。新媒体平台为推送法律资讯创造了便利条件,高校能够创建法律资讯公众号、微博、短视频账号等,定时推送法律知识、解读法律领域的热点问题、剖析典型案例。

结束语

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需要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平台以及文化环境多方面协同合作。在今后的发展中,高校法律素养教育还得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与创新,强化校际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化法律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切实让法律素养教育做到普及化、专业化以及实效化,为法治社会的建设给予强大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 昀 , 李 建 礼 .“Z 世 代 ” 非 法 学 专 业 大 学 生 法 律 素养培养现状与提升路径 [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42(01):42-48.

[2] 王晓真 .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 [J]. 法制博览 ,2024,(18):15-17.

[3] 郑洁 .“互联网 + ”时代高校非法学背景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研究 [J]. 法制博览 ,2023,(05):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