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下如何高效中小学的体育教学
杨志猛
宜昌市西陵区东山小学
1 研究目的
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简称为“双减政策”,该政策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教育事业制定的政策良方,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教育领域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双减政策”提出来,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事业这是项直接关乎到我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民族未来发展水平的重要事业,其中也就包括了在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运动锻炼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和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2021 年,教育部以及其他五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内容主要涉及加强校园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相结合 , 充分发挥校园公共体育课程和学校卫生健康课老师学生和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等的全员健康教育的功能, 形成一个面向人人、人人有责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在此时代背景条件下,学校体育与运动教育课程已成为了该校体育工作重心,应当积极顺应这个时代需要 , 推进体育课程内容改革与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实现学校为我党培养育才、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育才使命,为全面推动广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形成良好优秀文明的体育生活习惯,全面和谐发展的德智育体美劳,培养造就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作出的应有贡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校中小学生以及体育教师,对湖北省某地区的 3所小学和3 所初中近398 名学生和40 位教师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
2.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随机对中小学的部分学生以及体育教师进行了走访调查,归纳总结出问卷调查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现状分析
在“双减”前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有:林鑫 [3] 在初中体育教学策略中,推出了兴趣教学法,通过寻找学生兴趣点来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但没有对体育教师如何行动做出相关讨论;杜力军 [4] 探讨了体育道德与精神如何融入体育教学中,是从教学理念出发,主要研究方向跟德育有关;周龙等 [5] 研究了大学与中学体育如何进行高质量的衔接,并构建了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其研究对象主要在于大学生,研究立场不同。
“双减”政策于2021 年7 月颁布,政策还未达到相应的效果,为逐步落实“双减”政策,应考察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培养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意识,对加强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增加,以及领导对体育的重视,能更好的调整体育教学策略。
3.2 调查结果分析
1、中小学生BMI 指数调查
BMI 指数(单位: kg/m2 )可以作为评判中小学学生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状况的指标,对400 名学生BMI 指数进行筛查,将学生分为BMI 指数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4 类,来统计得出:消瘦的学生有40 人,占学生总数的 10% ;正常的有286 人,占学生总数的 72% ;超重的学生有40 人,占学生总数的 10% ;肥胖的有32 人,占学生总数的 8% 。
2、学生课余时间活动情况调查
对 398 名中小学生课外时间活动情况调查得知:其中课外时间选择继续学习的有 67 人,占总人数 16.9% ;选择打游戏的有 67 人,占总人数 24.9% ;选择外出游玩的有 129 人,占总人数 32.4% ;选择体育锻炼的有 103 人,占总人数 25.8% 。分析可知,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并不多,说明中小学生整体体育意识不足,体育教师应该着重关注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3、“双减”政策对体育教学影响的调查
通过对五十名体育教师的走访的知,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大部分的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对绝大部分的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有着明显的影响,促使他们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与手段,更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教学,“双减”对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是有着明显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国家对中小学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视,增强体育教师应对“双减”政策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的任务。
1、经典教学与时代性协同发展
经典教学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些优秀传统的中华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学生通过对传统这些体育项目文化的初步了解与掌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先进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并使学生切身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 [6]。另一方面是要设置有助于强化基本运动能力的内容,基本运动能力不仅是运动基础,而且还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锻炼学生基本运功能力,帮助学生在力量、耐力、灵敏等多方面快速发展,本身就是对身体素质最好最直接的锻炼。体育要体现时代性,指的就是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不能局限于表面,而是要落于实处。学校体育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效课堂 [7]。
2、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
在各个学科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理念及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背景下,体育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应该跟上时代变化,满足学生特点变化,组织起更有活力,更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 [8]。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兴趣和习惯,着重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加快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更好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注重身体与内在双重教育
体育学科育人既要注重身体,更要注重内在。体育的功能从来都不止是身体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是对人心理、意志品质、生活方式、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的体育课堂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担负起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习惯的任务,同时要加强多学生内在素质的教育和引导。要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勇于拼搏,不怕失败。要培养学生体坚定的意志品质,学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要让学生懂得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意义,学会健康、阳光的生活放式。
参考文献:
[1] 张腊.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长寿区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D].成都体育学院 , 2021.
[2] 滕飞.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可行性研究[N]. 山西科技报,2022-01-17 (B06).
[3] 林鑫. 兴趣教学法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策略探讨[J]. 内江科技,2022, 43 (01): 74-75.
[4] 杜利军 . 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融入青少年体育教学的思考 [J]. 当代体育科技 , 2021, 11 (36): 159-161.
[5] 周龙 , 陈桂岺 , 吴宾 , 等 . 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改革视域下大学与中学体育教学衔接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1,36 (06):658-665.
[6] 麻广一, 宫士君.“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问题、对策 [J]. 嘉应学院学报 , 2021, 39 (06): 86-91.
[7] 李伯轩 . 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的优化研究 [D]. 长江大学 ,2020.
[8]钟挥云. 中学体育教学的美育教育探析[J]. 青少年体育, 2021 (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