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

肖栋文

罗平县板桥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655808

引言

油菜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将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得到推广与应用。当前,油菜机械化生产出现一些难题,如合适机械化作业的品种缺乏、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等。因此,开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将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1 播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油菜播种前,质量优良的品质是首要选择,需选抗倒伏、抗裂角、抗病力强、株型紧凑且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例如,云油杂15 号、云油杂 28 号、花油 8 号等。播种油菜应选耐迟播、早发能力强的品种,确保晚播也能良好生长;移栽油菜可以在有限土地上提高产量,要选适宜密植、分枝部位高的品种。应依据种植区域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1.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确保油菜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精选高质量种子,要求水分含量不超 9%,净度不低于 97% ,纯度不低于 95% ,发芽率不低于 90% ,避免影响油菜生长。播种前将种子晒 4-6 小时,可提高种子活性和发芽率,为有效防治病虫害,使用噻虫胺、新美洲星等药剂拌种。

1.3 耕整地要求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将秸秆粉碎还田并旋耕灭茬,确保田块表面无残茬,为油菜生长创造良好土壤环境,并改善土壤结构。少免耕直播油菜需注意前茬留茬高度,玉米留茬不超 30 厘米,水稻留茬不超 20 厘米,使土壤中的水气得到有效贯通,以保证良好出苗率和生长势。开沟作业是耕整地重要环节,要保证厢沟、腰沟、边沟配套,沟上口宽不小于 25 厘米,沟底宽不小于 15 厘米,沟深15-20 厘米,才能确保田块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影响油菜生长。

2 栽培技术

2.1 机械直播技术

提倡适期早播油菜以利用秋季光热资源促使早发快长,罗平县机械播种最佳播种期为:南部地区10 月1-20 日,北部山区10 月10-25 日为最佳播种节令。一般采取 1.5-3 千克每公顷的播种量,行距为 25-30 厘米,深度为 5-25 毫米,这种做法使出苗率有效提高,种植过程中保持合理密度极其重要。推荐使用联合直播机或精量播种机,能一次性完成浅耕灭茬、开沟作畦、播种、施肥等工序,实现高产优质。播种质量是高产关键,要求漏播率不超 2% ,行距一致性变异系数不超5%。

2.2 机械移栽技术

机械移栽油菜的移栽期通常在育苗播种后 25-35 天,这样有利于油菜后续顺利生长。移栽时土壤湿度不超过 30% ,避免因土壤过湿影响移栽及后续生长。移栽行距 30-40 厘米,密度控制在每公顷 12 万株以上。裸苗移栽应选叶龄 4叶 1 芯至 5 叶 1 芯、苗高 20-25 厘米的幼苗,能更好保护根系、保证合理的成活率;钵苗移栽选钵体直径不超过 2.5 厘米、叶龄 3 叶 1 芯至 4 叶 1 芯、苗高15-20 厘米的钵苗,使移栽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得以提高。移栽机械选择应作为重点思考的对象,裸苗移栽可使用钳夹式或链夹式移栽机,钵苗移栽推荐导苗管式移栽机,保证了移栽的准确性与效率。

2.3 种植方式

可育苖移栽或直播,直播时亩用杂交种子 0.15-0.25 公斤或常规种子 0.2-0.3 公斤。播种时可采用打塘点播或撒播方式,撒播种植时种子与底肥混合均匀撒播,种子撒播后用微耕机或耕牛犁耙盖种,同时使用用芽前除草剂“异松 . 乙草胺”兑水土表喷雾封闭封闭除草。育苗移栽时每亩栽苗 1 万株,每塘栽苗 2-3 株。

3 田间管理

3.1 施肥管理

在油菜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化肥,每公顷可施腐熟农家肥30-45 吨及复合肥300-450 千克,满足该阶段养分需求,可以提供全面养分。油菜苗期,若土壤肥力不足或长势较弱,可追施氮肥促使早发快长,如每公顷施尿素 75-150 千克。蕾薹期是生长关键期与需肥高峰期,应追施重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此配比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肥力,每公顷施复合肥 225-300 千克。油菜花期,若土壤肥力不足或长势较弱,可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补充花期养分。

此外,还可亩使用农家肥500 公斤、过磷酸钙50 公斤、硫酸钾5-10 公斤、尿素 10 公斤或油菜专用复合肥 (“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 )40 公斤、硼砂 1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用,后期结合灌水,根据苗情长势情况巧施追肥,出现脱肥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 公斤,水分充足生长旺盛时严禁追肥防止后期倒伏。

3.2 植保管理

在播种前,选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有利于病虫害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实行油菜与其他作物合理轮作,可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积累。油菜生长过程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能减少病虫害滋生场所。引入害虫天敌如瓢虫、草蛉等,化学农药用量应该被合理控制,有效控制害虫数量。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这类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害,且对害虫防治效果较好。病虫害疫情起始阶段,注意轮换用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根据种类和发生程度选合适化学农药防治。油菜收获前,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此外,种子刚出苗时及时用菊酯类农药防治跳钾虫 1-2 次;初花期用“菌核净”防治菌核病一次;花期至成熟前全使用“吡虫啉”等低毒农药防治蚜虫2-3 次。

4 收获技术

4.1 收获方式选择

油菜荚果八成黄熟时及时割晒,晒干后机械脱粒。分段收获适用于成熟期不一致、倒伏严重或田间湿度大的油菜田,对割倒的油菜开展晾晒,成熟度90% 后再脱粒,优点是能利用自然条件晾晒,提升品质,降低油菜籽含水量,还可减少机械收获损失,提高收获效率。但该方式需要人工割倒油菜,劳动强度大,且晾晒过程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联合收获适用于成熟期一致、植株直立且田间湿度适中的油菜田,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倒、脱粒、清选等工序。此方式机械化程度高,能减少人工成本,收获效率高,更适合理想生长条件的田块。两种收获方式有一定差别,分段收获在特殊田块条件下优势明显,但人力投入较大;联合收获可显著提升机械化作业效率,操作更为便捷高效,种植人员需根据油菜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例如,借助机械化的收割方式,预计仅需 9 天左右便能完成全部的收割工作。机械化操作不仅显著提升了油菜的收割速度,减少损失,还促进了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

4.2 收获质量要求

油菜的收获时期与后续的油菜籽产量、品质密切相关。过早收获会导致籽粒未完全成熟,过晚可能引发籽粒田间脱落或发芽,均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当植株中下部角果变黄、籽粒呈现固有颜色时,此时比较适合收获。收获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机械与人工损失。分段收获时,要注意割倒油菜的留茬高度,避免因过高或过低增加损失;联合收获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及清选,收割机参数应调节好。收获后的油菜籽应保持清洁,避免混入杂质和泥土,能减少后续加工的麻烦与成本,可以提升品质。收获后的油菜籽需及时晾晒或烘干,含水量持续降低,防止霉变和发芽。晾晒或烘干时,避免油菜籽因受热过度或受潮而变质,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实现油菜生产的高产高效。

结语

综上所述,油菜通过机械化生产,让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实现精准化、标准化生产,确保油菜籽的储存安全与品质稳定。此外,应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强化农机装备的适应性研发,改善区域化技术参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经过持续创新与技术集成,对于推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鲁志敏 .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J]. 中国农机装备 ,2025(01):61-63.

[2] 黄 其 维 . 油 菜 全 程 机 械 化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J]. 现 代 农 业 科技 ,2024(09):203-206.

[3] 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生产示范 [J]. 宁夏农林科技 ,2024,65(04):78.

[4] 徐达胜 . 安徽望江县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4(01):16-18.

[5] 史琢 .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J]. 中国农机装备 ,2024(0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