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改革下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
陈采利
广东省云浮市第五小学 广东云浮 527300
引言:新课标强调“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 三会" 目标。传统导入方式(如直接复习、机械练习)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需求。而优质的导入能实现从“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是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切入点。
一、新课标对课堂导入的新要求
1. 核心素养导向
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11 个核心素养需在导入环节初步渗透。
示例:在《分数的意义》导入中,通过“分月饼”活动建立“量的等分”概念,培养量感。
2. 真实情境创设
新课标要求 50% 以上数学问题来源于真实情境,导入需体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 学生主体性强化
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活学生思维,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二、有效导入的实践策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思维的火花,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
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会为了完成教学的流程而设置了“导入新课”这一个教学环节,但往往都是采取复习上一节课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单一而枯燥,如果选择的内容跟新课联系不大,反而浪费了时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的“导入”不是为了“导”而“导”,而是为了“入”而“导”。是为了能自然地进入要教授的新课,更为了能够分散新课难点的作用而进行的“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导入新课呢?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需注重“情境化”“生活化”“趣味性”,同时贴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 如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生活化情境导入:建立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1. 策略要点
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如购物、运动、校园生活)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并提炼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2. 典型案例
《百分数》导入:展示生活中所接触过的百分数,如饮料瓶营养成分表“蛋白质含量 3%”,“果汁含量 30% ”,提问:“这个百分号是什么意思?如果这瓶饮料有 500ml ,蛋白质有多少 ml ?果汁含量有多少 ml”提问“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百分数的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从“营养健康" 真实话题切入,培养数据应用意识。”
(二)问题驱动式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1. 策略要点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主动性,聚焦课堂核心问题。制造" 矛盾点"(如算法结果违反直觉)引导学生质疑并自主探究
2. 典型案例
《负数》导入:呈现温度计图示(北京 -5∘C~3∘C ),提问:" 零下温度怎么记录?减法计算3-8 不够减怎么办?"
《三角形内角和》”,先让学生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量出 178∘ ,有的是 180∘ ? 三角形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撕、拼等操作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与旧知冲突,自然引出学习新课的必要性。
(三)跨学科融合导入:发展综合素养
1. 策略要点
整合科学、艺术等学科元素, 设计项目式任务
2. 典型案例
《图形的运动》导入:播放敦煌飞天壁画动画,提问:" 画中飘带是如何通过图形变换表现出动态美的?"
设计意图:融合美育,培养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四)游戏、活动导入
1. 策略要点
设计简单的数学游戏或动手活动,在轻松氛围中渗透新知,培养学生的参与感。
2. 典型案例
示例 : 教学《平均分》时,组织“分糖果”游戏 :“6 颗糖分给 2 个同学,怎样分才公平?”,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每份同样多”的含义。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旧知迁移导入
1. 策略要点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旧知自然过渡到新知,降低学习难度。
2. 典型案例
示例 : 教学“小数乘法”时,先复习“整数乘法 ( 如 25×3, )”和“小数的意义 ( 如 0.25 表示 25 个 0.01)”,提问 60.25×3 该怎么算 ? 和整数乘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分散难点,进行知识迁移,让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六)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法
1. 策略要点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用数学故事或绘本片段引出新知,增强趣味性。
2. 典型案例
示例 : 教学“认识图形”时,讲述“图形王国”的故事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要开舞会,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故事中观察图形的特征。
导入的关键是紧扣教学目标,时间控制在 3-5 分钟,既要激发兴趣,又要快速聚焦新知,为后续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巧妙的导入让我们教授新课事半功倍。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
1. 实践成效
某小学对比实验数据显示:采用新课标导入策略的班级,课堂参与度提升27% ,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平均分提高11.5 分。
2. 反思建议
避免情境过度复杂化,需确保数学本质不被掩盖
教师应建立" 导入——新授——练习" 的一致性目标链
结论:有效的课堂导入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第一公里”。教师需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活动,实现从“有趣”到“有效”的深度学习过渡,最终达成“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焕光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导入新课 [J]. 知识窗 ( 教师版 ),2017,(12):25-26.
[2] 张娇娇 .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9, 16(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