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自主游戏的班本课程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作者

杨万贤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幼儿园

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班本课程是一种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实施教育活动的形式,其核心在于依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等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与幼儿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这种课程模式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强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自我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成为影响班本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自主游戏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允许幼儿在自由、富有创意的游戏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然而,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需要对环境进行精心创设,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合理投放材料,以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动探索与学习。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对基于自主游戏的班本课程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展开深入分析,期望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助力其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进而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发展等多方面得到均衡的成长。

一、基于自主游戏的班本课程环境创设措施

1. 构建多元游戏区域,顺应幼儿个性成长。

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展现出多元的兴趣倾向和认知特征,为了顺应幼儿的个性成长,教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游戏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建构区、美工区和角色扮演区,助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通过探索、体验和互动发展认知、情感、社交和创造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是建构区。建构区是幼儿通过操作、搭建和组合各种材料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区域。教师可以在这个区域提供各种积木、拼插玩具、建筑模型等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并进行搭建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理解空间关系、培养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其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班本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建构区自主进行 “垒高游戏”,并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和任务以激发其想象力和合作精神。具体而 筑材料,如木块、雪花片、塑料管、漏斗等,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和组合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适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思考:“你能用这些材料搭建一个稳固的 你的建筑更加美观?”等。通过这种方式,建构区不仅可以成为幼儿自由表达和创造的空间,也能够成为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场所。

二是美工区。设置美 过参与美术创作,幼儿能够将内心的感受、思想和 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具体而言,教师 的兴趣进行艺术创作。与此同时,教师 艺术体验。例如,班本课程中,教师 笔等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梦想中 风格等方面,从而助力幼儿将抽 或模型,启发幼儿从中汲取设 的游戏参与感,教师应在美工区创设作品 果的尊重,也是激发幼儿自信心和成就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构建美工区,教师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表达和展示创意的平台,还能够为其创造一个体验艺术、探索美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发展艺术表现能力,还能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增强自信心培养耐心和专注力。

三是角色扮演区。角色区是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场所。在角色区,幼儿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仿和重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责和情感,从而增强社会认知能力和同理心。班本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医院” “超市 “餐厅”等丰富多样的角色游戏场景,让幼儿在这些场景中扮演医生、顾客、服务员等不同角色,进行互动与交流。

为促进幼儿在角色区的深度参与,教师可以在场景设计中融入现实生活中的元素,如在“超市”场景中提供玩具食物、购物篮、收银机等,让幼儿能够真实地体验购物过程。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故事引导等方式,鼓励幼儿创造和演绎自己的故事情节。例如,在“医院”场景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扮演医生为“病人”诊断病情,助力幼儿理解医生这一职业的职责和价值。

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 深化对角色的理解。例如,在“餐厅”场景中,当幼儿扮演服务员 何为客人推荐菜单?”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更深入地思 和沟通能力。通过角色区的设置,幼儿不仅能够通过模仿和扮演不同角 在互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与沟通。这种社会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 能力,也能够为将来的社会交往和角色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2. 强化内外空间利用,拓展幼儿游戏视野。

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基于自主游戏的班本课程环境创设已成为提高幼儿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空间,以拓展幼儿的游戏视野。尤其是教室内外走廊、墙面的利用,不仅能够增加幼儿活动的空间,还能丰富其自主游戏体验,形成一种动态、灵活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室内外走廊和墙面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和想象力。在走廊区域,教师可以设置不同主题的游戏角或探索区,比如科学探索区、艺术创作区或运动挑战区。这些区域可以根据季节、节日或幼儿当前的兴趣进行定期更新和调整。例如,在春季,教师可以在走廊上布置一个“植物生长”主题的探索区,放置种子、花盆、工具等实物,并在墙面上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这种环境创设不仅可以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接触到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能激发其动手种植、观察、记录的兴趣。与此同时,走廊的墙面可以布置为“成长记录墙”,用于展示幼儿的游戏作品、照片和心情日记,使其在行走的过程中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教室内的墙面利 示静态的教育材料为主,而在自主游戏的班本课程环境中,教 的墙面分为多个功能区,比如“故事墙”、“探索墙 些与当前课程相关的故事背景和角色设定,鼓励幼儿根 ;在“探索墙”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谜题 具和材料引导其自行探索;“创意墙”则可以完全交由幼儿自 ,让幼儿在墙上进行自主创作。

除物理空间的创设,教师还应注重空间的动态变化和灵活使用。教室内外的空间不应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课程进度、季节变化和幼儿兴趣 不断调整和优化 定期组织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引导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甚至亲自动手布置和装饰自己的学习和游戏空间。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还能使其在环境创设中学会规划、组织和实施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营造鼓励支持氛围,激发幼儿内生动力。

物质环境虽然能够提供必要的游戏资源,但仅仅依靠物质环境是不够的。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的内生动力是推动自主游戏的重要因素。内生动 对游戏的兴趣、探索欲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一个充满鼓励和支持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中能够自由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营造鼓励支持氛围以激发幼儿内生动力是实现有效自主游戏的重要策略。

在创设班本课程环境时,教师应注重营造一种尊重、信任与理解的氛围,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支持与鼓励。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倾听其想法与需求并及时给予反馈,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过度干预,而是以观察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存在,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与尝试。这样的支持性氛围不仅能够使幼儿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与认可,还能够在无形中激发其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动力。

在创设班本课程环境时,教师应 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教师的鼓励 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向幼儿传递一种“你可 现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微笑、点头或轻拍肩膀等方 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内生 的语言如“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一定能完成” 入游戏,增强内在学习动力。为进一步营造一 个鼓励 等方式对幼儿的成就给予及时的认可,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

二、基于自主游戏的班本课程材料投放策略

1. 投放开放性游戏道具,提升自主游戏探索性

自主游戏作为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交技能发展。而在自主游戏中,材料的开放性直接决定幼儿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开放性游戏道具如多功能积木和可变造型玩具,因其不固定的形态和功能,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索意识。具体来说,多功能积木可以是各种形状、大小的积木,它们可以搭建成房屋、桥梁、塔楼等不同的结构,而这些结构的搭建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探索;可变造型玩具则可以是可以拼装和拆解的机器人、车辆或动物模型,它们不仅能够被组装成预定的形态,还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生成新的形态。这些道具的开放性特质允许幼儿自由发挥,从而增强其自主性和探索欲望。

在具体的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渐进性投放”的原则,逐步引入复杂度不同的道具,以适应幼儿的成长需求。初期,教师可以提供简单的积木或基础的造型玩具,助力幼儿掌握基本的拼搭和组合技巧。当幼儿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后,教师可以逐步增加道具的复杂性,如引入带有特殊连接件的积木或可调整角度的造型玩具,使幼儿在操作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促使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此外,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等方式引导 儿发掘游戏道具的多种玩法。例如,在幼儿使用多功能积木搭建高塔时,教师可以引导其思考如何增加 或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以构建出更加复杂的结构。同样,在使用可变造型玩具时,教师 不同组合生成新形态,开放性特质允许幼儿自由发挥,如“你能否让这个形状变得 还能怎么变 等,增强其自主性和探索欲望,促进幼儿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引导幼儿在 游戏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

2. 引入自然资源材料,丰富自主游戏多样性

在基于自主游戏的班本课程中, 引入自然资源材料 游戏的多样性,如石头、松果等,丰富自主游戏多样性,既符合儿童发展 趋势,增强幼儿探索兴趣。自然资源材料作为开放性、低结构的教 也各不相同,使得幼儿在接触和操作这些材料时能够自发地产 资源材料没有固定的使用方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解这些材料的特性。这种开放性的特征既能够拓宽幼儿的创造空间, 也有 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自然资源材料在自 些材料。在材料选择上,教师首先应根据幼 资源材料,如树叶、沙子、贝壳等常见的 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有助于幼儿在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外出收集各种形状和 时,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到自然资源 程的教学理念,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探索这些材料的多种用途,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亲子关系 些自然资源

在接下来的自主游戏中,教师可以设计与树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树叶拼贴画、树叶分类、树叶贴画制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自主游戏的形式,也助力幼儿在游戏中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季节特征。此外,在材料投放上,教师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操作能力和发展需求,将自然资源材料分为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例如,对于小班幼儿,应选择较为简单和易于操作的材料,如大颗的松果和光滑的石头,这些材料易于抓握且不易引起安全隐患;对于大班幼儿,可以引入形状和质地更为复杂的材料,如细小的沙子和不同形状的贝壳,鼓励其进行更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操作。

二是定期更换和更新材料,以保持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和新鲜感。更换材料的频率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和游戏活动的需求来决定。例如,每季度可以更换一次自然资源材料,或在特殊节日和季节变化时引入与节日相关的自然材料。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自主游戏的班 的学习素材,还有助于激发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全面发展。同时,通过精心选择和投放的游戏材料,教师能 满足有不同年龄、不同兴趣和能力需求,有效支持幼儿学习 已经展现出显著优势,但教育者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字技术手段开发更多元化、互动性更强的游戏资源,提升幼儿学习兴趣 以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需求。

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将赋能幼儿游戏。未来班本课程将融合 VR 与 AR 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助力幼儿认知发展,身临其境感受知识,促进全方位能力提升。数字技术赋能幼儿游戏,将激发更大学习兴趣和动力,在互动游戏中收获快乐与成长,全面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