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红色歌曲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梁云开
高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茂名 525252
引言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声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塑造其正确价值观的双重使命。红色歌曲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产物,承载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将其融入中职声乐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更能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一、经典铸魂,红色基因融入声乐理论体系
红色歌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的生动音乐记录。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将红色歌曲纳入理论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精神价值。例如,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详细介绍其创作背景:20 世纪 30 年代,中华民族面临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冼星海、光未然等艺术家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热爱,以笔和音符为武器,创作了这部气势磅礴的经典之作。讲述他们在面对民族危亡时刻的创作动机和艰辛历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色歌曲“为民族呐喊”的时代使命。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剖析红色歌曲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引导学生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例,其激昂的旋律、简洁有力的节奏,以及具有强烈号召力的歌词,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从音乐理论角度分析,歌曲中的三连音、大跳音程等运用,增强了旋律的紧张感和动力性,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更能让他们在情感上与红色歌曲产生共鸣,将红色基因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此外,还可以引入红色音乐文化史的内容,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红色歌曲的发展脉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战歌曲,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颂歌,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时代变迁的新红色歌曲,使学生全面了解红色歌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作用,深刻认识到红色歌曲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声乐学习中自觉传承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二、旋律传情,革命精神浸润演唱实践课堂
演唱实践是中职声乐教学的核心环节,将红色歌曲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在选择红色歌曲进行演唱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声乐水平和接受能力,挑选一些难度适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歌唱祖国》《红梅赞》《映山红》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在演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深入挖掘歌曲所传达的革命精神。
以《红梅赞》为例,这首歌曲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歌颂了革命烈士江姐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崇高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江姐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了解她在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时,始终坚守革命信仰,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的细腻处理,表达出江姐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在演唱“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几句歌词时,要让学生唱出红梅傲雪凌霜的坚韧品质和江姐坚定的革命意志,通过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变化,将歌曲中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此外,为了增强演唱实践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唱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开展红色歌曲演唱比赛或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经典红色歌曲的演唱视频或相关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红色歌曲的艺术魅力和表演形式,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做到让学生在演唱红色歌曲的过程中,深刻领悟革命精神的内涵,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动力,实现思想道德素质与声乐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
三、创新赋能,时代语境活化红色音乐资源
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歌曲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作用,需要对红色音乐资源进行创新活化,使其更贴合当代中职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学习特点。一方面,可以对红色歌曲进行创新性改编,在保留歌曲核心旋律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流行音乐的节奏、和声,电子音乐的音效等,使红色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将经典红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改编为具有现代流行风格的版本,采用轻快的节奏、动感的和声以及新颖的编曲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喜爱红色歌曲。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红色歌曲的改编创作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红色音乐资源的传播和学习渠道。例如,开发红色歌曲在线学习平台或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丰富的红色歌曲音频、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介绍、演唱技巧讲解等内容,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欣赏。此外,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等,开展红色歌曲线上演唱活动、音乐分享会等,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扩大红色歌曲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通过这些创新举措,让红色音乐资源在时代语境下得以活化,激发中职学生对红色歌曲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结语:将红色歌曲融入中职声乐教学,是课程思政落地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铸魂、实践传情、创新赋能,既能提升学生声乐素养,又能厚植其家国情怀。未来需持续挖掘红色音乐的育人价值,让红色基因在艺术传承中焕发新生,培养出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思思.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歌曲融入声乐教学的探索[J].学园,202 4,17(21):8-10.
[2]招霞.广西红色歌曲融入地方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探索[J].广西教育,2024,(12):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