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马赛克方法”的幼儿园项目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作者

吴玮

苏州工业园区华林幼儿园 215000

正文:

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通过观察本园的项目活动,师幼互动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马赛克方法”是帮助教师将收集的碎片信息转化、拼接最终形成,让单向的互动转变成双向,全面了解幼儿、倾听幼儿,最终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马赛克方法”与师幼互动的概述

(一)“马赛克方法”:

马赛克方法源于欧洲,由英国专家莫斯和挪威专家克拉克博士提出的一个儿童研究法。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儿童权利并且尽可能地倾听儿童的声音,对于 3-6 岁的儿童而言,早期语言表达功能发育的限制,他们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以特定的方法来聆听儿童的问题,而在实际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特定的方法来倾听儿童问题。“马赛克方法”强调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参与法等多种方法去了解儿童的观点和看法,捕捉儿童内心世界的信息,从而对儿童形成更为客观的综合认识。

(二)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的,双向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根据与幼儿的互动情况,调整相关的互动方法与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能力、情感方面的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指南》中提出师幼互动中运用多种途径“倾听”又至关重要,儿童是有能力交流的主体,儿童应当成为真实意义的建构者。而“马赛克方法”的根本任务就是以倾听的姿态赋予幼儿参与各项决策,与师幼互动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当前师幼互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师幼互动的重要性是大部分幼儿教师普遍意识到的问题,但在幼儿园项目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困扰着师幼互动质量地提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师幼互动关系中,教师占据主导,师幼关系不平等

教师常常在师幼互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幼儿年龄较小,早期言语表达能力受限,对于在项目活动中需要理解的项目活动要求以及活动中需要相互协作的要点不明确,导致行动滞后,教师会以个人的理解,单方面向幼儿发起师幼互动的要求,基于这样的现状,幼儿则处于被动式互动方,并未营造一种师幼互动的平等氛围。

(二)师幼互动关系中,教师的无效指导、过渡指导过多

师幼互动的体验在项目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师虽有互动意识,但是互动时过渡地指导、无效地指导会起到反作用,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地发挥,在固化的思维空间内思考问题,结果往往单一、缺乏自己的判断。

(三)师幼互动关系中,教师的评价体系单一

师幼互动主要表现为教育与被教育的模式,每一个幼儿在项目活动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对幼儿认真活动中的表现单一地评价为好或不好,做得对或没做对,不仅不利于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的建立,而且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自我成就感的形成。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互动的意愿,在项目活动的组织上,营造寓教于乐的互动氛围。“马赛克方法”强调采用多元方法倾听幼儿的想法,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方法不仅能更好地关注常常容易忽略的内在隐形行为,而且为师幼互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对在解决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马赛克方法”对项目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收集“信息碎片”尊重主体地位

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可以来表达自己,所以成人也应该用“一百种方式”去倾听儿童的表达。“马赛克方法”的理论建构就是基于这一理论,指导成年人鼓励幼儿使用多种形式进行自我表达,展现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或困惑,从而形成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全面了解。师幼互动的关键点不是由教师决定,而是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多感官、多途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运用“马赛克方法”倾听幼儿对当前项目活动的想法或困惑,从而形成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全面了解。师幼互动的关键点不是由教师决定,而是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多感官、多途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收集幼儿“信息碎片”不再局限教师听到的、看到的幼儿发声的内容进行理解,回应以及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除了幼儿感官所表达的内容,幼儿所表现的非语言的声音,如:绘画、拍摄照片、图示等信息同样值得倾听。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可以体现幼儿主动参与的操作工具进行信息碎片化的收集,鼓励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我想法,整个过程充分尊重幼儿为主体,以幼儿为中心,使其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拥有自信交流的欲望,获得自主感、增强自信心。同时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捕捉幼儿的兴趣,积极回应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促使师幼互动从单向向双向的积极发展,形成一种关系平等的体验。

(二)拼接“信息碎片”,激发创造力培养

“马赛克方法”收集的信息来源广泛,虽然项目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真实需求,但是仍然需要教师将收集的“信息碎片”进行筛选和整合,构建出能够反应出幼儿兴趣,幼儿想法的信息拼图,为后续项目活动的环节调整提供依据。

因此,鉴于项目活动在户外开展的特殊性,活动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不能细致地记录下来,所以教师为幼儿准备了项目活动的档案牌,所展现的形式不限,如:口头采访形成二维码,可以方便幼儿用平板等设备扫码观看;绘画、照片、视频等。项目活动的档案记录牌收集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已经完成的步骤,所展现出的是已有知识经验、学习经验以及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三)形成“认知地图”,提升互动成效

通过“马赛克方法”筛选出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对材料的需求,对某一块技能认知经验的不足或缺失,便于教师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形成认知地图,从而对项目活动的环节进行优化调整,其实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马赛克方法”也是对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进行了反思性实践,教师需要反思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存在不足,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去改进。

总之,在项目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马赛克方法”不仅能从多维度了解、倾听幼儿内心真实感受,当活动中师幼互动出现了问题,也能够帮助教师针对活动中的问题,调整优化活动的方案啊,促进幼儿的发展与体验,从而全面有效地推动师幼互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靳甜《师幼互动质量提高的方法探讨--基于“马赛克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22.294-7

[2]陈兰《探究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策略》[J]幼教天地智力 2024.0492-95

[3]王维《基于“马赛克方法”探索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高质量师幼互动》[J]新课程研究 2023.2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