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地层公路隧道土建结构防排水系统综合设计策略
田听雨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 沈阳市 110166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兼顾防水与排水两个方面,其中防水是首要任务,其核心目标是防止地下水渗漏进入隧道结构,而排水则是保证隧道内水量及时排除,避免水流积聚造成的压力和腐蚀。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和水文条件,防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结合地层特性、隧道结构类型以及工程预算等因素,采用综合性设计方案。本文通过研究富水地层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设计现状,探讨目前主流的防排水技术和措施,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验证,力求为富水地层隧道防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防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1.1 防水膜与外包围层的设置
防水膜在隧道防水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富水地层隧道中。它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地下水渗透隧道外壁进入隧道,保证隧道的运营安全。常见的防水膜材料有高分子防水膜、塑料薄膜和橡胶防水膜等,这些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抗渗性,适用于复杂地质和强水流地区。高分子防水膜因其良好的弹性和延展性,特别适合用于应对地质变化和地下水流动性大的区域,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老化和抗紫外线性能。防水膜的选择、厚度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直接影响防水效果。特别是在高水压环境下,设计时应选用更耐压的材料,并适当增加膜的厚度。为了提高防水膜的耐久性,常在膜层外加保护层,避免外部土体磨损,增强整个防水系统的稳定性。保护层材料可以选用混凝土、石材或高强度纤维等,具体选择应根据土质条件和隧道设计要求来决定。
1.2 排水系统的设计
隧道排水系统的设计是防排水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将隧道内的积水及时排除,避免水积聚对隧道结构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富水地层中,地下水流动较为复杂,若排水设计不当,极易造成隧道内水流滞留,从而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地形特点、隧道结构形式以及实际施工难度等。常见的排水系统包括地面排水系统、管道排水系统、排水井等。地面排水系统通常用于隧道入口和出口处,通过设置排水沟渠或渗水井将水排出隧道。管道排水系统则通常在隧道内部布置排水管道,通过管道将水引导至预定的排水位置。在设计排水管道时,需要注意管道的布置密度和水流的方向。对于较长或较深的隧道,还可采用设置多个排水井的方式,确保水能有效地集中排出。对于富水地层隧道,设计排水系统时需要特别关注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水流量。特别是当隧道的排水系统与周围地下水流动方向不一致时,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来确保排水系统的有效性。此时,通常需要设置井点降水系统,即通过地下水位控制、抽水等手段,降低水位,使得水流能够顺利排出。此外,在隧道周围设置隔水帷幕或其他形式的防水屏障,也能有效阻止地下水对隧道的侵袭,为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1.3 隧道结构的防水设计
隧道结构的防水设计不仅依赖于外部的防水膜和排水系统,还包括隧道本身的防水性能。隧道结构的防水设计主要是通过增强隧道本体的防水能力来抵抗外部水源的侵入。防水混凝土、加厚防水层、以及接缝防水等措施是常用的设计方案。防水混凝土是一种含有特定防水添加剂的混凝土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渗透能力。在隧道的结构中,防水混凝土通常用于隧道衬砌和墙体的施工。防水混凝土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渗透到隧道内部,增强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加厚防水层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隧道的防水能力。在隧道施工时,通常会在衬砌外表面涂上一层防水涂料或安装防水膜,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水屏障。隧道内部的接缝、穿墙孔洞等部位是水分渗透的薄弱环节。设计时需要特别关注这些部位的防水处理。例如,隧道的接缝处应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封闭,并确保接缝的粘接牢固。对于穿墙孔洞和管道孔洞等,应采用专用的防水套管或密封圈,防止水从这些孔洞渗入。此外,隧道内的接缝和穿墙孔洞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防水效果长期稳定。
1.4 土工布与砂砾层的应用
在富水地层隧道的设计中,土工布和砂砾层的应用对于提升防水排水效果至关重要。土工布是一种常见的土工合成材料,具有优异的透水性和抗拉强度,能够有效分隔土体与水流,防止水流对隧道外壁的冲刷和侵蚀。在隧道的外部,通常会在防水膜和保护层之间铺设一层土工布,利用其良好的透水性促进水流的快速排出,同时保持土层的稳定性。砂砾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其较大的孔隙结构,提供良好的排水通道。砂砾层通常作为防水膜和土层之间的过渡层使用,能够有效引导水流向排水系统,从而防止水流滞留在隧道外部。砂砾层还可以防止土壤在水流冲刷下流失,保护隧道外壁免受水流侵蚀。在富水地层区域,由于水流较为剧烈,砂砾层的厚度和粒径分布需要根据具体地质条件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其排水效果最大化。
2 富水地层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的综合设计策略
2.1 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条件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分析,明确地下水的流动情况、水位变化等因素。根据不同地质层的水文特性,设计适合的防排水系统。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或水流量较大的地区,应优先考虑更为严密的防水结构设计。
2.2 采用多层防护措施
为了确保隧道的防水效果,防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多层次防护措施。首先,在隧道外部设置防水膜;其次,通过内部的排水管道系统及时排水;最后,通过加固隧道结构,提高防水耐久性。多层次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冗余度,确保在不同情况下都能有效防止水害。
2.3 考虑未来水文条件变化
富水地层的水文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设计时应预留一定的余量,考虑可能出现的极端水文条件。随着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位波动,隧道的防排水系统应具备自适应的能力,通过预留排水空间、采用智能监测系统等手段,及时调整防排水措施。
2.4 提升施工质量和材料选用
优质的施工质量和先进的材料是防排水系统成功实施的保障。在设计时,应严格选择高性能的防水材料,并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正确安装。防水层和排水系统的连接部位尤其需要精细施工,以避免因接缝处理不当而出现渗漏问题。
结束语
富水地层公路隧道的防排水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工程任务,涉及地质、水文、结构等多个领域的交叉与综合。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水害带来的风险,保障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富水地层的特点,探讨了防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适用于富水地层隧道的综合设计策略,为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应结合具体项目的地质条件与水文特性,灵活调整设计方案,确保隧道建设的成功与长期安全。
参考文献
[1]韦富荣,赖超华.浅谈高速公路隧道土建结构建设通病与后期养护对策[J].居舍,2019,(18):16+34.
[2] 张永 平. 浅谈 公路 隧道 结构 防排 水施 工及 防治 措施 [J]. 青海 交通 科技,2013,(01):29-30+33.
[3]白云.公路隧道安全等级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