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

黎婷

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中心小学 527225

引言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学生的重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德育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等。为此,本文将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方法的单一

德育方法的单一性是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在实施德育时,部分班主任过分依赖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这种方法往往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在这样的德育环境中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对德育内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道德成长。

1.2 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

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是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足,往往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形成家校合力。家长是学生德育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参与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时间紧张、沟通渠道不畅等,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往往不够深入和频繁,这使得德育工作无法得到家长的有效支持和配合,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和学生的道德发展。

2 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2.1 优化师生互动,深化个性化德育教育

班主任在执行班级管理职责时,需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通过交流,把握学生的困惑,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班主任需重视互动交流的价值,设计多种交流形式,主动接近学生,给予关怀。班主任应坚持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让他们建立信任,敢于表达。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促进心理健康的同时,通过交流深化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首先,班主任在管理和德育工作中应坚持正面激励的原则。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应采用激励手段,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关心与尊重,保持学习动力。其次,班主任在发现问题时应确保管理的公平性。营造融洽的交流环境,认真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运用适当的语言引导他们反思对错,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公平的管理和交流原则有助于学生积极改进,提升自我行为。

2.2 班主任以身作则,成为德育楷模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德育实践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应认识到学生对其的信任与敬仰,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言语态度,以此增强学生对他们的信任与认同,发挥德育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首先,班主任需不断提升自我,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持续学习和研究,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便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通过言传身教,用个人魅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其次,对待学生应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与每位学生保持平和的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以此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再次,班主任应强化规则意识,严格遵守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尊重教师的同时,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2.3 多元实践助力德育体验深化

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实践活动是落实德育的关键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德育知识的理论性较强,较难被理解和吸收。教师依据德育目标和核心,策划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还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进行思考与感悟。首先,教师可在班级活动中融入德育实践。通过主题班会、观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观点和感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想总结,构建完整的德育思想体系。其次,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结合节日庆典,如劳动节、雷锋纪念日、建党节、国庆节等,开展红歌演唱、红色精神演讲、手抄报等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查阅资料、掌握知识,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加深了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了创新思维。再次,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养老院、孤儿院,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精神;参观红色文化遗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班级管理中德育的渗透效果。

2.4 构建家校协同教育体系,合力促进德育发展

家庭与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需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作用,并与家长保持积极互动,增强德育效果。班主任需拓宽沟通渠道,确保与家长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设立教育目标,使家长清晰了解学校的育人计划和策略,并确保双方能迅速获取学生信息,保持信息同步,为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首先,班主任应建立家长交流群,定期在群内分享学生的德育进展、学习状况、实践经历和成果展示等,使家长全方位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鼓励家长积极表达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教育和管理中实现个性化调整。其次,班主任应通过公众号、校园应用等平台定期推送教育理念、政策、策略等内容,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关键性,并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再次,班主任应策划多样化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通过组织家长观看学生活动、共同阅读、观影等活动,增进亲子互动。家校协作不仅加深家长对学校及班主任的信任,也为学生营造了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推行德育对学生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小学生全面进步的基石,它是一个全方位、持续性的培养过程。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德育的必要性,将德育理念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无时无刻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确立正确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德育根基。

参考文献

[1]刘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3,(8):1-3.

[2]秦晓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4,(5):45-47.

[3]桑杰草.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育,2024,(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