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医药在高原地区脑出血后遗症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

仇珺

青海红十字医院 810000

引言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高原地区由于其低氧、低压、寒冷等特殊环境,人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血管脆性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后遗症的康复难度更大。西医康复治疗主要通过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手段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但在整体调理机体、促进神经修复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药理论认为,脑出血后遗症属于“中风后遗症”范畴,其发病与气血亏虚、痰瘀阻络、肝肾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药凭借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通过多种疗法协同作用,有望为高原地区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方案[1]。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中医药在高原地区脑出血后遗症康复中的实际作用。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这段为期一年的时间里,于我院神经内科通过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精心选取了 120 例患者,作为本次深入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病程超过 6 个月,处于后遗症期;居住在海拔 2500 米以上高原地区;年龄在 18-65 岁之间;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康复治疗。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运用专业且随机的分组方式,将这 120 例患者均匀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 6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为 33 例,占比 55% ,女性患者为 27 例,占比 45‰ 。从年龄分布来看,年龄跨度处于 20-63 岁之间,经计算得出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7.2±7.5) )岁。反观实验组的 60 例患者,男性患者为 35 例,占比 58.33% ,女性患者是 25 例,占比 41.67% 。年龄范围在 19-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8.1±7.8' )岁。随后,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运用专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数据的 P 值均大于 0.05,这充分表明两组患者具备高度的可比性,能够为后续研究不同康复策略的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根据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训练方案,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每次训练 30 分钟,每日 1 次,每周训练 6 天。2.物理因子治疗:采用电疗、磁疗、超声波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方法,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和肌肉张力,每次治疗 20-30 分钟,每日 1 次,每周治疗6 天。3.言语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每次训练 30 分钟,每日 1 次,每周训练 6 天。治疗疗程为 12 周。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1.中药内服:由专业中医师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气虚血瘀型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气活血通络;痰瘀阻络型采用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痰祛瘀通络;肝肾亏虚型予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滋补肝肾。每日 1 剂,水煎取汁 4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疗程为 12 周。2.针灸治疗:选取患侧肢体及头部穴位,如百会、四神聪、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得气后留针 30 分钟,期间行针 2-3 次,每周治疗 3 次,共治疗 12 周。3.推拿治疗:主要对患侧肢体进行推拿,采用揉法、按法、滚法、拿法等手法,放松肌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关节活动度,每次治疗 30 分钟,每周治疗 3 次,疗程为 12 周。

(三)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

(四)研究计数统计

用 SPSS22.0 这个专门统计数据的软件来分析。数据是具体数值,就用平均数再加上或者减去标准差的方式,写成(x±s)形式。想要得知两组这种数据有没有差别,就用 t 检验和 X2 检验来分析。如果 P 这个数值小于 0.05,那就说明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有意义的。

二、结果

(一)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表 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4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6.67% (P<0.05)。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表 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提升幅度比较

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 评分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

5)。

三、讨论

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使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易发生改变,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从而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病风险。脑出血发生后,局部脑组织受损,神经细胞坏死,引发一系列后遗症。在高原环境下,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缓慢,进一步加重了康复治疗的难度。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多种疗法协同作用改善患者症状。中药内服通过辨证用药,补阳还五汤可补气活血,增强气对血的推动作用,改善脑部及肢体血液循环;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化痰祛瘀,消除痰瘀对经络的阻滞;左归丸合地黄饮子滋补肝肾,充养脑髓和筋骨。针灸选取头部及肢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推拿手法作用于肢体,可放松肌肉、解除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3]。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联合常规西医康复治疗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康复治疗,充分验证了中医药在高原地区脑出血后遗症康复中的有效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高原地区脑出血后遗症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运用中医药疗法,以达到最佳康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秀娟.康复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4,30(12):151-153.

[2]朱春苗.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4,30(01):190-192.

[3]金立.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7):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