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电力工程中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的故障诊断与效率提升实践

作者

陈东

身份证 32010619791004285X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太阳能以其清洁、可再生等优势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光伏电站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得到了广泛建设与应用。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中实现直流电到交流电转换并接入电网的关键设备,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然而,由于并网逆变器运行环境复杂、工作负荷多变,易出现各类故障,影响发电效率与系统稳定性。因此,开展并网逆变器的故障诊断与效率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工作原理

光伏电站中的并网逆变器主要功能是将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接入标准的交流电。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力电子技术,通过功率开关器件(如 IGBT)的高频通断控制,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一般而言,并网逆变器先对输入的直流电进行直流升压,以满足后续逆变需求;接着,利用脉宽调制(PWM)技术生成特定频率和相位的交流电,再经过滤波电路滤除谐波,使输出的交流电满足电网对电压、频率、相位等参数的要求,最终实现与电网的安全稳定连接。

三、并网逆变器常见故障诊断方法

3.1 基于电气参数监测的诊断方法

实时监测并网逆变器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等电气参数,与标准参数对比分析判断故障。如输出电压异常或输入电流过大,可能对应不同部件问题。利用智能电表等设备采集参数,通过软件监测与判断。

3.2 基于温度监测的诊断方法

并网逆变器运行中,关键部件故障会致温度异常升高。在关键部件装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变化诊断故障,如 IGBT 模块温度异常可能有散热等问题。可用红外热成像仪扫描辅助诊断。

3.3 基于故障代码的诊断方法

多数并网逆变器有自诊断功能,检测到故障输出代码。维修人员查技术手册,据代码定位故障类型与部位。该方法简单直接,但依赖代码解读与手册支持。

3.4 基于智能算法的诊断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此方法用于并网逆变器领域。收集分析逆变器历史数据,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诊断模型。模型学习正常与故障数据特征,输入实时数据可判断故障状态与类型,提高诊断准确性与及时性。

四、并网逆变器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4.1 功率模块故障

功率模块是核心部件,长期在高电压、大电流环境易故障。原因包括过流(如负载短路等)、过压(如雷击等)、散热不良(如风扇损坏等),会使逆变器输出异常。

4.2 控制电路故障

控制电路负责逆变器运行控制。故障原因有元件老化、焊接不良、电磁干扰等,会影响控制信号,使逆变器运行异常。

4.3 直流侧故障

直流侧故障主要有光伏电池板组串故障、直流线缆故障。光伏电池板组串故障因电池板老化、损坏、遮挡等,使部分电池板输出功率降低或无输出,影响组串发电能力;直流线缆故障常见于接头松动、氧化、绝缘破损等,导致直流侧电阻增大、电能损耗增加,严重时引发直流拉弧,存在安全隐患。

4.4 交流侧故障

交流侧故障主要是与电网连接部分的问题,如电网电压异常、频率波动、相位不一致等。电网电压异常由电网自身故障、用电负荷突变等引起,逆变器检测到电压超出允许范围会启动保护机制停止工作;频率波动和相位不一致会使逆变器与电网无法正常同步,影响电能稳定传输与并网。

五、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效率提升策略

5.1 优化逆变器选型与配置

根据光伏电站的实际装机容量、光照条件、电网接入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逆变器的类型与容量。在选型过程中,优先选用转换效率高、可靠性强的逆变器产品。同时,科学配置逆变器的数量与布局,确保光伏电池板组串与逆变器的匹配度最佳,以充分发挥逆变器的性能优势,提高整个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例如,对于大型光伏电站,可采用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相结合的混合配置方式,根据不同区域的光照特性与地形条件,灵活选择合适的逆变器类型,实现发电效率的最大化。

5.2 加强日常维护与巡检

建立完善的并网逆变器日常维护与巡检制度,定期对逆变器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维护内容包括清洁逆变器外壳与内部散热器,防止灰尘积聚影响散热效果;检查各连接线缆是否松动、老化,及时进行紧固与更换;测试逆变器的电气参数,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运行;对逆变器的保护功能进行定期校验,保证在故障发生时能及时准确动作。通过加强日常维护与巡检,可有效预防故障发生,延长逆变器使用寿命,提高发电效率。

5.3 采用智能运维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系统。通过在逆变器及相关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与分析。智能运维系统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逆变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提前预测潜在故障,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指导运维人员进行针对性维护。同时,利用智能算法对逆变器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自动优化逆变器的工作模式,提高转换效率。例如,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分析发现某时段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偏低,系统可自动调整 PWM 控制参数,优化逆变器的工作状态,提升发电效率。

5.4 改善运行环境

为并网逆变器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有助于提高其运行效率与可靠性。在逆变器安装选址时,应选择通风良好、干燥、无强电磁干扰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与雨水侵蚀。对于户外安装的逆变器,可设置遮阳罩、防雨棚等防护设施。同时,加强对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的监测与调控,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可通过安装空调、加强通风等方式降低温度;当环境湿度过大时,可采用除湿设备进行除湿处理。良好的运行环境能有效减少逆变器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故障发生概率,保障其稳定高效运行。

六、结论

在新能源电力工程中,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的稳定运行与高效工作对于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促进新能源电力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及时准确地识别并处理逆变器常见故障,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效率提升策略,优化逆变器选型与配置、加强日常维护巡检、采用智能运维技术、改善运行环境等,能够显著提高并网逆变器的性能与可靠性,为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新能源电力工程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新的技术与方法,进一步提升并网逆变器的故障诊断精度与效率提升效果,以适应新能源电力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路路,黄斌,颜红.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新能源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策略[J].电气时代,2025,(03):112-115.

[2]吉艾德. 新能源在城市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推广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6):10-12.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26004.

[3]黄银亮. 新能源发电技术与电力工程的融合发展研究[J].张江科技评论,2024,(0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