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
金怡慧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英语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增进文化理解和文明互鉴。大单元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文化意识培养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框架。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文化教学碎片化、表层化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的教学实践,探索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系统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策略,通过主题统整、情境创设、体验活动等方式,将文化学习融入语言技能发展全过程,帮助学生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一、基于主题统整的文化内容重构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文化资源的主题关联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各单元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单元内各板块的文化内涵,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五年级下册Unit 7"Chinese festivals"为例,Story time 介绍春节和端午节,Culture time 补充重阳节内容,Cartoon time 通过故事情境展现节日习俗,各板块从不同角度呈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将零散的文化知识点整合成"节日起源—习俗活动—文化内涵—当代传承"的主题链,引导学生系统理解中国节日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核。主题统整不仅停留在单元内部,还延伸到跨单元、跨年级的纵向联系,四年级学习的西方节日与五年级的中国节日形成对比,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使教材从语言学习工具转变为文化理解的窗口,主题关联的建立让文化学习更具系统性和深度。
(二)构建跨学科融合的文化学习框架
文化意识培养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能够丰富文化学习的维度。美术课上学生创作节日主题绘画,用色彩和图案表达对文化符号的理解;音乐课学唱英文版的《茉莉花》,在旋律中感受中西文化的交融;信息技术课制作节日电子贺卡,现代技术传递传统祝福。跨学科项目式学习"My Favorite Festival"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从历史演变、地理分布、艺术表现等角度全方位呈现节日文化。语文课的古诗词学习为英语课的文化表达提供素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通过英语向国际友人传递。
二、通过情境浸润的文化体验深化策略
(一)创设真实交际的文化体验情境
真实的语言环境是文化意识形成的重要土壤,课堂需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文化交际情境。"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活动把教室布置成各国美食展台,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美食推介员,用英语介绍饮食文化特色和餐桌礼仪。角色扮演"At the British Museum"模拟参观大英博物馆的场景,学生既是游客又是讲解员,在互动中了解中西方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视频连线活动与英国姊妹学校的学生实时交流,真实的跨文化对话让学生体验时差、问候方式、话题选择等文化差异。教师设计的"Culture Detective"任务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超市里的进口商品标签、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都成为文化探究的素材。
(二)营造多元互动的文化对话空间
文化理解需要在对话中深化,多元互动的课堂环境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Culture Sharing Circle"每周举行一次,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文化趣事,从筷子和刀叉的使用到东西方龙的形象差异,话题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组合作完成"Culture Comparison Chart",对比中英两国的校园生活、家庭观念、节日庆祝方式,在讨论中发现共性与差异。辩论活动"Traditionavs Modern"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该不该过洋节"的话题激发了热烈讨论。家长志愿者中有海外生活经历的分享亲身经历,真实的跨文化故事比课本更有说服力。线上论坛建立"Culture Corner",学生上传文化观察日记、创作文化主题漫画,同伴评论和教师点评形成良性互动。
多元对话打破了教师独白的传统模式,每个学生都是文化学习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思想碰撞中文化意识逐渐觉醒。
三、依托活动体验与评价反思的文化内化策略
(一)设计进阶式的文化实践活动体系
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系列化、进阶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深化。低年级开展"Culture Symbol Hunt"活动,学生寻找身边的文化符号并用简单词汇描述;中年级组织"Mini Culture Fair",各班级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学生在准备和展示中深入了解目标文化;高年级实施"Culture Ambassador"项目,学生担任文化大使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在输出中强化文化自信。季节性文化活动贯穿全年,春季"Poetry and Spring"诗歌朗诵会上中英文诗歌交相辉映,秋季"Harvest Celebrations"对比中国中秋节和西方感恩节,冬季"Christmas vs Spring Festival"探讨节日商业化现象。研学活动走进苏州园林,学生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园林文化,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线上"Culture Exchange Platform"与国外小学开展持续互动,书信往来、视频交流、作品互换让文化学习延伸到课外。进阶式活动体系照顾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螺旋上升的设计使文化意识培养更加系统和深入。
(二)建立多维度的文化学习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保障,多维评价关注学生文化学习的全过程。"Culture Learning Portfolio"记录学生的文化学习历程,收集文化观察记录、创意作品、反思日记等多样化成果,可视化的成长轨迹激励持续学习。表现性评价通过"Culture Show"展示活动进行,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表达能力在真实任务中得到检验,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准确性、表达流畅性、文化敏感性等维度。同伴互评采用"Two Stars and One Wish"的方式,肯定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过程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机会。教师观察记录表关注学生在文化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变化,从"不感兴趣"到"主动探究"的转变是最有价值的评价指标。家长参与评价通过"Home CultureTask"实现,亲子共同完成文化探究任务,家庭成为文化学习的延伸场域。数字化评价工具记录学生参与线上文化活动的数据,点击率、互动频次、作品质量等指标综合反映学习投入度。多维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评价维度中获得成就感。
结语
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为文化意识培养提供了系统化的实施框架,主题统整、情境浸润、活动体验、评价反思的策略体系在实践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发现,文化意识培养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课程整合能力,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未来的实践将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加强与国际学校的实质性合作,开发本土文化资源的英语表达课程,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具备国际理解能力。文化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阶段奠定坚实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全球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理解世界声音。
参考文献
[1] 张莉,王蔷.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4): 98-104.
[2] 陈则航,程晓堂.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2,45(08): 1-6.
[3] 刘道义.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3,55(02): 238-245.
[4] 王艳玲,李静.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课程,2024,20(05): 42-48.
[5] 周晓燕. 文化回应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22,51(11): 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