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探索
周文凯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253034
一、引言
德州市作为山东省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总量达 249.6 万人(德州市统计局,2025)。在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基于第十三届“调研德州”课题数据,结合宁津县剪纸工坊、陵城区焊工培训等典型案例,探索培训体系与就业质量协同提升的创新路径。
二、德州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与矛盾
(一)培训资源的结构性失衡
2024 年德州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项目153 个,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超1.2 亿元,但存在显著矛盾:
1.工种需求错配:传统建筑、家政培训占比达 68% ,而智能制造、直播电商等新兴领域培训仅占 15% (德州市人社局,2025)。
2.培训质量短板:政策执行中“重数量轻质量”倾向明显,技能证书获取率仅 52.3%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案例:宁津县剪纸工坊因缺乏电商运营培训,产品线上转化率不足10% ,凸显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的脱节。
(二)劳动力异质性特征
基于 20 万返乡创业群体数据分析(见表 1):

数据来源:德州市返乡创业数据库(2025)
研究发现:初中及以下学历群体占比 63.5% ,其数字化技能接受度比高中及以上群体低 41 个百分点 (p⟨0.01) ,年龄每增加 10 岁,职业转型障碍概率上升 27% 。
三、就业市场动态与区域协同机制
(一)行业需求分化加剧
先进制造、康养护理领域技能缺口年均扩大 15% ,其中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缺口达 2,300 人。
传统建筑行业岗位供给过剩率达 34.5% ,与高附加值产业“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德州产业人才白皮书》,2025)。
(二)政策协同创新实践
德城区构建“政府搭台 + 企业主导 + 社会组织补充”模式成效显著:华源纺织自主评价平台:实现“培训-认证-上岗”一体化,员工薪资
增幅达 28%
“绿色低碳培训”精品项目:联合 12 家企业开发风电运维课程,结业学员就业率 100% 。
四、培训与就业质量提升的系统路径
(一)构建精准化培训范式
动态匹配系统:依托“薪百灵”平台大数据,建立岗位需求技能图谱(见图 1)。

分层培训策略:青年群体:推行“新型学徒制”(如格瑞德集团校企合作)大龄群体:“公益岗兜底 + 康养技能强化”模式
(二)创新就业质量评估体系
提出四维评估框架:
(其中: Sk= 技能提升度, Jm= 岗位匹配度, Ig= 收入增长率, Rp= 权益
保障率)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绿色:薪资增幅 ⩾20% 且社保全覆盖红色:就业稳定性<6 个月(三)区块链赋能长效追踪在禹城市试点建立劳动力区块链数据库,实现:培训记录不可篡改;
就业轨迹全程追溯;;社保缴纳实时监控。试点区域职业伤害保障覆盖率从 67% 提升至 89% 。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建立“分类-递进-补偿”决策树模型,破解了异质性群体培训资源竞争难题。实践表明:政企社协同机制使培训就业转化率提升至85.7% ;大数据精准推送降低资源错配率 41% ;四维评估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量化依据。
建议:立法推动《农村劳动力培训协同条例》制定;扩大“企业培训抵税”政策覆盖面;建立黄河流域农村劳动力培训联盟。
未来需深化全生命周期数据追踪研究,助力“技能德州”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
参考文献:
[1]杨智.新质生产力驱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J].终身教育研究,2025,36(03):61-66.
[2]杨智.新质生产力驱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J].终身教育研究,2025,36(03):61-66.
[3]黄金,黄胜男,赵园园.高职院校助力农村劳动力培训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09):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