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学一体化视域下数字经济中电商专业产教协同机制的耦合重构

作者

吴环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一、研究背景

随着 5G、AI、元宇宙等技术与电商产业的深度融合,传统电商岗位正朝着“技术赋能+场景创新”方向全面升级。《2024 年中国电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当前电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呈现三大变化趋势:

(一)技术应用层面: 85% 的企业要求掌握 AI 选品系统、短视频生成工具等智能工具操作技能,而传统的店铺装修、基础客服等技能需求占比已降至 32% ;

(二)跨境运营层面:在 RCEP 框架下,跨境电商岗位需具备多平台运营(亚马逊、Shopee、Temu)、国际物流合规管理等能力,相关技能在招聘要求中的出现频率同比增长 120% ;

(三)场景创新层面:直播电商、私域流量运营等新业态岗位要求具备用户画像构建、元宇宙营销场景设计等能力。某头部 MCN 机构调研数据显示,掌握虚拟直播场景搭建技术的候选人薪资溢价达 40% 。

然而,技工院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与上述需求之间存在明显断层。全国技工院校电商专业调研数据显示,仅 28% 的院校开设跨境电商实战课程, 19% 的院校具备元宇宙营销实训条件,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电商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二、现实困境

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电商专业在推进工学一体化改革进程中,仍面临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与协同机制的三重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课程体系与数字经济需求的代际断层

学校电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技术滞后性”,传统理论教学与电商新业态需求之间存在显著代际鸿沟。2024 年专业调研数据显示, 85% 的核心课程仍采用《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等传统教材,而TikTok 跨境直播运营、AI 智能选品系统应用等新技术课程覆盖率不足 22% 。在 2024 级培养方案中,区块链溯源技术、元宇宙营销场景设计等前沿课程仅占总课时的 15% ,但同期企业调研显示,这些技能在跨境电商岗位的需求出现频率已达 68‰ 。这种内容脱节导致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平均匹配度低于 40% ,形成“培养内容落后于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二)实践教学与数字商业场景的显著落差

课程体系的滞后性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显现。校内实训基地评估报告显示, 67% 的实训课程依赖“电商沙盘”等虚拟仿真平台,仅有 18% 的课时能提供直播带货、独立站运营等真实项目体验。某合作跨境电商企业反馈,该校实习生在学校掌握的虚拟店铺运营技能,与亚马逊真实店铺的广告投放优化、跨境物流异常处理等实操需求的匹配度不足35%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 83% 的实训项目停留在单一岗位训练(如客服咨询),缺乏多岗位协同的全流程实战,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电商运营思维体系,使得实践教学难以真正对接数字商业场景。

(三)校企协同机制的数字化转型障碍

实践教学的薄弱本质上源于校企协同的制度性缺陷,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表现为“三难”困境:一是需求对接难:企业数字化岗位技能需求(如AI 工具应用)与院校传统教学内容难以匹配, 72% 的合作企业仅能提供 3-5 天的认知实习,无法参与课程深度开发;二是利益协调难:企业更关注短期数字化项目用工效益(如大促直播),院校则侧重长期人才培养,双方在数字资源投入与成果共享机制上难以达成共识;三是评价统一难:企业以数字化项目绩效(如 GMV 增长、流量转化)为核心导向,院校以传统课程学分作为评价基础,缺乏数字化育人成效的统一衡量标准。

三、解决对策

针对学院电商专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面临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与校企协同机制三重结构性矛盾,结合数字经济特性与工学一体化要求,从三大维度提出可落地的实施方案:

(一)构建动态适配的数字化课程体系

(1)建立数字技能需求响应机制

1.组建数字化课程改革委员会

成立由院校电商专业带头人、阿里巴巴数字生态技术专家及省电商协会顾问构成的专项委员会,实行“季度产业调研+半年课程迭代”机制。新增《TikTok 跨境数字直播》《AI 智能选品与供应链优化》等课程,使数字技术类课程占比提升至 30% ,淘汰滞后课程。

2.打造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库

联合合作企业开发“数字电商新业态资源包”,主要包含:短视频智能剪辑、元宇宙直播场景搭建、数字用户画像分析等 10 个技能单元;配套企业级数字案例库(如某服饰品牌抖音直播间 30 天GMV 破千万的流量策略)、数字工单系统(对接企业 ERP)。

(二)搭建全场景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

(1)建设“数字商业生态”实训基地

打造两大实训中心:一是跨境数字电商实训中心,引入亚马逊、Shopee、Temu 三大平台真实店铺权限,配置Jungle Scout、Helium 10 等企业级选品工具,学生分组运营特色产品(如义乌小商品)。二是元宇宙直播实训中心,建设1 个绿幕数字直播间,配备动作捕捉设备与虚拟数字人系统,承接相关企业抖音、快手直播项目。

(2)推行“数字项目链”教学模式

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全周期数字实战”,以双 11 大促为例,将学生分成数字策划组、虚拟直播组、跨境履约组。数字策划组使用企业版大数据分析工具制定选品策略;虚拟直播组运用数字人直播技术完成 24 小时不间断带货;跨境履约组通过数字供应链系统处理欧美订单,提高物流异常响应时效和客户满意度。企业按项目 GMV 的 5% 设立学生数字创新基金。

(三)创新数字化校企协同机制(1)共建“数字产业学院”

与合作企业共建“跨境数字电商产业学院”,采用“双主体投资 + 利润共享”模式。采用学生数字团队运营企业海外独立站,利润的 30% 作为企业回报, 20% 奖励学生, 50% 用于基地升级。 企业每年开设“数字店长班”,通过“6 个月校内数字课程 +6 个月企业项目实战”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即入职核心岗位。

(2)实施“数字双师”旋转门计划

1.企业数字导师驻校

邀请淘宝教育数字营销专家每周授课 8 课时,开发《数字电商流量裂变策略》等课程,带领学生完成 5 个以上企业真实数字项目。

2.教师数字挂职锻炼

专业教师每两年需在企业数字岗位(如拼多多类目运营、小红书投放专员)挂职 6个月,相关成果转化为课程模块。

3.联合数字教研攻关

校企共同开发《数字电商岗位技能标准》,将企业数字项目(如抖音本地生活服务运营)拆解为教学模块,形成“数字任务—课程—实训”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

本文通过对产教协同机制的耦合重构,既回应了工学一体化改革的政策要求,又解决了电商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通过系统化的需求分析与路径构建,有望为同类技工院校提供可复制的育人范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静波,吴琼.深化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无人机产业生态链——吉林龙航与华翰通航高级技工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践[J].职业,2025,(05):25-28.

[2]田浩,刘云鑫,秦一皓,等.人工智能与数字化驱动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四 川劳动保障,2025,(08):65-66.

[3]李红强,陈海娜,伍尚勤,等.技工院校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探索[J].职业,2025,(04):79-81.

基金项目: 2024 年度校级课题(项目编号:zsj081);

作者简介:吴环(1990),女,汉族,助教,经济学硕士,单位:,研究方向:跨境电商、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