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兰新月

在国企发展的过程中,为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既要强化自身经营能力,也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战略转型背景下,国企内部难免出现思想波动,企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凝聚员工的发展共识,同时结合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协同发展的方式,培育创新、实干、担当等特色企业精神,使企业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二者区别

要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就要先清晰地区分二者。可以从属性、核心任务、作用方式和话语体系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在属性上,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导向十分强烈,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载体。文化建设则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是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类企业中通用[1]。在核心任务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能够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使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员工价值观念,通过文化与规章引领和约束员工行为,促进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在作用方式上,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宣传教育、理论灌输、思想引导的方式。企业文化建设采用氛围营造、习惯培养、人文关怀的方式。在话语体系上,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运用政治术语。企业文化建设则采用管理学术语。

(二)内在统一

虽然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实践中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基础,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使企业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设,并且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使国有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避免企业员工偏离政治轨道。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为企业文化的构建提供内容要素。例如,“大庆精神”虽然是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但其核心为爱国主义、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等思想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成果。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激发员工工作动力,使员工在企业中产生归属感,在工作中产生自主意识,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且不断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通过员工思想的培养与建设,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活力。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通过文化理念的融入,能够使企业管理制度、工作环境、文体活动等更加丰富多彩,并将其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使沉闷空洞的理论教育变得更加灵活生动,深化员工对政治文件、精神、政策的感知[2]。企业文化更加贴近员工,具有柔性化的特点,容易被不同年龄段、岗位、部门的员工接受。通过文化建设,能够打破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性,实现工作内容的全面渗透。此外,企业文化也是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企业如果具有积极健全的文化氛围,则说明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路径

(一)优化顶层设计,统一价值观念

国有企业要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就要从顶层设计入手。首先,在理念上要达成共识,统一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充分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基石,也是确保企业正确政治方向与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文化建设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形式与载体。基于对二者关系的理解,企业领导层将二者的建设与发展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具体的协同目标,然后制定协同方案。在实际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系统谋划的基本原则,确保协同发展始终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企业革新服务,在建设中始终尊重员工主体地位,了解员工诉求并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引导员工继承优良传统,并且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发展,从日常管理和战略规划两方面着手,实现二者的同步部署与落实。在目标设定上,将构建价值方向相同、工作步调一致、资源共享和考核一体的协同发展机制作为核心目标,从价值体系、工作载体、制度机制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与深度融合。

(二)建设协同机制,实现工作同步

在做好顶层设计后,为保障工作落实执行,必须构建相应的协同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会议制度。由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共同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构建党政同责的工作模式。根据工作需求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主要参与部门包括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部以及各个业务部门,各个部门在会议上讨论工作策划、部署等相关内容[3]。与此同时,在发展内容上也要相互协同。共同塑造核心价值观念,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命担当都融入到企业价值观体系中,可以采用故事化的融入方式,便于员工理解和共情。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支撑机制,主要提供资源保障,通过设立专项经费的方式,确保二者协同发展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样实际工作中才能够确保场地充足、设备先进、工具完善,进而满足各项工作需求。在支撑机制方面,主要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二者的协同发展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强化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具体可以在评优评先、奖金激励等方面应用,发挥该机制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三)创新工作载体,促进资源共享

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构建载体共建平台,实现教育、互动、宣传等载体方面的相互协同。在教育方面,将政治理论学习融入企业文化培训活动,在员工入职阶段,开展入职培训活动,将企业历史沿革、文化理念、红色基因等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深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且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打下基础;在活动方面,主要开展“党建纪念日”、“企业文化节”等主题活动,通过讲故事、评先进、办大赛等方式渗透企业文化,并且充分展现企业活动的政治性,潜移默化地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养;在宣传方面,主要通过网站、杂志、宣传栏、媒体账号等载体进行宣传,根据二者协同发展需求,创建联动专栏、主题专栏等模块,使宣传更加全面和深入。此外,二者的协同发展要在企业管理全流程中渗透。一方面,在企业技术创新、日常生产、质量管控等环节创建党员先锋岗位并组织文化月活动,以此转化企业政治优势;另一方面,将信念教育结合员工领导力培训,使员工成为既掌握技术,又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企业成员。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二者的深入融合。企业先从顶层设计入手,然后通过机制建设消除二者之间的壁垒,再采用灵活的载体进行宣传教育,使员工思想认识不断提升,充分发挥这两项工作的价值与作用,进而促进国有企业长久发展,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艳鹰.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政工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J].中外企业文化,2025,(07):133-135.

[2]杨治,陈兴年,蔡祥,等. 党建引领与价值重塑:新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机制与实现路径[J].现代企业文化,2025,(11):13-15.

[3]李少勇,石雅琴. 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影响[J].现代企业文化,2024,(3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