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服务”模式在金融网点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健明

成都银行乐山分行 四川成都 614000

在新时代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社会治理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日益重视党建工作与业务的融合。“党建+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它实现了党的组织优势与金融服务功能的有效结合,成为提升基层金融网点治理效能、增强客户黏性、拓展服务触角的重要途径。该模式通过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使基层党组织在金融普惠、客户维系、风险防控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引领与服务创新的双轮驱动。目前,国内一些银行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机制,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精准对接—协同服务”的发展链条。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党建+服务”模式仍面临标准不统一、执行力不均衡以及客户认同感不强等现实困境。本文以典型金融网点的实践案例为基础,梳理“党建+服务”模式的内涵和演化路径,剖析其在金融网点落地实施中的优势与问题,并提出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党建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一、当前“党建+服务”模式的探索现状

(一)“党建+服务”模式在金融系统的初步形成

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金融机构普遍认识到党建不仅是组织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提升网点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途径。各类银行机构以党支部为单元,推动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党建+服务”模式逐渐从政策提倡转变为实践探索与应用。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及省市“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和“三个做优做强”的重要工作部署,某银行西区支行联合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局推出了“融汇高新”专项攻坚行动。本次行动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服务实体、金融助推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电子产业企业配备了专属金融产品,由税务专家提供税务痛难点解决思路,并开展金融服务进企业的一对一服务咨询。

(二)地方特色实践推动模式多样化发展

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各地金融网点根据当地区域文化、客户群体构成和发展重点方向,探索出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建+服务”实践路径。例如,某城市商业银行下属县域支行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相结合,打造“红色金融驿站”,为农户提供政策宣传、信贷咨询和普惠金融等综合服务。而城市社区的网点则通过设立“党群服务专区”,与街道社区联合开展便民服务和公益活动,形成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强大合力。这些丰富多样的路径表明,“党建+服务”模式在基层金融网点的落地已有一定实践基础和发展潜力。

二、“党建+服务”模式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党建与服务融合深度不足,形式化倾向突出

尽管多数金融网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服务工作的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党建活动仅停留在标语口号和制度层面,未能切实转化为推动服务创新和提升客户体验的内在动力。一些网点将“党建+服务”视为政治任务,侧重于开展组织生活、党员学习等规定动作,却忽视了服务功能的拓展和优化,导致党建内容与服务对象、服务需求脱节,影响了模式的生命力和实际效果。

(二)机制支撑不健全,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

在“党建+服务”模式向基层金融网点推广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可复制的操作规范。多数实践依赖个别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探索,出现标准不一致、经验难以推广的情况。部分网点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评体系,党员在服务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激发,红色服务品牌影响力不

足,客户对该模式的感知和认可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 + 服务”从点状试点向片区推广和系统集成的进程。

三、提升“党建+服务”融合效能的实践策略

(一)推动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引领与服务创新协同发

基层金融网点要克服党建与服务融合不深入的问题,需构建“嵌入式”党建机制,将党建元素融入业务流程和客户服务中。例如,通过“党建议事厅”“党员服务岗”等载体,将党的组织生活与客户诉求分析、产品优化建议、金融服务评估等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党建活动的业务化、服务化和常态化。此外,要加强对基层员工尤其是党员员工的系统培训,引导他们以党性修养提升服务意识,切实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使每位党员成为服务一线的骨干力量和红色标杆。

依托智慧金融技术,打造“党建+数字服务”新场景,借助党群服务 APP、党员积分管理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实时记录和展示党员服务轨迹及客户反馈评价,促进服务质量的量化、激励与监督。金融机构还可与地方政府、街道社区协同共建共享“红色金融资源库”,整合党建阵地与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党建引领与社会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提升服务精准度的同时增强党建工作的开放性和影响力。

(二)健全机制建设,提升示范带动与复制推广能力

针对机制支撑不完善、带动效果差的问题,金融机构需从制度设计入手,构建涵盖组织建设、人才激励和成效评估等多个维度的“党建+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包含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和党建创新实践等内容的综合考评体系,明确基层网点在党建与服务融合方面的工作标准和责任清单。探索建立“党员服务积分制”和“红旗网点”评比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评优晋升挂钩,激发员工的主动参与和持续改进积极性,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重视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示范网点的辐射引领作用。金融机构可通过组织观摩培训、案例分享和联盟共建等方式,推动优秀做法在系统内复制推广,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成效突出且可持续发展的“党建+服务”样板网点。鼓励网点将服务重心向基层延伸,通过创新设立流动党员服务车、移动金融服务点等形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使党建工作真正融入千家万户,落地生根并取得实效。

四、结语

“党建+服务”模式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拓展,为金融网点注入了更多政治活力和服务动力。要实现其真正融合和长效发展,需在制度机制、资源配置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持续努力,促进党组织建设与客户服务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金融网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党建工作从“软实力”变为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硬支撑”。未来,该模式仍需在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中不断优化升级,为金融系统党建工作提供更坚实的应用范式。

参考文献:

[1]魏占英,杨晓莉. 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 党建引领采购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党建与石油化工中下游板块采购供应链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 [J]. 国企, 2024, (S1): 54-55.

[2]李岩. 深化党建业务融合 推动卫健事业发展[N]. 商丘日报, 2024-11-14 (002).

[3]曾知,余颖飞. “党建+业务”全维度嵌入实现深度融合 [J]. 大众用电, 2024, 39 (05): 6

[4]王婧,李少松,王祚. 国有企业“党建+”模式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探析 [J]. 水文化, 2024, (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