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电站一线巡检人员防触电安全操作流程优化研究

作者

章志恒

湖北能源集团溇水水电有限公司芭蕉河电厂 湖北恩施 445800

1 引言

水电站作为电力生产的重要设施,其平稳运作对社会生产秩序及民众日常生活具有直接影响,担任设备隐患的及时识别与设备正常运行维护的角色,在实施巡查阶段,鉴于设备数量庞大及作业环境复杂,他们时刻面临触电风险的高概率,规范化巡检人员防触电作业程序,是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巡检效率的必然要求。

2 水电站一线巡检人员防触电安全操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操作流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在部分水电企业的巡检流程制定上存在盲点,未对巡检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巡检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巡检结束后的记录和反馈程序设定具体准则,一些巡检人员在出发前未对携带的检测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可能导致巡检过程中工具故障引发的触电风险升高,检查实施阶段,部分人员在执行巡检任务时未依循预定路线及检查步骤,可能疏漏关键设备或区域,未能迅速识别潜在的触电风险隐患。

2.2 安全培训不足

安全培训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培训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案例分析与模拟实操未能与实操环节形成良好互动,导致巡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突发触电情况时,无法迅速、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培训时间表的设定有欠周全,以不干扰生产进度为目的,精简培训时间分配,导致巡检人员对培训内容掌握不彻底,安全技能与意识培养成效未显。

2.3 防护装备管理不善

防护用品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普遍,某些水电站采取成本降低路径,所采购的绝缘防护装备不符合国家既定质量标准,防护效果欠佳,装备维护及更新的实施未能符合既定时间要求,防护装备在应用中显现出磨损及老化的迹象,尚未及时得到修补与替换,维持作业的巡检人员,极大地加剧了触电的风险等级。

2.4 设备状态监测手段落后

众多水电站依赖人工方式进行电气设备状况的检查,未能采用先进的在线监控手段,人工检查在操作者主观性的影响下表现出较明显的局限性,且巡检周期相对较长,难以迅速洞察运行设备初期的故障苗头,诸如绝缘效能的降低现象,可能埋下了触电事故的隐患种子。

3 水电站一线巡检人员防触电安全操作流程优化措施

3.1 完善安全操作流程

制定全面的巡检前期筹备流程,对检测设备实施全面的审查与核实,保证检测设备的性能达标;核实防护装备的完整无瑕,核实绝缘手套是否出现破损及绝缘鞋的漏电风险等级,明确检查路线与作业规范,要求巡检人员按照规定的路线依次对各个设备进行检查,实施电气设备检测活动,切实依循操作程序,如先停电、验电,确认无电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实施设备巡检结果记录及反馈的规范化管理,巡检人员应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迅速汇报相关数据给相关上级,以保证设备得到及时维护与修缮。

3.2 加强安全培训

扩充教育模块,在探讨电气安全基础理论及操作标准之际,采纳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回顾先前的触电事故案例,让巡检人员充分认识到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性及其后果,举办模拟应急演练,以触电事故为背景进行模拟,让巡检人员直接体验紧急情境中的救治与应对行动,提升操作实战水平。策略性安排培训时段,构建年度培训时间矩阵,按季度均匀分配培训时段,缓解由集中培训引起的过重学习压力现象,培训周期告一段落,实施精细的审核流程,评定内容包含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两项,只有考核合格的巡检人员才能继续从事巡检工作。

4 优化措施的实施与评估

4.1 实施计划

构建专门工作小组,实施优化措施的实际操作环节,小组成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巡检人员代表,精确化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及任务分派,编制周详的实施进度表,将优化方案具体化为具体实施动作,为各项任务的完成设定时间点,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改进措施,第一周完成流程初稿的制定,第二周实施流程修订讨论工作,第三周流程正式对外公布并开始全面执行阶段,在操作实施阶段,提升沟通与团队协作的紧密配合,及时应对所显现的困境,保障各项优化策略的平稳过渡。

4.2 评估指标与方法

制定一套规范周密的评价体系,涵盖触电事故发生频率、安全教育培训成效评估、防护装备合格程度及设备故障率等维度,检视优化实施前后指标的改变,评估优化措施实施后的实际成效,实施多元评估路径,定期性地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进行深入挖掘,全面掌握各项指标的实际运行数据;实施一线巡检人员的调研访谈,调研一线巡检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成效的满意度及其改进看法,按周期实施安全状况的审查与评定工作,实施水电站整体安全状态的全面审核。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水电站安全管理及监测系统等途径,周期性地采集触电事故发生数据、安全培训效果评价、防护装备检测信息、设备故障维修日志等资料,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审查解析,构建趋势图及柱状图展示,直观揭示优化措施实施前后指标变化的实际对比,构建触电事故发生率变化趋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实施优化措施后,事故发生率呈现出下降模式;通过对比安全培训前后巡检人员的考核成绩,探讨培训效果是否明显提升。

表1 数据统计

在实施优化措施一年后,再次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得到以下结果

表2 优化措施

从上述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该水电站在采用优化措施后各项评估指标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说明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较好。

结论

通过对水电站一线巡检人员防触电安全操作流程的优化研究,提出了完善操作流程、加强安全培训、优化防护装备管理和引入先进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等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与评估方案。实际案例数据表明,这些优化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触电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培训效果,提高防护装备合格率和设备可靠性,确保水电站一线巡检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不断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不断地对防触电安全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安全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伟 , 王彪 , 朱金猛 , 王涛 , 杨军 . 输电线路防触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绿色环保建材 ,2021,(01):175-176.

[2] 杨富廷 . 矿山防触电措施 [J]. 安全与健康 ,2003,(19):44.

[3] 安记心 . 学规程讲安全防触电系列之二十四——高压线下违规操作群伤事故防不胜防 [J]. 农村电工 ,2001,(09):30.

[4] 安记心 . 学规程讲安全防触电系列之十七——施工不按规程操作后患无穷 [J]. 农村电工 ,2001,(01):20.

作者简介:章志恒(1992.12),男,土家族,湖北来凤人,湖北能源集团水水电有限公司芭蕉河电厂,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电站一线运行值班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