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就业指导功能发挥研究
吴梦书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省襄阳市 44100
引言: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需求多元化、环境复杂化的挑战,传统以“阶段性、单一化”为主的指导模式已难以满足毕业生需求。“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为重构就业指导体系提供了关键思路。辅导员作为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核心纽带,在就业指导中承担着思想引导、资源对接、心理疏导等重要职责,其功能发挥直接影响就业指导成效。然而,实践中辅导员就业指导常受协同机制缺失、指导内容碎片化等因素制约。基于此,本文从“三全育人”视域出发,探究辅导员就业指导功能的定位与优化路径,对完善高校就业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就业指导功能的核心定位
(一)全员协同中的“桥梁纽带”功能
“全员育人”要求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资源。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的一线执行者,需承担“桥梁纽带”功能:一方面,对接学校教务处、专业院系、招生就业处等内部部门,整合专业课教师的行业资源、就业部门的政策资源,形成校内就业指导合力;另一方面,联动企业HR、校友、家长等外部主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将社会就业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精准匹配。同时,辅导员需协调多方主体的指导方向,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指导冲突,确保全员参与形成“同向同行”的就业指导格局。
(二)全程覆盖中的“动态跟踪”功能
“全程育人”强调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而非集中于毕业季。辅导员需发挥“动态跟踪”功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设计差异化指导内容:在低年级阶段,侧重职业认知启蒙,通过生涯规划课程、行业分享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在中年级阶段,聚焦能力提升,结合专业学习为学生推荐实习实践资源,协助制定职业发展路径;在毕业阶段,强化求职服务,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指导、就业政策解读等精准服务。此外,辅导员需建立学生就业信息档案,动态跟踪学生就业进展,及时解决求职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实现就业指导“无断层”覆盖[1]。
(三)全方位赋能中的“综合支撑”功能
“全方位育人”要求就业指导兼顾学生思想、能力、心理等多维度需求,辅导员需发挥“综合支撑”功能:在思想层面,加强就业价值观引导,纠正“躺平”“唯薪资论”等错误认知,鼓励学生投身基层、重点领域就业;在能力层面,整合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指导等资源,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在心理层面,针对求职焦虑、挫折应对等问题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求职心态。同时,辅导员需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帮扶,确保就业指导“无死角”渗透。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就业指导功能发挥的现实梗阻与优化路径
(一)功能发挥的现实梗阻
尽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三全育人”视域下其功能发挥仍面临诸多制约:一是全员协同机制缺失,校内部门间存在“各自为政”现象,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不足,校外资源对接渠道狭窄,导致辅导员难以整合多方力量;二是全程指导衔接不足,低年级职业启蒙与高年级求职指导缺乏系统性设计,部分辅导员因工作繁忙忽视对学生就业过程的动态跟踪,导致指导存在“断档”;三是全方位赋能能力不足,部分辅导员缺乏行业知识、心理咨询技能等专业素养,指导内容多停留在政策传达、信息推送层面,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深层次需求 [2]。
(二)功能发挥的优化路径
一方面,学校需建立就业指导联动制度,明确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的职责分工,将就业指导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激发全员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辅导员需主动拓展校外资源,与企业、校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校企合作”“校友帮扶”平台,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开展就业讲座、经验分享,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就业观念,形成“学校 - 社会-家庭”三方协同的就业指导格局。
学校需制定“分阶段、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方案,辅导员需依据方案细化工作内容:低年级通过班会、主题活动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中年级组织实习实践、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毕业季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定期与学生沟通求职进展,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辅导员可利用信息化工具(如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就业档案,记录学生职业规划、求职动态、帮扶情况等信息,实现全程指导的精准化、可视化。学校需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培训,开设行业知识、心理咨询、政策解读等课程,组织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专题研修、企业调研等活动,提升其专业素养;辅导员需主动学习前沿就业政策、行业动态,加强与专业院系沟通,了解各专业就业趋势,确保指导内容的专业性、针对性[3]。
三、总结
“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就业指导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质量的关键。当前,辅导员需突破协同不足、衔接不畅、能力不足等现实梗阻,通过构建全员协同机制、完善全程指导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动态跟踪”“综合支撑”功能。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辅导员主动作为,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协同发力,唯有如此,才能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推动高校就业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吕晋 . 从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探析“三全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 [J]. 科教导刊 ( 中旬刊 ),2020,No.407(11):174-176.
[2] 张珍珍 , 王少博 . 基于“三全育人”视阈下辅导员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J]. 大陆桥视野 ,2021(10):106-107.
[3] 樊嘉宁 , 吴严 , 石千程等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0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