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普通国道项目四新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研究
蒋伋雨
甘肃交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十四五”时期,甘肃省步入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然而,根据中央相关文件要求及甘肃省化解地方债务实际,省级一般债券较为有限,导致全省普通国道项目建设资金较为短缺,极大地制约了普通国道项目的建设进度。在众多普通国道项目纷纷上马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高效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推动国道项目实现降本增效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普通国道;四新技术;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降本增效
引言
根据《甘肃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至2025年,甘肃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要达到85%,同时优化提升干线交通网功能,以普通国省道为主体,构建起运行效率高、服务能力强的普通干线网,推进普通国省道的提质升级。然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甘肃等部分重点省份应积极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导致省级一般债券较为有限,普通国道项目建设资金较为短缺,极大地制约了普通国道项目的建设进度。
1 四新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在交通项目建设进程中,结合地域特点、地质条件、车辆荷载情况及运营公路现状,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四新技术,开展科技创新研发,成功攻克了建设过程中的众多技术难题。部分地方企业结合各建设项目实际,收集、整理形成了《四新技术及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四新技术、科技创新成果在公路建设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以设备促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提品质”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1.1 路基工程
在甘肃地区普通国道项目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等。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过程中,普通国道项目路基改良常见手段为石灰土换填、水泥土换填等方式。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施工质量,各建设项目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石灰快速检测技术、EVD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技术等新技术,提高施工现场生产效率,确保黄土路基工程实体质量。
1.2 路面工程
甘肃普通国道项目路面结构层一般采用双面层+双基层结构。针对路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部分项目通过运用边部夯实机解决了水稳层边部压实薄弱环节的质量问题;通过对摊铺设备进行防离析改造有效避免水稳混合料从拌和、摊铺、碾压过程中产生离析;应用数字化自动摊铺设备,提升了面层施工质量及效率;通过固废基胶凝材料、钢渣沥青混合料、泡沫沥青等在路面结构层中的应用,消纳固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更加融合协调。
1.3 桥梁工程
在桥梁设计阶段,通过BIM+GIS技术应用,对桥梁方案进行比选,积极推广应用波形钢腹板箱梁、UHPC轻工字梁等新型结构,解决了传统结构桥梁质量通病;在桥梁施工阶段,普通国道项目钢筋加工全部实现工厂化集中作业,同时引进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钢筋笼预拼接技术等先进工艺,不仅有效提高钢筋加工效率,还提升了钢筋加工质量;箱梁预制过程中,通过剪力筋定位小车、钢筋绑扎台座、整体抽拉式内膜、自行式液压模板、大循环智能压浆设备、预应力钢绞线梳线平台、智能喷淋养生系统等四新技术应用,提升了箱梁预制质量。
1.4 隧道工程
普通国道项目隧道工程施工中,通过应用智能检测设备进行隧道工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质量检测等,为隧道的设计、施工等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应用“四机一模五台车”(四机:水平多功能钻机、双臂液压凿岩机、大型湿喷机、滑模摊铺机;一模:仰拱曲面模板;五台车: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二衬钢筋定位及防水板披挂台车、自行式二衬液压模板台车、二衬养生台车、整体式电缆沟台车),减少了隧道施工作业人员,提高了隧道的施工效率,大量采用湿喷工艺,降低了安全、职业健康等风险。
1.5 交安工程
针对普通国道项目特点,在交安工程中,热塑性反光标线、高性能反光材料、防腐耐磨材料及环保型材料得到了大量推广,提高了普通国道交安设施使用寿命;同时,自动化标线施工设备、智能检测设备的应用提升了交安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6 房建工程
普通国道房建工程主要为服务区、隧道管理站等服务设施,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应用BIM碰撞检测技术、混凝土道面激光平整工艺、落地式外脚手架钢板防护网、保温装饰一体板等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房建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和效益。
2 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推广应用的难点及成因
2.1 技术风险与不确定性
部分四新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行业内的接受程度。由于传统施工工艺、材料等已经有一定的应用基础,部分新技术需要时间被行业从业人员接受和认可。这涉及到对新技术的性能、效果、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和验证,以及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这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各项目在采用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时存在顾虑,担心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增加项目成本,极大制约了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推广应用。
2.2 研发与应用的脱节
部分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往往与实际工程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对施工现场条件、成本限制、施工周期等实际因素的充分考虑,导致科技研发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困难。同时,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与科研机构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无法及时反馈实际问题和需求,影响了技术的改进和推广。
2.3 市场机制不完善
目前,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对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应用的激励机制仍不够完善。虽然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创新,但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对采用新技术的明确奖励政策和成本补偿机制,这使得各项目在考虑采用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时,往往只关注短期的成本和风险,而忽视了长期的效益和行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往往在研发和初期推广阶段成本较高。特别是在甘肃省化债背景下,项目建设资金极为有限,如何平衡新旧技术的成本效益,成为推广新技术的难点之一。
2.4 缺乏标准与规范
部分科技创新成果尚未形成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这使得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依据,容易引发争议和不确定性。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对四新技术及科研成果的理解和应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其大规模推广。
3 推进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应用的建议
3.1 加强前期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普通国道项目在引入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前,应组织对应用前景、应用效果等进行详细调研,充分评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同时,选取项目部分路段作为试点,对新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全面推广的风险。
3.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及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各建设项目及相关企业积极投入四新技术及科创成果的研发和应用,对取得显著成效的项目及单位给予奖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适时组织开展四新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观摩、交流,推动国道项目四新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落地生根。
4 结语
普通国道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与效率至关重要。各级从业单位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促进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不断研发、应用适应普通国道建设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科创成果,推动普通国道项目四新技术及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甘肃普通国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交通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十四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M].甘肃:甘肃省交通运输厅,2021.
[2] 薛巍敏.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甘肃“答卷”[N].甘肃经济日报,2021-12-28(4).
[3] 苏海琴.甘肃交通“十四五”:建成东连西出南耕北拓的综合运输通道[N].甘肃经济日报,2021-9-28(4).
[4] 曹新叶,席欧,李福杰,等.广西北部湾沿海高速绿色公路建设“四新技术”应用研究[J].公路2023,68(05):223-229.
[5] 胡丰玲.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四新技术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