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李翠
乌拉特前旗第七小学 014400
在社会快速发展与学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工作者亟需探索科学有效的干预路径,助力学生筑牢心理健康防线,自我认知效能理论的引入为教育实践开辟了新方向,这一理论的实践应用,不仅为破解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注入了新动能。
一、双刃剑:自我认知效能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探究
(一)自尊自信的正负催化剂
自我认知效能作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其自尊与自信的塑造具有显著的双向作用。从积极层面来看,当学生建立起合理的自我效能感时,这种对自身能力的正向认知如同强劲的引擎,驱动他们主动探索知识边界、挖掘个人潜能。然而,过度膨胀的自信容易使学生陷入认知误区,对自身能力产生不切实际的高估,从而轻视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还可能引发自我怀疑与焦虑情绪[1]。
(二)人际关系的正负黏合剂
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自我认知效能如同隐形的指挥棒,深刻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模式与情绪状态。当个体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其内心构建起的强大自信与自尊,成为应对人际挑战的坚实盾牌。反之,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则容易陷入人际互动的困境 , 往往因缺乏自信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与焦虑情绪。
(三)情绪健康的正负缓冲剂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效能如同守护情绪健康的坚固堡垒,深刻影响着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心理状态与行为选择。当学习任务难度攀升或生活挑战接踵而至时,具备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将困难视为证明自身能力的契机,这类学生依然能凭借“我可以攻克难题”的信念,以有条不紊的行动化解压力。相反,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可能因此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负面情绪如潮水般蔓延,长期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持续性伤害。
二、利用自我认知效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探究
(一)“个人经验”:提升效能,促进发展
在学生自我认知效能感的培育体系中,引导学生探索个人潜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这些基于真实情境的“个人经验”积累,如同星星之火,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之路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首先,引导学生回溯成长历程,记录曾经在学业竞赛中突破自我、收获认可、赢得掌声等高光时刻,从具象的成功场景中直观感知自身优势与潜能,进而强化“我有能力达成目标”的自我认知,为应对新挑战注入心理动力。在回溯过程中,教师需着重引导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帮助其认识到真正的成长并非一路坦途,而是交织着无数次挫折与失败的螺旋式发展历程,真正培育出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与稳定的高自我效能感。
其次,通过构建涵盖学习、技能、社交等多维度的目标体系,可以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发现自身价值,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当最终达成目标时,强烈的成就感会极大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通过努力能够实现预期结果”,相信自己具备应对各类挑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替代经验”:寻找榜样,带动发展
榜样的力量属于一种“替代经验”,如同暗夜中的灯塔,能为学生照亮成长之路,有效提升其自我效能感。首先,在众多榜样类型中,同龄人榜样因相似的年龄与经历,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目睹身边同学在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在校园活动中大放异彩,这种近距离的成功范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更愿意借鉴同龄人高效的学习方法与积极的心态,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我效能。其次,长辈榜样则以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坚韧,为学生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通过聆听父母在职场中如何克服行业变革的挑战,或是祖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求学的故事,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努力与坚持的价值。再次,聚焦特定领域的榜样,更能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成长指引,无论是体育界运动员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还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无数次的实验探索,这些榜样的成功轨迹都清晰展现了领域发展的规律与突破路径。学生通过研究榜样的成长细节,既能明确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知识短板与技能差距,又能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能力,稳步增强在该领域成功的自信。
(三)“情绪激发”:引导放松,释放压力
首先,当紧张和焦虑情绪袭来,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呼吸会不自觉变得急促浅短,进一步加剧心理的不安。而通过有意识地尝试深呼吸与缓慢呼气,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促使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到放松状态,进而有效调节情绪。以考场场景为例,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鼻子缓缓吸气,感受气息充满腹部,默数“1、2、3、4”;再通过嘴巴慢慢呼气,默数“5、6、7、8”,重复几次。随着呼吸频率的放缓与深度的增加,紧绷的肌肉逐渐松弛,思绪也随之清晰。其次,运动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更是学生对抗消极情绪、重塑积极心态的有力武器。当学生投身于运动项目时,身体的律动与能量的释放会带来多维度的身心改善。每一次跳跃、每一次击掌,都如同将积压的负面情绪随着汗水一同排出体外。同时,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分泌内啡肽与多巴胺,这些“快乐激素”能够直接改善情绪状态,缓解低落与焦虑。更重要的是,运动中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自我的重新认知,这种从运动中获得的自信,会潜移默化地迁移到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应对未来的挑战,真正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再次,在情绪管理的多元路径中,音乐、电影、剧本杀等艺术载体犹如打开心灵世界的钥匙,以独特的感染力帮助学生洞察情绪、释放压力,进而实现自我效能的提升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言语赏识”:着眼闪光,增强信心
语言赏识犹如点亮学生心灵的明灯,而精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则是让这盏灯熠熠生辉的关键。教师需化身敏锐的“观察者”,通过课堂表现、课外活动、日常交流等多元场景,用心发掘每一位学生独一无二的优势。一旦发现这些珍贵的“闪光点”,教师应及时且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与鼓励。例如,当看到擅长绘画的学生完成一幅精美作品时,教师可以真诚地说:“你笔下的色彩搭配极具创意,每一根线条都充满生命力,这份天赋值得被看见!”这种具体而真挚的赞美,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更能帮助他们在同伴眼中树立独特的个人形象 [2]。
三、结语
总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激发自我认知效能犹如为其成长注入强劲动力,是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筑牢身心健康根基的核心路径。而这些行之有效的外部激励措施,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拓宽自我认知边界,让学生在持续的正向反馈中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以更从容自信的姿态应对成长中的挑战。
参考文献:
[ 1 ]朱 阳 峰 . 自 我 效 能 理 论 下 小 学 生 励 志 教 育 研 究 [J ]. 教 书 育人 ,2023,807(05):51-53.
[2]翁靖琳 . 目标卡片:为学生培养成长心态赋能 [J].中小学班主任 ,2022,61(0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