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侯冬梅
江苏省丰县凤城镇张五楼初级中学 221700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科技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成推动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关键力量,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重要时期,其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联学生未来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信息科技教学大多把教师讲授作为主要方式,其教学内容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得学生容易滋生厌学情绪。而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且有趣的项目当作载体的,它有着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作用。在完成项目的这一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去体验探索所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进而实现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所指的是个体具备有效获取、评估、利用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里面,借助各种渠道去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并且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来处理和呈现信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创新能力均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设计
项目式学习开展的基础在于项目设计,后续教学活动效果会直接受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影响。在确定项目主题方面,要紧扣课程标准,并且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相贴合。
就拿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互联网中信息获取 探寻中国大运河的璀璨文化”这个例子来说,其主题一方面围绕着信息获取这一核心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和中国大运河这样真实的文化载体相关联,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对于明确项目目标而言,需构建起一个三维体系:其中知识目标聚焦于互联网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法,像是搜索引擎的分类使用、关键词的精准提炼等等;技能目标着重强调实践操作,涵盖了大运河相关信息的定向搜集、冗余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分类整理以及成果的可视化呈现;情感目标则注重对文化认同以及协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起团队合作的观念。而在规划项目任务的时候,要把主题拆解成连贯的子任务:首先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兴趣来确定细分方向,接着分配信息搜集的责任区,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来建立筛选标准,随后利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对信息进行整理,最后以 PPT 或者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成果,在此期间,还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以及评价细则,以此确保任务具备可操作性与可评估性。
(二)项目实施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在于项目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都需得到充分发挥。
以“探寻中国大运河的璀璨文化”这一项目为例,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像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对历史文化的兴趣程度等诸多因素都要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每组人数安排在 4 - 6 人。依据大运河文化所呈现出的不同维度,像是漕运历史、沿岸民俗、水利工程等等方面,让各个小组能够自主地去选择研究方向,随后再把组长、信息搜集员、信息审核员等具体分工明确下来,要确保擅长资料检索的学生去负责信息的搜集工作,让那些细心严谨的学生负责信息的筛选事宜,以此使得各成员的自身优势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在知识讲解方面,务必要精准地与项目需求相对接。当学生在搜集大运河漕运数据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因关键词模糊而致使搜索结果杂乱的情况,教师就应当即时对“双引号精确匹配”“site 指令限定权威网站”等搜索引擎的高级技巧予以讲解;要是学生在理解古代水利术语方面存在困难,那么教师可以结合运河堤坝结构图来对专业词汇进行讲解,从而为学生的信息获取扫除障碍。在小组协作的过程当中,成员们需要围绕着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展开紧密配合。例如对于研究沿岸民俗的小组而言,当信息搜集员察觉到不同来源的节庆习俗描述存在差异的时候,组长就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展开讨论,通过结合地方志电子版、非遗保护中心官网等权威信源来进行交叉验证,进而共同确定出准确的信息。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当某一个小组所整理的大运河历史时间线出现逻辑混乱的状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时间轴工具来加以梳理,把隋唐、明清等不同时期的运河变迁信息按照类别进行标注,以此确保所整理的信息能够条理清晰。
(三)项目评价
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需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展开,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估。就评价方式而言,涵盖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这几种。
其中,教师在评价时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关注学生所取得的成果,也要留意其学习过程;而学生自评与互评这种方式,则能够推动学生进行反思,并促使他们在相互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评价内容方面来讲,其涉及到项目成果以及学习过程这两个部分。在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会着重查看像研究报告等这类作品的内容是否充实、准确程度如何等;在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则会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另外,评价反馈必须要做到及时。教师应当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学生便可以结合所得到的反馈来对自己的作品加以完善,比如对大运河研究报告的信息来源以及呈现方式进行优化等操作。
结语
综合所述,把项目教学法积极引入到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组织以及实施的各个环节当中去,这对于持续优化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提升课程教学所产生的效益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信息科技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化自身的认识,全面联合其他优秀的教师同行,共同对高质量开展项目教学的基本对策与方法展开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琪. 初中信息科技项目教学中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9.
[2] 李晓康 . 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