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策略研究
杨凤梅
锡林浩特市第十小学 026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策略,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表达;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分析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重要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表达训练,也多侧重于形式上的规范,而忽略了对其思想深度和逻辑性的引导。
(二)阅读材料选择单一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选用的阅读材料较为局限,多集中于教材中的课文,缺乏对课外优秀读物的拓展。而且阅读材料类型单一,多为记叙文、童话等,对于议论文、说明文等能够激发学生思辨性思维的文本涉猎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和思辨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多采用提问、讲解的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此外,在评价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时,方式单一,多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学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思辨能力培养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优化阅读材料选择,拓宽学生视野
1.丰富阅读材料类型
除了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各类课外读物,如科普文章、历史故事、哲理散文等。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文本,拓宽视野,激发思辨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司马光》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史记》中的相关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能力。
2.结合时代热点
引入具有时代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现实问题。如选取关于环保、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辨热情
1.问题引导法
教师通过设计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进行思辨性思考。问题可以从不同层次设置,如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例如,在教授《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你认为花生的品格在现代社会还有价值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本所传达的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阅读中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相互启发,培养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要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分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3.角色扮演
针对一些适合的文本,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仿文本中的角色,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从而更深刻地把握文本主旨。同时,在表演后的交流分享环节,学生可以对角色的行为、选择等进行评价和反思,锻炼思辨性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将相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通过表演和讨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四)加强表达训练,提升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
1.口语表达训练
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口语表达的机会,如开展课前演讲、小组汇报、课堂辩论等活动。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注重引导他们有条理地阐述观点,运用恰当的论据支持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2.书面表达训练
布置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如读后感、观点阐述文等,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感悟。在批改作文时,不仅关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深度和论证合理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逐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生自评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则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评价内容包括参与度、思辨能力表现、合作精神等方面。
2.评价内容全面化
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除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外,还要考察学生的思考方法、质疑精神、创新思维等方面。通过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促进他们思辨能力的持续发展。
结语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阅读材料选择,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表达训练,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提升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推动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张晖.甘肃教育,2024(02)
[2]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J].邵爱峰.教师教育论坛,2023(06)
[3]聚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张凌雪.教师,2023(10)
此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NGHXX286)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