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地域文化差异下消费者对家具材质、款式的偏好研究

作者

蒋华侨

江门市新会区森木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100

   

引言:

家具是人们生活与应用的物质载体,涉及功能与文化的双重价值。我国地域广阔,长期在历史过程中不同地区已形成了各自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而决定了该区域居民对家具产品理解及选择的差异。江南市场注重小型文雅的明式家具,而北方市场对庞大沉稳的清式产品更感兴趣。当前家具行业亟须转型升级,在提升生产规模效益的基础上,推动产品进行地域性、个性化生产是一条重要路径。

一、地域文化与家具消费偏好的理论基础与关联机制

(一)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塑造作用

文化是一个地理区域内经过很长时期所积累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信仰等内容。地理环境决定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水热气候环境下诞生了轻盈透亮的建筑,居民喜好透气性强、质地较轻的材料制品;冬季干燥寒冷的环境下生存,居民倾向于厚重御寒、保暖度强的空间,因此选择实木家具保温性能好;历史背景对消费心理的制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1]。

(二)文化认同与家具审美偏好的深层关联机理

审美认同是指个体对文化群体的认同情感,在消费中的体现就是对符合所属审美群体的审美倾向产品产生喜好。审美偏好是在观察模仿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化机制,审美结果在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中被接纳,并形成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群体审美倾向。现代设计在保留江南文人审美群体中基本的文化基因的同时,追求满足当代的审美需求,从而创造出新中式家具产品。

(三)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家具材质选择的约束与引导

区域因素影响到不同的材料选用。比如,所处地理环境的自然资源禀赋可获得材料资源类型和成本不一样,例如东北林区可获得木材资源较多,实木家具价格相对便宜。地理环境因素会对于材料的材质有不同要求,温度和湿度较高带来的防潮防霉要求等,南方地域流行的竹子、藤制透气材质,而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则需要对于产品选择的材质要求具备一定的抗干裂能力[2]。地理环境因素会对住户的空间布局进行影响,例如,在山区,对于可以移动的家具会选择轻便的材质。地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生态环保材质的选择,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人们选择可持续的材料。

二、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家具偏好的差异化特征

(一)南北地域差异下的材质偏好对比与成因分析

我国南北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导致南北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也不同,南方向往轻透而凉爽的竹、藤、柳,北方则倾向于坚实厚重的橡木、榆木、松木。材质偏好上南方多受南方气候因素——湿热气候的影响,竹在南方是透气抗湿的材料,广东、福建一带发达的竹编工艺也形成了审美风格上的独特性。材质偏好在北方则具有保暖和结实的特性,实木家具所具有的厚重感能够存储热量以满足北方人民对敦实厚重的文化趋向选择,材质偏好在理解耐用性内涵上也表现不同,南方的耐用性指向了防潮防蛀的实用性理解,而北方的耐用则更是一种“传家宝”式的耐用理解。

(二)东西部文化差异对家具款式选择的影响路径

一南一北的地理划分导致的另一差别:现代简约与开放程度。经济繁荣的南部沿海开放意识强,消费者趋于国际化,倾向于简约的设计风格,北欧风格、日式极简设计受众都较广泛。西部地区保留传统文化元素更多,倾向于富有当地特色的家具款式,唐风汉韵的设计在西部当地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款式取舍[3]。

(三)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家具消费偏好分化现象

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二元分割普遍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城镇居民倾向于时髦、独特、高品质的消费,而农村地区消费者则以实用、耐用、性价比为主。在城镇,家具消费越来越具有符号化的特性,它代表身份和地位以及消费品味。在农村地区,家具的消费主要还是出于实际使用的需要,家具本身是否坚固耐用、易于打理、价廉是能否消费的前提条件。结婚成为城镇的选择主要为自己的偏好,但是在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打家具”的风俗。但是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传统的城乡二分正在淡化。

三、地域文化视角下家具设计与市场策略的适应性创新

(一)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家具产品差异化设计策略

面对多样的地域文化,家具企业需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把文化元素转化为设计语言。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转化需要文化的涵养,不能进行简单化、机械式的抄袭,要懂得背后的文化内涵,要领会文化审美逻辑,如将徽派建筑马头墙元素提取出来,抽象为有序错落的几何形,既保留了文化记忆,又符合现代审美;材料上要关注地域特点,除了气候适宜性考虑,还要兼顾材料的文化功能,如竹子在江南有代表君子形象的意味。功能上要贴近地域生活特性,南方地域的茶文化催生了对茶几、茶椅的特别需求,北方的炕文化看似衰弱,但是背后的文化功能是家庭聚会上的延续,也可以用模块化沙发形式代替;颜色上要贴近地域审美习惯,江南文化喜好素雅清淡的色系,岭南喜欢明快艳丽的色系,西北喜好浓重粗犷的色系。

(二)跨地域市场拓展中的文化适应与本土化路径

针对区域跨区的扩张,家具企业在实现市场扩增时,应当注重将企业品牌文化与目标地市场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具体而言,市场调研作为文化适应性研究的第一步,家具企业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类型、消费习俗、文化品位,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定性调查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层面的文化适应性,需要在标准化和差异化之间实现平衡,即维持核心设计和质量标准的一致性,而在具体的产品款式、产品尺寸、产品色差方面实施差异性变化。

(三)文化融合趋势下家具消费偏好的演变方向与应对

家具消费偏好在一定程度上被“全球化”和“地方化”交织的影响,年青一代“无界”的文化倾向,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年青一代消费者,文化取向不再以某一种文化为主,北欧设计、日式禅意、工业风等都有在同种家居空间设计中出现的可能。然而,地域文化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形态呈现,“新地方主义”的盛行说明在地方被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地方性”的文化回归愈发明显,年青一代设计师转而更关注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进行新的创造性转化。技术发展正在改变家具的消费选择,AR、VR 技术能让消费者预先感受到使用家具的感受,但文化认同依然是影响家具消费的选择要素。

结语:

家具消费需求与地域文化具有相对应的过程,新与旧、大与小、同质化与个性化不断相互交融与碰撞,最终呈现出斑斓的文化消费格局。熟悉地域文化差异不是去画地为牢,而是能够明确契合消费者内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钱宇 , 余英 . 基于湖北地域文化的城市家具设计方法研究 [J]. 当代旅游:下旬刊 ,2018(4):1.

[2] 郭慧玲 . 基于山西地域文化元素的新中式家具设计研究 [D]. 太原理工大学 ,2019.

[3] 华勇 .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艺术教育 ,2011(7):2.DOI:CNKI:SUN:YSJY.0.2011-0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