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师资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

周杨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大连 116400

一、引言

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高等教育置身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生态。从线上教学平台的普及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整合,从大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到人工智能辅助的教研活动,信息化全方位重塑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管各个环节。师资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资源,其管理效能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与发展活力。然而,传统师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冲击下尽显滞后,难以适配新环境需求,探索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师资管理的创新路径迫在眉睫。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师资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理念滞后

传统师资管理秉持行政主导、经验决策的理念,侧重于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考勤等常规事务的监管。信息化时代,数据成为重要资产,可实时洞察教师教学动态、科研轨迹、学生反馈等多维度信息,为精准管理赋能。但部分高校管理者仍固守旧有思维,忽视数据价值挖掘,未能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师资规划、评价与发展全程,导致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前瞻性,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一方面,年长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新兴信息技术接受度低,如部分老教授仅惯用传统黑板板书,对多媒体教学软件操作生疏,更遑论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运用大数据分析学情。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成长于信息环境,擅长技术应用,但在将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设计、科研创新方面能力欠缺,如仅简单拼接线上资源,未实现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难以发挥信息化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效能。

(三)管理模式碎片化

信息化催生教学研一体化趋势,但当前师资管理多是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各自为政。教学部门关注课堂授课质量,科研处侧重项目成果统计,人事科负责招聘考核,部门间数据不共享、流程不衔接。例如教师参与线上培训的成果,教学部门认可课时,科研部门却未将其纳入专业发展考量,人事晋升又侧重论文课题,致使教师发展路径割裂,重复劳动增多,管理效率低下。

(四)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凸显

师资管理信息化依赖海量数据采集存储,涵盖教师个人基本信息、教学评价、科研数据等敏感内容。高校数据防护体系薄弱,易遭黑客攻击、内部泄露。一旦数据泄露,不仅侵犯教师隐私,引发信任危机,还可能被恶意篡改用于不当评价,扰乱师资管理秩序,且数据恢复成本高昂,影响学校正常运营。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师资管理的对策

(一)革新管理理念,树立数据驱动思维

管理者应摒弃经验主义,参加信息化管理培训,学习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师资管理模型。例如,利用学习分析系统追踪教师线上教学行为,如课程资源浏览时长、论坛互动频率,结合学生成绩、满意度反馈,精准识别教师教学优势与短板,为个性化教学指导、培训安排提供依据;依据教师科研产出趋势、合作网络数据,预测科研方向潜力,辅助项目申报、团队组建决策,实现从粗放经验管理向精细数据驱动管理的跃升。

(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助力专业发展

1. 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构建

针对新手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基础应用培训,如课件制作、线上教学平台实操,助其快速适应信息化教学场景;对熟练教师,组织高阶培训,涵盖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教学应用、智能教学助手开发,鼓励技术创新;为科研教师定制数据管理与分析课程,教导利用文献管理软件、科研数据分析工具提升研究效率,全方位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科研能力。

2. 搭建教师信息化交流平台

校内创建线上教师社区,分学科、兴趣小组研讨信息化教学案例、分享软件

技巧;校际间联合举办信息化教学竞赛、学术研讨会,拓宽教师视野,激发创新灵感,形成互帮互助、竞相成长的信息素养提升生态。

(三)整合管理模式,推进协同治理

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师资管理协同机制。成立由教学、科研、人事等多部门组成的师资管理信息化工作组,统一数据标准,打通教学评价、科研项目、人事档案等数据流,实现一站式服务。如教师职称评定,综合教学效果大数据、科研成果影响力评估、师德师风线上口碑等多源信息,客观公正评判;教师培训规划,依据教学、科研发展需求统筹安排线上线下课程,避免资源浪费,提升管理整体效能。

(四)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筑牢信任根基

1. 技术防护升级

投入资金购置先进防火墙、加密设备,定期更新病毒库,抵御外部网络攻击;采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对教师关键数据加密上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可溯源,保障数据真实性完整性。

2. 管理制度完善

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制度,按岗位需求最小化授权,日志记录数据操作行为;加强人员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对泄露数据者严惩,从技术与管理双重维度护航师资管理数据安全。

四、结语

信息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师资管理作为关键支撑环节,虽面临理念、素养、模式、安全等重重挑战,但通过理念革新、素养提升、协同管理、安全保障等对策实施,能够化挑战为机遇。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持续优化师资管理信息化体系,激发教师潜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师资管理还需动态调整策略,在信息化浪潮中稳健前行。

参考文献:

[1] 张伟 .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师资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J]. 现代教育管理 , .

[2] 李 娜 , 刘 斌 . 高 校 教 师 信 息 素 养 提 升 的 路 径 探 析 [J]. 教 育 探索 ,2019(06):112 - 115.

[3] 陈晓芸 . 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3):78 - 83.

[4] 王璐 .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据安全管理策略 [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21(07):90 - 93.

作者简介:周杨(1982-04),女,满族,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讲师职称,研究方向:师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