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节能设计常见问题及优化策略
王敏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城乡建设服务中心环境卫生管理处
1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从能源维度看,高层建筑因体量庞大、功能集成度高,运行阶段能源消耗显著,主要集中在供暖、制冷、照明及电梯等系统。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化石能源储量缩减的背景下,其能耗问题愈发突出。节能设计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可有效降低运行阶段能源消耗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延长资源服务周期并缓解能源危机引发的经济风险,对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环境维度上,高层建筑作为高能耗与高排放类型,运行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加重大气污染压力。节能设计通过减少能源消耗直接降低二氧化碳等排放,同时结合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可降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与使用舒适度,提升生态友好性,对缓解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维度中,尽管节能设计初期可能增加高效材料、智能设备等投资成本,但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其长期经济效益显著。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可显著降低运营阶段能源费用支出,随着能源价格上涨,经济收益进一步放大,同时提升建筑资产市场价值与综合竞争力,成为开发商与业主的重要决策驱动。
政策维度下,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与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推动各国出台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我国亦持续强化制度建设。遵守节能法规不仅是建设主体与设计单位的社会责任,更是获取规划许可、通过验收及赢得市场认可的必要条件。此外,绿色金融与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使符合节能标准的高层建筑在融资与市场推广中更具优势,进一步强化了节能设计的实施必要性。
2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问题
2.1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高层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照明、供暖及通风系统,过度依赖电力资源易导致能耗过高。尽管节能设计理念推动了采光技术、太阳能技术等的应用以提升能源效率,但当前实践中仍存在自然资源开发不充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较低,未能有效替代传统电力,制约了节能效果的进一步释放。
2.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缺陷
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如屋面、外墙、外窗)的热工性能直接影响建筑能耗。实践中,部分项目存在横向屋面面积小、竖向表面占比高的特点,导致墙体与外窗成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关键薄弱环节。若设计阶段未对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科学管控(如窗墙面积比不合理、玻璃幕墙热工参数不达标),将导致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热工性能欠佳,进而增加空调系统供暖、制冷的能源消耗。
2.3 系统性节能设计缺失
尽管国家倡导在高层建筑中推广节能设计理念(如照明、通风系统节能),但实际工程中节能设计的系统性不足问题突出。一方面,照明与通风系统的节能设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电力资源浪费现象仍较普遍;另一方面,节能设计理念未全面渗透至各关键系统,导致整体节能效果未达预期,难以满足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
3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现存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合理利用再生能源
在高层建筑节能设计中,需系统化开发与高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以实现建筑供暖、采光、保温性能的优化及室内空气品质的提升。太阳能技术通过光伏效应或光热转换原理,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供给建筑运行。太阳能集热装置可有效捕获辐射热,冬季提供基础供暖负荷,夏季经系统整合可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形成温控环境调节体系。该技术全程无需化石燃料参与,实现零碳排放,契合国家低碳发展战略。风能则通过空气动能转化装置,为建筑照明、弱电系统及设备充电提供辅助电力,显著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
3.2 优化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空间结构方面,需科学设定窗墙面积比(建议基准值为 0.3),该参数直接影响自然采光效率。幕墙选型应综合评估采光系数、隔声性能及热工参数。鉴于普通中空玻璃难以满足现行节能标准,需结合地域气候特征选用高性能玻璃,同步提升门窗气密等级。窗框系统应强化断热构造设计,采用低导热系数型材以提升密实度。
强化高层建筑外墙等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至关重要。对于实体墙体,应采用导热系数低的多孔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并结合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合理的窗墙面积比,有效控制由此产生的能耗。对于透明围护结构(主要指玻璃幕墙),需遵循三原则: ① 控制玻璃幕墙应用比例; ② 科学设定窗墙面积比; ③ 选用节能型玻璃(如 Low-E 中空玻璃)及高性能门窗型材。此举可显著提升外围护结构的整体节能性能。
3.3 加强建筑节能设计
为降低照明与通风系统的运行能耗,需通过技术升级强化节能设计。照明系统优化方面,应优先提升自然采光效率,采用交叉式平面布局、中庭或内院式设计,结合边庭绿化(如垂直绿化)改善采光环境,同时优化空气质量。具体技术措施包括: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为建筑提供辅助照明,结合三基色节能灯等高效光源,减少电能消耗。通风系统设计应优先选用筒体结构、悬吊结构等立体形态,此类结构不仅节约土地资源,还能通过形态优化增强自然通风效果,同时具备较好的抗风、抗震性能。通风设计需合理控制门窗面积,引导室内外空气形成有效对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建筑内部冷热负荷。此外,空调系统的合理选型、安装及维护至关重要,通过变频技术、热回收装置等节能设备的应用,结合室内温湿度的精准调控,既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又能减少空调系统能耗,实现建筑环境的舒适与节能平衡。
参考文献:
[1] 刘 芳 . 高 层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问 题 及 优 化 策 略 研 究 [J]. 科 技 资讯 ,2024,22(1):118-121.
[2] 黄文虎 . 高层建筑节能设计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