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三阶提升策略

作者

杨丹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 621000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具有关键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完备,内容丰富,为写作教学提供良好基础。然而,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面临无话可说、表达不畅、缺乏逻辑等问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写作能力培养策略,对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 一阶:基础夯实阶段

1.1 丰富阅读积累,筑牢写作根基

统编版教材选文经典,涵盖多种体裁与主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分析文本结构、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除教材以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适合其年龄段的课外书籍,如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等。学校和教师可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如《小王子》《十万个为什么》等,并组织阅读分享活动,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知识面,丰富词汇量,汲取不同的写作思路与表达方式。

1.2 强化词句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并引导学生用所学词汇描述。或掌握句式转换、扩写和缩写等练习,让学生熟悉不同句式的特点与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表达内心情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

1.3 注重观察指导,丰富写作素材

鼓励学生关注细节,观察事物的独特之处,观察人物时,引导学生留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教导学生掌握观察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在观察景物时,以《秋天的雨》为例,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秋天的景色,再分别观察秋雨带来的不同颜色、气味等,使观察更有条理,为写作提供清晰的思路。

2. 二阶:技巧提升阶段

2.1 篇章结构指导,构建清晰框架

结合统编版教材课文,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如记叙文的“起因- 经过- 结果”结构,说明文的“总- 分- 总”结构等。在学生了解篇章结构后,进行仿写练习,例如,学习《翠鸟》一文描写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结构方式,让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通过仿写,强化学生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2 写作手法运用,增强文章感染力

系统教授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教材实例分析其表达效果,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如《听听,秋的声音》中运用大量拟人手法,赋予秋天的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文章生动有趣。此外,指导学生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在写作练习中,让学生运用描写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营造恰当的氛围 [2]。

2.3 鼓励自由表达,激发创作灵感

写作设计开放性作文题目,给予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写作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写作风格与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于学生在写作中展现出的独特视角和新颖想法,教师应给予肯定与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作灵感。

3. 三阶:素养深化阶段

3.1 培养逻辑思维,提升文章质量

通过组织逻辑思维训练活动,如故事推理、辩论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故事推理活动中,给出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推理中间的情节,使学生学会梳理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将思维训练融入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合理安排内容,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连贯。

3.2 深化情感体验,赋予文章内涵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从生活经历中汲取情感体验,并将其融入写作。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团结、关爱等情感,然后将这些情感体验写进作文,使文章富有真情实感。同时,在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表达深厚情感,赋予文章深刻内涵。

4. 结论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通过基础夯实、技巧提升、素养深化三阶提升策略,从丰富阅读积累、强化词句训练到篇章结构指导、写作手法运用,再到培养逻辑思维、深化情感体验等方面逐步推进,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彦平 . 浅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J].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2024(11):38-40.

[2] 徐琪忠 . 妙笔生花灵动生动写作——再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J].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