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作者

张鹏 庄严 朱文龙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包括研发办公、人才公寓、配套餐饮、商业、服务用房、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其他配套建筑。项目整体定位为高品质、配套完善的科研办公设施,将是人工智能产业园集科研创新、管理办公、会议、培训、配套服务的办公基地,建筑风格结合A、B 区建筑,打造具有整体性的研发办公综合建筑组群。

建筑外围护体系,保温系统采用保温岩棉,最终装饰面采用深灰炫彩铝复合板、浅色铝炫彩复合板、深灰色陶板及深红色陶板相组合形成,建筑体块简洁明快,通过窗洞口的构成变化、铝复合板及陶板不同组合形成立面的虚实对比。

建筑外围护体系,保温系统采用保温岩棉,最终装饰面采用深灰炫彩铝复合板、浅色铝炫彩复合板、深灰色陶板及深红色陶板相组合形成,建筑体块简洁明快,通过窗洞口的构成变化、铝复合板及陶板不同组合形成立面的虚实对比。

2 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技术的措施

2.1 个人防护装备的严格配备与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作为高处作业人员的重要安全屏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规范管理。首要任务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为全体高处作业人员配发安全带,所选安全带须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可靠的质量保障。在采购环节要严把资质审查关,全面核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及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作业人员在开展高空作业前,必须对安全带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重点确认其外观完好性,确保锁扣装置功能正常。安全带系挂必须遵循“高挂低用”这一科学原则,即挂点设置要高于作业人员腰部位置,从而在突发坠落事故中最大限度缓冲冲击力,切实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除安全带外,必须同步配备安全帽这一关键防护装备。安全帽要具备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切实防范物体打击风险,其内衬设计要兼顾舒适性与适配性,确保根据作业人员头围参数进行精准调节,保证佩戴稳固可靠。针对高处电气作业等特殊作业场景,还需按规定配备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专业防护装备,坚决杜绝触电事故发生,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2.2 搭建稳固的脚手架和操作平台

脚手架与操作平台作为高处作业的重要安全支撑设施,其搭设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有序推进。在开展脚手架搭设作业前,应当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科学论证和周密部署,依据作业高度、荷载等关键参数指标,精准确定立杆间距、横杆步距等关键技术参数。脚手架基础处理必须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表面平整度符合规范标准;针对软土地基等特殊工况,必须采取垫板铺设等专项加固措施,确保搭设质量全面达标。在搭设实施阶段,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施工规范标准。确保立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横杆水平度符合技术要求,各杆件连接部位必须采用可靠连接方式。连墙件设置必须严格遵循规范标准,确保按要求落实间距参数,切实构建脚手架与建筑主体间稳固可靠的传力体系。操作平台结构设计应当科学严谨、合理规范,其承载性能必须充分满足作业人员、施工机具及物料运输的综合需求。平台周边安全防护设施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设置,防护栏杆系统净高应确保不低于1.2 米,并按规定安装挡脚板等安全防护装置,切实有效防范高空坠物风险,为施工作业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2.3 设立有效的安全警示标志

在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高处作业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范要求,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标志的内容应当做到表述准确、警示明确,能够有效传达安全风险信息。具体而言,在高处作业区域周边应当规范设置“禁止入内”“注意安全”“高处作业危险”等警示标识。针对临边、洞口等特殊危险区域,必须设置专用警示标识,如红色警示带、反光标识等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必须严格遵循规范要求,确保选址醒目、标识清晰,使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主体能够及时准确识别。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维护机制,对存在破损、褪色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警示标志,必须立即组织更换整改,确保各类警示标志始终保持完好有效状态,切实发挥其安全警示和风险防控的重要作用。通过规范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这一重要举措,将有力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高处作业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从而在安全生产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对高处作业人员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强化其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在作业人员正式上岗前,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工作,重点突出高处作业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操作规程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核心内容的学习培训,确保各项安全要求落实到位。要坚持以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教育为抓手,着力提升作业人员对高处作业危险性的思想认识水平,确保其全面掌握规范操作流程及安全防护关键要点。在严格落实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安全再教育长效机制。可采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现场实操演练等直观有效的教育形式,使作业人员深刻认识高处作业安全事故的严重危害性,持续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

2.5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切实构建完善高处作业安全防护体系,必须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各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组织专业安全监管队伍对高处作业区域实施系统性、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检查内容涵盖:作业人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及规范使用情况、脚手架及操作平台结构稳定性、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完整性等关键环节。检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原则,确保隐患排查全覆盖、无遗漏,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针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依法依规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及具体整改措施。整改期满后要组织“回头看”专项复查,确保各类隐患整改到位、形成闭环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台账管理制度,规范完善安全管理档案体系,为安全工作总结分析、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3 结语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举措,不仅体现了对现行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完善,更是对广大作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政治担当。通过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从个人防护装备的规范化配置到脚手架搭设的技术标准,从安全警示标识的科学设置到安全教育培训的全面强化,再到定期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各项防护措施均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基本原则。这些关键措施的落地实施,必须依靠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三方协同联动,构建起标准化、制度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唯有将安全防护技术与施工实践需求有机统一,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提升,方能切实有效降低高处作业安全风险,为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 孔鑫 . 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J]. 城市开发,2025,(13):143-145.

[2] 许光 . 论建筑施工防坠落事故成因及管控措施 [J]. 现代职业安全,2025,(03):36-38.

[3] 张德权.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高处坠落的原因及对策[J]. 大众标准化,2025,(0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