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背景下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
田元 冉桂娥 颜厥塔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中职班主任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者。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中职班主任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政策出台,在集中发挥集体智慧、共享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力求尽快帮助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这对提升中职教育质量而言意义非凡。针对此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择沿河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以“组团式”帮扶政策为视角探讨了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在对比分析帮扶前后班主任的变化情况基础上探讨“组团式”帮扶对中职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团队合作能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学者也开始尝试将“组团式”帮扶理念运用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但大多数研究局限于理论上探讨“组团式”帮扶方式,未有真正从实践的角度来关注如何“组团式”帮扶,其究竟能否助力中职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助力班主任队伍实现专业化成长有怎样的路径等问题仍有待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希冀有所建树。
1.4 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探究“组团式”帮扶政策内核及其对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驱动效应;二是基于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目前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三是通过真实情境调查方法,调研“组团式”帮扶实践的过程与成效;四是通过提出“组团式”帮扶优化策略,助推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思考,力图使文章对相关政策制订、出台、实施有据可循,真正助力于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水平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组团式”帮扶政策概述与理论基础
2.1“组团式”帮扶政策的起源与发展
“组团式”帮扶瞄准于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借助优秀教育力量支援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促推教育公平、质量共进;从基础教育开始做起,“组团式”帮扶进而向职业教育延伸;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的“组团式”帮扶实质是优秀教师团队对中职班主任做定期指导、培训和支持,以提升中职班主任专业水平。
2.2 中职班主任角色定位与职责分析
中职班主任是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管理者,也是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引路人,肩负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生涯规划、使学生胜任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多种职责,所以中职班主任专业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3 专业化成长的理论框架
专业化成长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和经验,并通过反思实践与终生学习,使知识得到理解和同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新知识,并逐渐提升专业水平的过程。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主要包含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和心理辅导等几个方面。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可以从理论上通过反思实践、继续学习、合作助教等方式来实现,本文选取中职班主任个体中的一种集体化的外显形式——“组团式”帮扶中的协作关系进行分析。
2.4 相关理论支撑
基于以上3 个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强调成人学习者自身主体性的发挥以及经验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养和训练;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和支持的。上述理论是本文进行“组团式”帮扶对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影响的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3 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现状与挑战
3.1 中职班主任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班主任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一是从年龄结构看,中职班主任队伍较为年轻化,缺乏成熟稳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二是从学历层次看,班主任队伍结构不均衡,有的是缺乏专业培训的非专业毕业生;三是由于未来没有更好的发展可能,一些经验丰富、肯奉献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造成一些学校班主任队伍不稳定,流失率较高;四是因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改革,包括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技术的进步等,都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工作负荷过重职责边界模糊,班主任需承担教学任务、班级日常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等多重工作,部分学校还将招生、就业跟踪等任务纳入班主任职责,导致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学生管理难度高中职学生多来自学业受挫群体,行为习惯、学习动力、自律能力较弱,班级管理复杂度远高于普通中学,进一步加剧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3.2 专业化成长的需求与困境
大部分中职班主任老师认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很重要,但是对怎么做没头绪。一是希望有机会能得到更多专业培训、指导和进修机会,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二是由于校本资源有限,加上自身的工作太忙,很难挤出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培训或自我研修;三是缺少能够激励班主任进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制度。四是外出培训学习费用报销时间较长。
3.3 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剖析
影响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内部包括自身职业认同感、自我效能感和是否愿意不断地学习;外部就是学校文化、领导支持、同事的合作氛围和是否受到一些相关的一些政策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影响下,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为了我们接下来工作的一些帮扶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要摸清影响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因素。
4“组团式”帮扶在中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中的应用实践
4.1“组团式”帮扶模式构建
为贯彻执行好“组团式”教育人才帮扶,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成立由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组成的帮扶团队,通过日常走访,线上咨询、现场答疑等方式全方位助力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并建立起需求调研——方案制定——方案落实——过程监督——效果评析完整的帮扶流程。
4.2 实践案例分析
帮扶工作组结合要求对我校全部班主任进行了摸底考察和需求调查,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为班主任们制定了一个个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带教方案,如为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年轻班主任因班级管理存在困难,组织开展了一对一“组团式”帮带方式的老班主任师带徒活动,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半年的时间里,该校班主任师带徒取得良好成效,在班级纪律管理及与学生的交流等方面有所长进。
4.3 成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
为了随时能了解到“组团式”帮扶效果,我们在调研时专门设计了一套由自评—互评—学生评—专家评组成的多元评价系统,并设置专门的数据监测部门负责定期采集各方面的数据与资料,使帮扶小组能及时掌握帮扶情况,并及时予以调整完善;对于帮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步骤、方式方法等应鼓励被帮扶的班主任参与其中,以便他们了解帮扶具体情况,从而丰富帮扶方式,使被帮扶的班主任有更多参与感、幸福感。从初步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参与帮扶的班主任都反映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5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识别
虽然“组团式”帮扶实践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是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帮扶工作的持久力与深入程度不够;三是帮扶班主任主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四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这也会影响到帮扶成效评估的精确性和评价结果的及时回馈。
5.2 对策与建议提出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一是加强对“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出台倾斜政策、增加帮扶资金等举措来平衡资源分配的差异;二是要树立帮扶工作的长期意识,把帮扶工作与班主任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来调动受援班主任的积极性,让帮扶老师根据受援班主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和通道,让班主任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四是建立健全帮扶活动监测评估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检查评估办法,使帮扶工作能够在持续跟踪的监视之下开展,保持帮扶工作的良性循环运转。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总结
对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组团式”帮扶政策为中职班主任带来了重要的外力因素和支持,使受帮扶的班主任在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和学生指导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帮扶活动开展不持久、受帮扶班主任积极性不高、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提出应合理配置帮扶资源,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虽然本文获得了一些成果,但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所选的样本并不完全能反映全部中职学校班主任的情况,“组团式”帮扶的效果也会因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中职学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并不能做到一概而论。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增大样本量,选择不同地区的和不同类型的中职学校来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增加研究深度与广度提高结论可信度。同时后续还应该关注“组团式”帮扶政策的长期效果以及帮扶政策的持续性问题,并积极探索新的帮扶模式和帮扶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聪 . 职业院校班主任能力大赛对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以 G 省为例[J]. 教育与职业 ,2023(17):91-95.
[2] 李华荣 , 黄洪波 , 刘辉等 . 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路径探究——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名班主任培养为例 [J]. 教育与职业 ,2023(17):58-64.
[3] 闫志祥 , 赵文进 , 朱峰等 .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10):75-78.
[4] 王毓珣 , 陈一铭 .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23,41(04):1-14.
[5] 梁红梅 , 吴三林 .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专业化发展路径探析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3,41(06):135-140.
[6] 杨继全 , 鲍婷婷 , 段会冬 .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探新——“双师型”名师组团式浸润培养模式 [J]. 中国大学教学 ,2023(Z1):90-95.